湖南省县域经济评价与发展对策

2016-06-01 01:44祝琪雅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湖南评价

邓 文,刘 英,祝琪雅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湖南省县域经济评价与发展对策

邓 文,刘 英,祝琪雅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选择8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序和分类,研究了各类县市区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县域经济分类发展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湖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在于县域小康社会建设[1]。湖南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根据经济发展类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对接四大区域板块和主体功能区,将全省122个县市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27个中心城市城区(城镇化率75%以上)和长株潭经济强县市,第二类为47个城乡复合型县市区,第三类为48个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在国家统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分类考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五大项,第一、二、三类县市区分别设考评指标22、23、24个。在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两个翻番”要求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每个年度设定考评目标值。五大项指标权重依次设定为45、19、15、11和10分。依据该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考评办法,湖南省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测算分析结果,各县市区五大项指标平均实现程度呈现“三高一平一低”,“三高”是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均超过90%,“一平”是人民生活,为81.2%,“一低”是经济发展,为71.1%。经济发展成为制约湖南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2]。基于此,笔者开展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对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找出影响发展的因素,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补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短板”提供决策参考。

1 指标选择与研究方法

1.1指标选择

湖南省分类考评指标体系中,各类县市区经济发展项除设定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经济结构指数、城镇化率、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7个共性指标外,二类县市区增设了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1个指标,三类县市区增设了贫困发生率、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2个指标。各类县市区经济结构指数除均设定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外,二类县市区增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个指标,一类县市区增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个指标。参考并综合湖南省分类经济发展考评指标体系和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为保证各县市区的可比性,按照经济增长原理,结合数据的法定权威性和可得性,选择了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公共财政支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8个指标(分别以X1至X8表示)进行评价(人均值以常住人口为基数)。

1.2研究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湖南省各县市区2014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数据来源于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

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3]。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又彼此独立。其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取原来变量指标的线性组合,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变量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代表性最好。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选择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若干主成分代替8个指标)→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计算主成分载荷→计算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得分(根据主成分的线性组合模型和8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计算在主成分上的得分,依据主成分得分和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各县市区总分)→排名。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得分及排名

限于篇幅,未列出各县市区2014年经济发展8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及其标准化数据。经济发展主成分载荷及贡献率见表1。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4.71%。其中,主成分1代表X1、X4、X5、X7、X8共5项指标,主成分2代表X2、X3共2项指标,主成分3代表X6。

表1 经济发展主成分载荷及贡献率

表2 2014年湖南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得分及排名

2014年湖南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得分及排名见表2,由于指标设置与评价方法的不同,如文中未涉及县市区年度比较得分等,故排名与湖南省实际考核结果有一定出入。由表2可以看出,各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综合、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最大分差分别达到6.071 1分(最高的芙蓉区与最低的溆浦县)、5.502 9分(最高的芙蓉区与最低的武冈市)、0.977 1分(最高的武陵源区与最低的岳阳楼区)、0.678 5分(最高的桑植县与最低的溆浦县)。

续表

2.2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分类及分布情况

根据表2各县市区综合实际得分情况和分类需要,笔者将湖南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划分为3类:得分大于0.6分的为一类,–0.6~0.6分的为二类,小于–0.6分的为三类。一类、二类、三类县市区数量分别为30、41、51个,大体呈“345”结构。

各类县市区分布情况见表3和图1。从所属市州看,一类县市区占一半以上的仅有长沙、湘潭2市,二类县市区占一半及以上的包括张家界、株洲、岳阳、常德、郴州和益阳6市,三类县市区占一半及以上的包括永州、怀化、邵阳、湘西、娄底、衡阳和益阳7市(州);从四大区域看,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一类县市区占比高达69.57%,洞庭湖地区(包括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二类县市区占比为54.17%,湘南地区(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大湘西地区(包括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三类县市区分别占50.00%、60.98%。

3 结论与建议

表3 各类县市区分布情况表

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调整现有县市区分类名单提供参考。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与一类、二类、三类县市区经济发展综合得分的关联序依次为X2>X8>X1>X7>X3>X6>X5>X4,X2>X4>X5>X1>X7>X8>X3>X6,X4>X2>X7>X1>X3>X5>X6>X8。结合上述湖南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得分、分类及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建议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区位交通和发展基础等因素,针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类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

图1 2014年湖南经济发展各类县市区分布

3.1一类县市区

一类县市区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应以规划、交通、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发挥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的整合效应,加快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是提高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拓展财政收入增长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强化收入征管。

二是增加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新趋势,创新商业业态和模式,培育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重点领域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三是提高人均GDP。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

3.2二类县市区

二类县市区重点分布在洞庭湖地区。应紧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湖区生态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打造我国大湖地区“五化同步”先行区。

一是提高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利用国家倾斜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外资,扩大资金流量,创建优质产业,树立主导产业。

二是提高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促进传统工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式和低碳型的新型工业转变,传统服务业向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型和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传统旅游业向品牌化、互联式和效益型的特色旅游业转变。

三是提高城镇化率。坚持人城合一,强化产业支撑,科学优化布局,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湖乡特色。

3.3三类县市区

三类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应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大湘西地区应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措施,推进精准扶贫,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提高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从承接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向大力承接研发、生产、营销全产业链转移转变,从建设加工贸易集聚区向建设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生产贸易集聚区提升。大湘西地区加快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开发,实施“品牌化、国际化、一体化、精品化”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圈。

二是提高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湘南地区强化基础,形成持续发展动力,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扩大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湘西地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升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财政收入主体,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提高征管效率。

三是增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湘南地区积极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国际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期,加大对接上海自贸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务环境,吸引项目投资。大湘西地区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建立完整的中长期项目库,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健康合理增长,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发挥重大、重点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 瑾,马伯钧. 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推进湖南县域小康社会建设[J]. 湖湘论坛,2014,(5):56-60.

[2] 湖南省统计局. 2014年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测算分析[J]. 决策咨询,2015,(13):10-12.

[3] 王爽英,李立辉,戴向洋.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湖南省农业区域经济评价及发展方向[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241-244.

(责任编辑:肖彦资)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nan County Economy

DENG Wen,LIU Ying,ZHU Qi-ya
(Hu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Using 122 counties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unit, selecting 8 evaluation index,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rban counties were ordered and classifi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about various types of counties and main fac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and all kinds of counties econom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county economy; evaluation; Hunan

作者简介:邓 文(1967-),男,湖南涟源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财政项目(湘财农指[2014]74号)

收稿日期:2016-02-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4.02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4-0098-05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湖南评价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岁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