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画报中的新女性形象建构

2016-05-31 20:34郭慧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女性良友画报

郭慧

摘 要: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不仅是上海现代生活的倡导者和都市图像的构建者,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女性生活的记录和呈现者。通过对《良友》画报关于女性的封面人物、广告和内容的研究,阐释《良友》画报所建构起的新女性形象,传达出人们对“新女性”的一种现代性想象,进而灌输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

关键词:《良友》画报 新女性 形象 建构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391-0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画报业得以迅速发展,一时间,名目繁多的画报成为普通民众获取讯息和消遣休闲的重要选择。《良友》画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月刊,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2月在上海创办,直到1945年10月停刊,历经20年历史,总计出刊172期,外加特刊两期,共刊出174期。《良友》画报主要以图片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其内容丰富庞杂,包罗万象,将近现代国内外新闻时事,政治风云人物或各界名流,各地风土人情和珍奇事物,中外电影娱乐,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各种都市生活新咨询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同时它更是为女性提供了展示的窗口,既是服饰、发型、身体等外在形象的展示,也是其生活方式的展现,塑造了一系列新女性的形象,引领时代风尚。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女性的生活和外在形象发生鲜明而巨大变化的时代。《良友》是如何为读者展现及建构起新女性形象的呢?可从以下几方面找到答案。

一、《良友》封面女郎:突破传统,新女性形象进入公众视野

《良友》画报的封面,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以女性为主,纵观《良友》经过20年的办刊历程,基本上都是以年轻女性作为其挑选对象,其中有著名女演员、电影明星、女体育家、女艺术家、政界要人夫人等。在《良友》出版的174期刊物中,封面上出现男性的次数仅有11期而已,剩下的各期均为女性。

在传统中国的社会体制下,男性占主体地位,女性被人为地客体化,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物,没有独立地位与思想,女性长期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状态。20世纪初,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男性如何通过自己的眼光来选取杂志封面女主角,如何让女性从幕后走到台前,在《良友》画报中集体发出女性自己特有的声音,从《良友》画报不同时期主编的定位及人物物色来一探究竟。

1.伍联德(《良友》画报创刊人,主编《良友》第1期至第4期)

第一期(1926年2月15日),封面刊登《胡蝶恋花图》,主角胡蝶女士,为电影演员。图为胡蝶女士手捧大束鲜花,头微微倾斜,右脸轻靠花束上,面儿略带微笑,显出浅浅的酒窝,让人感觉极为清新舒服。为何选胡蝶女士,或许从本期卷头语中能找到答案。卷头语言:“春风吹拂野花,野花招呼蝴蝶。大自然正换了一副颜面的当儿,我们这薄薄几页的《良友》,也就交着了这个好运,应时产生出来了。”或以这春天的景色,有蝴蝶,因而有了欢跃的喜意。万物复苏,一本新的杂志带着新的气息与大家见面了。便用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电影明星,但又与大自然春景有呼应的胡蝶女士。《良友》画报的创刊号,创办人伍联德先生邀请同是广东人的胡蝶拍摄画报封面,实在是双赢的事情,这不仅有利于《良友》画报凭借明星的知名度打开市场,而且也便于提高明星本人的社会认知度。

第二期,封面为电影明星王汉伦女士,其手托下巴,头稍稍低垂,作沉思状。第三期,封面为电影明星黎明晖女士,双手合十向左斜摆,头向左微斜靠于双手之上,抿嘴微笑。第四期是电影演员杨爱立女士,双膝跪于圆凳上,双手合十向下放于膝前,面向镜头,表情严肃。

2.周瘦鹃(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主編《良友》第5期至第12期)

第五期(1926年6月15日),封面为美术家梁雪清女士自画像;第六期封面为卓佩芳女士,梁鼎铭君绘;第七期是电影演员李旦旦女士;第八期封面是女学生余贵玉女士;第九期为电影演员林楚楚女士;1926年11月初刊为《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第十期封面是能歌善舞的紫罗兰女士;第十一期是电影明星杨依依女士。第十二期封面仍是电影明星蒋耐芳女士。

第一期至第十二期《良友》画报封面中,前四期封面人物均为电影演员、明星,后八期,虽然周瘦鹃主编稍有尝试选取其他领域人物,比如美术家、女学生等,但基本还是以电影演员、明星为主,仍延续伍联德主编的风格,杂志编辑内容上也没有做太大的变化。第一期至第十二期《良友》画报封面刊登女性图片均为肩部以上的照片。有的手捧鲜花、笑容可掬,有的低头照镜、温柔妩媚,有的双手合掌、托腮微笑。所展示的形象均是较为含蓄的,目光很少直视前方,看似不敢直视观众的眼睛,也没有什么动作。然而在人们囿于女子不出深闺这种保守观念的年代,《良友》打破以往只有妓女照片才登载在刊物上的惯例,无疑给了女性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些照片在当时给人的视觉冲击,可以想见。

3.梁得所(近代作家、美术出版家、翻译家,主编《良友》第13期至第79期)

《良友》前十二期,将“良友”画报名称置于版面的正中,占据近三分之一的版面空间,下面是需要刊登的人物图像,约占三分之二的版面。从第十三期开始,《良友》在其封面设计风格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有了能代表自己刊物特色的LOGO——白色“双鹅”图,形成《良友》的符号标志和理念识别,且封面右端首次出现了“本期要目”,读者可通过封面直接了解到本期的重要信息。这些改变都是《良友》设计风格上的提升,表征追求体贴、关爱,体现了画报的人文关怀。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第24期。由第25期开始,《良友》画报封面更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人物图片扩大到整个页面,封面女性被拍摄的角度和身体展现的范围也有了变化,女性图片从肩部以上扩展到全身。第二十五期第一次展示了封面女郎的全身形象。二十五期之后《良友》画报图片由置于边框内的小图变为覆盖整个杂志封面,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更为强烈。

梁所得主编在人物选取方面,除电影演员、明星之外,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如第十九期封面人物,徐志摩夫人陆小曼女士(近代女画家);第三十期刊登阮玲玉女士(著名影星,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第三十七期,马淑贞女士(上海崇德女学校花);第四十期,徐佩珍女士(东南体育学校学生);第四十六期,孙桂云女士(全国运动会优胜体育家);第五十七期,陈友仁夫人张荔英女士(女画家)等等。慢慢越来越多各行各业成长起来的新女性开始借助报刊表达自我的声音,大胆、自信地面对镜头展现自己。比如第二十九期封面人物为严月娴女士,由沪江摄,万籁鸣着色,取名为“凝思”。人物作凝思状,头低垂,丝巾略挂两肩披搭于胸前,脸颊和脖颈施于粉红妆扮,脖颈连胸上半部分未有丝巾、衣物遮蔽,整个画面拍摄及用色都极为大胆,采用颇为先进的人像着色,栩栩如生的女郎形象更加赏心悦目。

4.马国亮(民盟成员,《今代妇女》主编,香港《大地画报》总编辑,主编《良友》第80期至第172期)

马国亮作为《良友》画报第四任主编,同时担任《今代妇女》的主编工作,他对女性是极为了解的,而且此时的《良友》画报创刊已经八个年头,相对来说无论是对读者的了解程度,还是从刊物自身的设计、编排、内容选取方面都已渐趋成熟。随着历史的推进,读者已非常熟悉这份刊物,它已成为大众的“良友”。在这一背景下,《良友》所拍摄的人物,有的已为大众所熟知,有的是《良友》的良友,或早已模仿或追求封面人物的形象,甚至期许自己能成为《良友》的封面女郎。

封面女郎已经成为“新女性”的代表,她们的着装重整洁质朴而轻靡丽浓妆。封面中发簪、镯环、耳坠、项链、玉佩等女性传统装饰物的逐渐淡出,取而代之是钢笔、手表、运动球类、自行车、眼镜等作为现代生活象征(知识、运动、健康)装饰物的出现。封面均采用三色套印,女郎曼妙的身姿、时尚的穿着,粉脸朱唇,浅笑嫣然,惹人喜爱,令人心向往之。

第八十六期的封面人物是创刊号所登的胡蝶女士。在时隔八年后,由欧阳璞摄,名为春郊试马图,胡蝶女士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其表现极为大方自信。在户外的明星胡蝶女士,她标志性的浅浅酒窝让人不能忘记,而此时的她一手执马鞭,一手牵骏马,面带笑容,激情饱满的目光直视镜头。让读者从图中读到了女性的成长与蜕变。

第九十四期的封面人物唐雪卿女士,是20世紀30年代名噪沪港穗三地的电影明星和粤剧红伶。其身穿旗袍外加短外套,双手叉腰,目光定视前方,有着此方领地我独霸的气势。“新女性”已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已成为社会中能够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马国亮先生主编的《良友》画报所选的封面人物中,有电影明星、艺术家、政界名人、学生、体育运动员、《良友》读者等,已有越来越多领域的“新女性”通过《良友》画报为普通大众所认识。

二、《良友》画报广告:女性摆脱传统束缚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广告宣扬的除了商品本身之外,更包含了隐藏在商品之下的文化和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良友》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多重建构中为女性提供了多种身份认同渠道,都市“新女性”形象日益突出。从《良友》画报的各类食品、保健药品、西装、高跟鞋、影院、汽车等商品广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女性的变化轨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女性已不再像从前一样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新女性参加到了社会各界的工作及各种社交活动中来。因此,女性对自己的外貌也更加注重,在这些美的理想的召唤下,女性身体的一部分都变成了再加工的对象,从服饰到头发、脸蛋、眼睛、嘴,甚至细微如指甲都变成了可以进行塑造和创作的艺术品。这些从《良友》对美容护理广告、美容化妆技巧的刊载量不断加大,就可清楚地了解到。在《良友》广告中,各种美容美肤品牌轮番登场,并热心的教授“美容新法”和送上各种“美容指南”。旁氏白玉霜、旁氏嫩面香粉、三花牌香品、金头香水、4711都市佳香霜、双妹老牌固齿牙粉、双妹老牌茉莉霜、儿安氏美容膏等,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每个牌子皆成系列。

《良友》画报的香烟广告为其忠实读者最为熟悉不过,自《良友》创刊开始,每期香烟必不离手了。出现在《良友》上的香烟品牌有:白金龙香烟、大联珠香烟、金海牌雪茄烟、梅兰芳香烟、七星牌香烟等,而出现频率最多的要数“白金龙”香烟,第一期上的广告版面就被它抢得。“白金龙”的广告语及其广告用图也跟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第一期写着,“美人可爱,香烟亦可爱,香烟而为国,价优尤可爱”,配图为一男子翘二郎腿倚靠于沙发上,一手拿书一手夹烟,而一穿着打扮较为时髦的女性为其递烟;第四期广告语“良烟如益友,须臾不可离”,配图为一年轻貌美女子,右手夹烟身子微侧,作转头向后望之状,其文图相互呼应;到了第十一期,广告标语“为最名贵之国珍香烟”的金龙牌香烟,旗下已有“白金龙”、“红金龙”两个品牌,金龙香烟似乎已为年轻女子之最爱,广告正中一俏丽女郎正在抽烟,烟雾缭绕十分享受,旁边写着“热心爱国者,常用脑力者,讲究交际者,游览名胜者,不可不吸。”由香烟广告的发展演变,女性身份从“递烟者”到“吸烟者”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性别关系的转换,还提示香烟与女性生活的密切关系。《良友》画报的香烟广告,它把香烟与生俱来的令人神魂颠倒的气息、社交场合的无上魅力以及物我两忘的精神满足表现得淋漓尽致,香烟被幻化成了休闲和美好生活的符号,折射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和文化取向。《良友》画报通过广告来引导新时代的女性该以何种方式生活。

三、《良友》画报内容:“新女性”个体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新时代女性标准

1.美术家

20世纪初的女性不再甘为封建道德的牺牲品,她们要追求女性人格上的独立,而经济上的自立是女性能够自立的基础。通过从事绘画工作和卖画等来自食其力的女画家,显示出她们的独立性。《良友》画报对这种女画家有所介绍。如“天化艺术会”的发起人、梁鼎铭之姊、油画家梁雪清,她是出现在《良友》画报上的第一位女画家,第一次出现在1926年第2期,并有文字介绍,称其“现任某大广告公司美术职”。在同年的第3期刊登了其油画《儿乐》一幅,第5期以其自画像作为封面。画报还介绍并刊登过潘玉良、方君碧、关紫兰、庞薰琴等女画家的作品。女性从事美术活动的人数日渐增加,刊登的作品也渐渐增多,有油画、国画、水彩、雕塑、书法、素描,还有刺绣、剪纸等民间的女性工艺品。对于女画家的报道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出现在“艺术界”栏目中,有的出现在画展或是艺术团体的介绍中,有的则出现在“妇女界”栏目中,体现出身份亦不相同,有以画家身份出现的,有的是女学生,有的则是名媛,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女性从事美术的情况。

有一些女美术家,虽然艺术成就很大,但是画报更侧重她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报道。如何香凝,作为革命先烈廖仲恺之妻,她的艺术成就为社会所认同,1930年第43期曾刊登她的两幅作品,但画报关注的更多的是她的社会活动,如赈灾义卖、护送廖公棺木、慰问前线战士等。另外还有艺术家张荔英,她首次登上画报就是以陈友仁妻子的身份出现。

在受到西方先进文明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坚守传统与自娱自乐的绘画已很难流行,这些新时代女性出过国、受过教育,她们渴望融入社会,涉足自己所喜欢的领域,让世人知道并认可自己的价值。《良友》画报正是这种新女性的积极宣传者。

2.电影明星

作为一种时新的艺术与娱乐样式,电影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新奇感,而且它还是一种宣传新的生活的最好工具。作为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以视觉传播为主的杂志,从创刊起,《良友》画报就表现出对电影的关注。比如创刊号封面即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而后每期或以电影明星作为封面人物,或是刊登电影介绍及明星银幕内外的生活等等。读者可以看到明星在电影中的剧照、她们在各种活动中的留影、她们艺术化的生活照。例如胡蝶,在电影剧照里,可见她嬉笑怒骂的种种表情;在社交活动中,她总是端庄典雅,她也和其他明星一起,作为模特来展现各种新装束。《良友》画报正是借助这种明星效应,推广都市新女性生活方式来达到畅销的目的。

画报除展示女明星等摩登形象外,还专门开辟“小家庭学”,登载有关的知识技巧,以教导普通的中产阶级女性如何学习做一个有见识有情调、落落大方、既入得厨房又上得厅堂的“标准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名媛”这一新的身份和称呼产生了。20年代末的《良友》画报上,名人之女尚被称作“女公子”,而到了30年代,则唤作“名媛”。“媛”字虽然古己有之,然而被用来特指为现代商业文明所包装的中产阶级的女性,却是时代的创造。事实上,此时的名媛们亦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佳人,而是更多地担当起社交明星以至时装模特的角色,30年代流行于各大城市的时装表演,很多便是由电影明星和所谓名媛共同担当。

3.运动员

以图片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良友》画报刊登了大量有关国内外运动赛事和运动健将的照片,在强化“体育救国”思想的同时,也将西方社会关于人体美的讨论形象地传递给中国读者。第145期杂志有关于欧美妇女的夏季运动报道,介绍欧美妇女以滑雪、橡皮滑艇、沙滩赛跑、玩木棍球、转木比赛等作为她们的消夏运动。第五十九期杂志对于马来亚群岛华侨运动大会的报道,三个版面的内容中,关于女运动员的报道就有一个半的版面,刊有关于女子篮球、跳高、跳远、标枪、五十米跑、百米跑等相关信息。第89期杂志报道的第十届远东运动大会鳞爪,也同样不管是照片的数量还是版面所占的比重,女運动员都与男运动员平分秋色,而且女性照片极为突出、醒目。作为第77期《良友》封面人物的游泳运动员杨秀琼,《良友》画报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良友》中的个体呈现从政治家到艺术家、名演员、运动员等,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个所谓现代成功人士的形象,进而引发读者对自身的未来想象。《良友》同时还刊载有大量的普通人的照片例如摩登的女士或者学生,更是普通人日常生活映射之镜像。

1934年12月1日,《良友》画报第99期别出心裁,举办了一次关于标准女性的评选。评选的标准在画报中已明确给出,读者可参照一幅名为“标准女性”的招贴画来自我对照,招贴画上还附有文字:“如胡蝶之名闻四海,如哈同夫人之富有万方,如宋太太之福寿全归,有宋美龄之相夫之贤德,有何香凝之艺术手腕,有林鹏狭之冒险精神,如胡木兰之侍父尽孝,有丁玲之文学天才,如杨秀琼之入睡能游,如郑丽霞之舞艺超群。”从这次入选的女性来看,基本可以勾勒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新女性的形象:一方面,她是古典的,是贤妻良母,能尽心孝敬公婆父母的,帮助丈夫事业的,美育一大群孩子的;另一方面,她是现代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多才多艺,知名度高;还爱好体育,身体健美,姿容秀丽。栏目中选出的何香凝、宋美龄、丁玲、杨秀琼、胡蝶等十位女性,她们是健康的,受过教育的,有一技之长的,独立的,时尚的,参与到社会的。

总之,《良友》画报的创办与发行,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形象的平台。它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生活的记录者与再现者,也是现代都市文化的构建者。《良友》画报中的封面、广告及其内容,传达了人们对“新女性”的一种现代性想象,进而灌输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可以说,《良友》画报满足了人们对“新女性”的需求,也创造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向往。

参考文献

[1]良友印刷公司:《良友》民国十五—三十四年(1926—1945),1986,上海书店影印

[2]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三联出版社.2002年

[3]孙堃.《良友》与20世纪初的女美术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5

[4]马媛媛,李同法.《良友》画报内容的时代特色.社会科学论坛.2008/06(下)

[5]邓银华,范苗苗.论《良友》画报广告的女性身份认同[J].新闻世界.2015/01

[6]黄继刚.从“新女性”到“封面女郎”——由女性期刊封面看现代性话语之嬗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猜你喜欢
新女性良友画报
你有病吗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新女性”
陕西画报航拍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