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立读者网络社区分析

2016-05-31 15:13王虎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交图书馆社区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36-01

一、读者网络社区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的应用在人群中渐渐广泛,而各种网络社区也渐渐兴起。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1]。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社区如豆瓣、闲鱼、天涯论坛等。它既满足了网民的社会互动,同时也由管理者的组织而产生共同的文化认同感。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图书馆将建立社交网络账号作为自身信息服务的一种延伸。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开通官方微博等手段进行与读者的互动,发布活动乃至借阅服务。而真正的将网络社会化,利用社区式的便民管理将网上信息活动同现场信息活动真正互动,利用便民的服务建立起读者网络社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读者网络社区的发展

在读者网络社区发展中,需要提到一个泛在化图书馆的理念。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体现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泛在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的泛在化、服务场所和服务空间的泛在化、以及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的泛在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事实证明,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外,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广泛的需求和无限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服务只有融入到用户的场景和社区,才会显示图书馆更大的功能,才会有无限的发展潜力[2]。图书馆利用读者网络社区,最终目的是将网络社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聚会场所。通过管理和组织将读者互动、读者服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亲子联盟以及异地学术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将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延伸。

就大型图书馆而言,“大流通”式的读者服务模式以及每日大量的读者流通量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而借阅后期的跟进服务也差强人意,从而产生读者对图书馆缺乏情感归属感的弊端。虽然现今很多大型馆已经建立自身的網络互动平台,定期开展读者活动,但“泛在化”的社区服务仍难实现。就此而言以各分支馆为服务终端,网络社区为基础,采用管理引导读者自助,现场活动网络互动,与民间组织结合,现实服务与移动网络服务互补,等手段,发展以地区性、专业性、志愿性、共融性、移动性为基础,建立网格化服务模式将成为图书馆泛在化的更好出路。

而一些分馆、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以及民间图书馆与大型图书馆相比,虽存在文献不足、管理人员总体业务水平较差的情况,但在便民利民的地理位置,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发动群众志愿者积极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基层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通过定期的活动积攒了人气,培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吸引部分在一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作为知识服务志愿者。因此分馆、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以及民间图书馆的优势在于网络式的覆盖和基于互动与活动的发展理念。

三、图书馆建立读者网络社区

移动社交网络具有以人为中心、无所不在的特性。而这一点也正迎合了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方向。因此,以大型图书馆为总资源储备阵地,链接分馆、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以及民间图书馆形成实体服务网络。由各网络建立基站,依托移动社交网络将服务与信息分布及个人用户,再由总馆及分馆网络疏导管理,个人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互动从而建立读者移动网络社区将是可行的,也将是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大方向。

1.服务理念的转型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基于对图书馆现有资源整合,读者获取资源的途径均为单一单向,即搜索与预订。在活动开展上由于受到时间、地点乃至活动场地的局限,大部分读者无法参与活动,导致资源不能完全利用,知识服务的针对性不强。而伴随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移动用户的知识需求和信息获取途径在变化,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迅速的改变。

据2015年亚马逊中国发布《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5Kindle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014年 Kindle书店电子书的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阅读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去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同时,例如果壳网、知乎等网络社区“即问即答”的知识交流互动也逐渐兴起。这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启示。

图书馆应当从传统资源提供服务模式,拓展到营造读者相互交流环境模式,实现服务理念的转型。提供更多的“碎片化”阅读渠道、活动渠道。

2.服务方式的转型

读者网络社区的建立,并非将信息资源简单的推送到社交网络中去。而是充分利用大型馆的资源,分馆、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以及民间图书馆的读者互动优势及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社交网络用户特点,对服务内容、方式进行调整。大型馆内资源与小型馆资源、读者资源互助互补。利用手机客户端营造社区网络,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互动中来,针对个人需求精准获得资源。以服务双方平等化融入到读者的信息发布、获取环境中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建立具有群体性、自发性、分享性、阅读交流现场性、组织形式多样性的读者网络社区。利用并结合网络社区电子统计的优势综合考虑读者阅读状态、用户阅读偏好时间信息、参加活动喜好等数据形成了个性化书目、个性化活动推荐。

利用读者资源互助,建立无缝性、互助性的网络个人资源链接,开发读者问答互助平台。例如对有资质和能力的读者可授予志愿者认证标识,利用自身的学术知识能力解答读者问题,从而形成资源的互补。

总之,在图书馆建立读者网络社区的发展上,仍存有诸如图书馆需建立网络信息保护策略、读者网络服务投诉手里渠道、网络自动化管理等问题。但读者网络社区的发展,应该成为图书馆未来泛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2016-3-16

[2] 初景利, 吴冬曼.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 图书馆建设, 2008(4):62-65.

作者简介:王虎(1985-),男,山东省黄县人,本科,学士学位,助理馆员,图书资料方向。

猜你喜欢
社交图书馆社区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