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价值判断与构建

2016-05-31 10:13周志强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周志强

【摘 要】从“质量工程”到“本科教学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已历经十余年。十余年间,教学改革项目数量与日俱增,然而,各高校保障这些项目实施的措施却零零散散,不成体系;项目建设的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良莠不齐。构建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实施这项工程需面对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质量 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本课题属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I201302023),项目名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和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前言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战略重点转移,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趋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的发展逐步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教育部的一项政策,是近年来推进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能否有效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各类项目实施的质量。

实施高校本科教学工程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21世纪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精英教育为主,从某种程度来看,高等教育是人们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迈出了关键步伐,扩大招生规模,进入跨越式的发展,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逐步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们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求。当高等教育大众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师资力量、教学场所、仪器设备、经费投入等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认为,量的增长必然带来质的变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增长达到某些量的指标的时候,系统必然进行相应的质的转变,而量的增长过快和过慢都将使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到挑战和威胁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1],因此,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和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在继“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启动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后简称“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

从教育部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2003—2006年):开展了“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建设“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改革、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启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这个时期项目的实施处于起步阶段,项目相对零散,尚未成体系。

第二阶段(2007—2010年):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这阶段是全面推进建设“质量工程”期,对前一阶段的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化和拓展。项目的类别、数量以及涉及本科教学的内容比第一阶段更多、更广,所投入的专项资金前所未有,达到25亿。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组织开展质量标准、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这个阶段项目主要是在对前两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而设计的,旨在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2]

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1.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保证项目的实施

2003—2010年间,教育部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先后立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910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1个、第一类和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376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03门、教学团队1013个、批准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高校120所,[3]项目总数近万项。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各省(市、区)教育部门、各高校也意识到以项目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形成了包括国家、省、校3个层面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除此之外,目前实施的第三期“本科教学工程”还将建设教师和学生项目近58730个。面对如此庞大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数,高校不能陷入项目数量的“光环”,被数量所迷惑,而更应该关注项目建设的内涵所在。如何保证项目的实施,如何推进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有效地发挥项目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制度、政策加以保障和规范。当这些措施、制度、政策之间形成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同共体”时,一套自我监督、自我审视、自我提升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才由此产生。这一保障体系作为高校保障项目运行系统,不仅能够在项目的设置和目标的设定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在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上更加有效,在结果的评估上更为可信,而且保障体系自身的每个环节、每个要素、每个过程均讲究连续性、完整性、协调性、针对性。从而,保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高校以“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同时也使人们对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关注,教学的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点在教育理论界基本上得到认同。但是,“本科教学工程”在取得成效、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在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总结起来,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了“叠加效应”、“抗生素效应”,比如承担项目数多的教师比没有承担项目建设的教师在申报其他项目上具有更多的优势。二是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出现了“官员化”和“马太效应”[4],所立项建设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某些“特殊”人物或小部分具有领导职务的教师身上,而大多数一线教师却难以获得项目。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申报、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材料、轻实际工作,重名誉、轻实效,重个人、轻集体”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其效益难以真正体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大大削弱。因此,通过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强化项目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消除这些问题,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加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

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指标很多,比如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成就、国际化程度等。但是,其核心指标是人才培养。古今中外任何一所好的大学无不将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作为己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与高校办学水平之间产生联系,在一定意义上,是依托人才培养这个介质建立的。通过“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保障机制,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服务人才的培养。可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也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最终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

“目标-过程-结果”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目标保障体系的建设

(1)目标的定位

从“质量工程”到“本科教学工程”是项目建设的一种延伸和推进,两者虽然在建设内容上有所区别,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以项目为纽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工程式”的项目建设系统,引起人们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真正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的中心轨道,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核心因素,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可见,“本科教学工程”的核心内涵是人才的培养。

(2)项目的设计

在明确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目的的前提下,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项目的设计。从国家层面,要统筹规划,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在不同领域对各类人才的结构、类型、规模以及基本素质等方面提出不同需求,进行项目顶层设计,在项目的类型、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防止项目之间建设内容的重复;从学校层面,要把握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等,依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设计,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区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等,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品牌优势明显的项目类别。

2.过程监督体系的建设

(1)项目的分配与申报

从目前“本科教学工程”实施的情况来看,各省或高校申报项目数量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指标,这些指标远低于申报者数量。因此,项目主管部门在组织、规划项目类型和数量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分配项目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各省教育发展情况或各高校的办学水平等因素,坚持公平原则,保证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高校在组织教师申报项目时,一方面,在鼓励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申报项目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整合学校内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办学资源,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申报,提高项目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思想,打破项目申报的平均主义思想,对真正有研究价值、对教学实践有推广意义的特色优势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防止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叠加效应”、“抗生素效应”。

(2)项目的评选与立项

项目的评选与立项以公正公平为最高准则。一是成立不同类项目的评审专家库(分校外、校内专家库)。聘请校外专家,根据评选条件,参照项目评价指标对申报项目的材料进行评审、打分。二是成立专门评审委员会。可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一线教师(随机从校内专家库抽取)组成,评审委员会参照项目评价指标,结合校外专家的评分,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审议,评选或推荐相关项目。防止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出现“官员化”和“马太效应”。

(3)项目的管理与指导

项目的管理与指导是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必须不断强化,防止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重申报、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材料、轻实际工作,重名誉、轻实效”等不良现象。

首先,明确项目建设任务。项目主管部门应要求获得立项的各级各类项目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填报项目建设《任务书》,着重对建设目标、实施方案、进度安排、经费预算、预期效果进行详细规划,并组织专家对《任务书》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方可下达建设经费,以此保证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同时,将《任务书》作为今后项目检查的重要依据。

其次,强化项目检查制度。建立项目“年度检查制”和“中期检查制”。每年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申报书》和《任务书》定期进行年度检查,了解进展情况(建设内容是否如期进行)、存在的困难、经费使用情况等。同时,在项目建设中期聘请项目立项时的评审专家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达到预期阶段性目标,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如何,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的情况,师生受益的情况等。

最后,合理利用检查结果。对“优秀”、“良好”的项目,继续下拨各项目的建设经费,同时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高一级别立项;对检查结果为“合格”的,要求项目所在单位加强管理,给予更多指导,力争达到优秀;对检查结果为“合格”和“不合格”的,暂停下拨后续的项目建设经费,要求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责令限期整改。

3.结果评估体系的建设

(1)评估组织机构

针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施评估,有人提出“后评估”的概念,建立“国家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三级后评估管理体系。其中,领导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独立性较强的中央后评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后评估工作的政策和条例,审核监督专家后评估报告等;管理机构是指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下设置项目后评估单位,主要负责贯彻政策、法规和条例,制订后评估实施办法、工作程序,组织协调等;执行机构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用人单位等建立的后评估机构,或单独组建的后评估中介组织机构,主要职责是接受执行政府委托的项目后评估工作任务,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撰写项目后评估报告等。[5]这一评估管理体系比较科学、相对合理。

(2)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说到底就是衡量标准的问题。是否建设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项目建设衡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对项目建设质量的评判。目前,“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别较多,建设内容各异,因此在评估标准的制订上会有所侧重。但是,“本科教学工程”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制订评估指标时,应重点把握影响人才培养的要素,无论是评价项目的建设目标、内容、过程,还是衡量项目实施的效果、影响都应仅仅围绕项目建设是否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看项目的科研成果,否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就会偏离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3)评估工作程序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估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制订评估方案。项目主管部门依据不同类项目建设的内容、标准等,制订项目评估具体方案、工作指南等。第二阶段,自我评估。项目组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自我评估,并撰写项目建设总结报告。第三阶段,正式评估。评估执行机构(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或评估中介组织)在项目组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审阅自评报告等相关佐证材料,进行现场审核、论证性评估,撰写项目评估报告、意见、建议等,评定评估结果。第四阶段,结果反馈。评估执行机构反馈评估结论及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等。

注释:

[1][3]卢耀阳:《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9期。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教〔2011〕6号。

[4]余承海:《论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异化与超越》,《高等教育质量》2012年第1期。

[5]蓝勋:《“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涵义及其实现模式》,《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年第2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福建福州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