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16-05-31 02:36:45宋仕平
关键词:校园思想大学生

宋仕平, 武 坦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宋仕平, 武坦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443002)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提供便捷化的信息通道与多样化的知识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因低俗信息的过度泛滥而冲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使得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创新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治理对策,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地方高校;网络文化;文化环境;文化治理;文化建设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与外界进行信息互换及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当代大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获取信息资源的有益平台。但是,网络与生俱来的虚拟性、开放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必然会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也会冲击高校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治理对策,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状况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在此,我们以周口师范学院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总体状况为研究个案,了解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周口师范学院非常重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挥网络文化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校园网络已覆盖28个学院、行政部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联网计算机达2.3万台。目前,校园网络每天发送Email 4~5万封,平均网络日流量30~40 TB,校内各部门服务器(网站)87个。周口师范学院建成了学校门户网站和众多二级网站。结构完整、资源丰富的校园网络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各类管理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本文选取了2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道德准则。调查结果如下:

(一)上网的时间与地点

通过对问题“您一般都是在什么时间上网?”的调查统计分析,受访对象的上网时间依次为课余时间、节假日、固定时间段,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依次为49.5%、28.5%、13%;另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通宵上网,占调查总人数的9%。由此可以看出参加调查的绝大部分大学生上网时间控制的较好,基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或休息日上网,但也有18名大学生有经常通宵上网的不良习惯。如果考虑大学生在回答问卷时的主客观心理因素,通宵上网的大学生应该不仅仅只有18名。因此,平时大学生要在上网时间方面多做引导,尽量减少通宵上网的人数与现象。

通过对问题“您经常在何处上网?”的调查统计分析,有123名大学生选择宿舍,占调查总人数的61.5%;有38名大学生选择常去网吧上网,占调查总人数的19%;有19名大学生常去学校机房上网,在调查总人数中占14.5%的比例;余下的10名大学生常上网的地点为家里或是无固定上网场所,在调查总人数中占比5%。上述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周口师范学院在校生常用的上网地点是在宿舍,究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机房的网速太慢,校园周边的网吧环境太差并且隐藏着安全隐患,而宿舍是自己的电脑,一些常用的设置不会随着地点的转移而发生改变,相比学校机房网速较快,上网环境要比网吧舒适很多,加之宿舍上网比较自由,不会受到老师或家长的监督。

(二)上网的目的与内容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这个群体的人大多处于渴求新知识的阶段,然而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群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又具有很多不可预测的特征,图1为大学生上网目的与内容的调查结果。

图1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及内容的调查

从图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上网大多是出于聊天、交友、浏览网页、游戏等目的,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是在利用网络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上网内容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通过对问题“您查阅最多的是哪类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体育、娱乐、休闲类信息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已然成为学生关注首选,占调查总人数的50.1%;相关文化科研等相关信息的关注并不是学生关注重点,仅占调查总人数的31.5%;还有少部分同学对政治、经济等信息比较感兴趣,具体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上网内容的调查

由此表明,当前周口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并非是出于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而上网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出于休闲、娱乐、游戏等需要而主动接触网络的。然而,受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由此造成人格分离、行为怪异、与社会实际环境不相符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也就是现阶段最为流行的“互联网络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所以,在校大学生沉迷网络问题应该引起学校与家长的重视。

(三)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通过对问题“您怎样评价网络?”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占49.5%的同学表示网络是自己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已离不开网络这一好朋友了;有20%的同学认为自从接触网络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也有18.5%的同学认为网络只是生活娱乐中用于消遣的较小部分;还有12%的同学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日常生活有无网络均可。

通过对问题“您怎样评价网络?”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在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里,网络仍然排在第一位,所占比例高达60%;其次是报刊杂志排在第二位,所占比例为调查总人数的17%;电视排在了第三位,在调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不足10%。

对问题“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调查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的调查

上述分析说明,周口师范学院的在校学生对于网络还是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在每周上网时间的控制上还是比较合理,且大多是利用节假日和周未上网,然而,该校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度还是偏高,加之对于网络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阶段,未能充分理解到网络的作用与优势,同时还缺乏对网络资源的开发。

(四)网络道德水平

从本文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200名周口师范学院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能够正确处理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这项主要指标,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区别在于网络对于个体的自律性要求更高的学生仅为64名,比例约32%;认为二者基本上完全不相同,现实道德标准要高于网络道德标准的学生人数达到40名,占比约20%;而认为可以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不受现实道德和网络道德的制约的学生人数达到16人,比例约为8%。该校学生普遍认为网络道德标准应该低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

在另一项主要指标即访问网络过程中表现出文明礼貌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在网络交往中保持与现实生活中一样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同学不足三分之一,仅为65人,约32.5%;而表示无所谓,想讲文明礼貌就讲,不想讲就不讲的人数超过了5.5%,人数为11人。

从客观指标即网络交往范围和深度来看,提交调查问卷的学生中有139人至少有一位网友,比例高达69.5%,在这139人中网友数量超过3人的学生达到65人,比例为48.17%。但在整个调查对象中有31位同学表示自己目前并没有通过网络认识并在网络上保持联系的朋友。从网络交友的深度来看,提交调查问卷的学生的交往深度依然有限,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与网友之间的联系方式仅限于聊天或者电子邮件来往,相互仍然是一种匿名的数字化存在,并没有在现实中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联系建立友谊并在现实中见面聚会过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5.45%和10.71%。

在另一项主要指标即对网络黑客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对黑客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黑客的憧憬之情普遍存在,欣赏黑客、认为黑客十分了不起、将其视作为网络英雄式的人物大有人在,总人数达到了114人,比例超过了一半,达到57%,有如此高比例的同学欣赏黑客并想成为黑客,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而认识到黑客是一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的同学不足25%,认为黑客是一种犯罪行为的学生人数为27人,不足13.5%。

(五)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状况的态度

依据满意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依次为“数据资源”、“网络速度”、“网站建设”、“网络管理”。

对“如果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网站或是主页,您怎么看?”的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参见图4,有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可能会浏览一下,但并不会认真阅读;认为这类信息的存在多此一举的同学不足9%。

图4 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的调查

周口师范学院已经在校园网络中开设了思想政治教师在线授课和辅导员在线交流两大模块,表示非常欢迎、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增进与教师和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同学人数为113人,比例达到56.5%;对两大模块表示反对的同学超过了10%;约11.75%的同学反对“两课教育信息”上网;约13.55%的同学表示“无所谓”。

由此表明,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多数同学还是支持学校在校园网络中开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网站或网页,也认同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这种思想政教育和沟通方式能够对校园网络文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种方式具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效果,至于实际效果有待于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在调查中,对于学校关于网络方面的规章制度,仅仅只有18.4%的学生“比较了解”,“听说过”与“完全不知道”占比分别为47.2%、34.1%。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提供了网友自律、网络道德建设、网络服务机构自我管理等三种管理手段,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网友自律”,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运用法律手段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二、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大学的开放式发展密切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网络成为了连接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纽带[1]。如果学校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校园网络文化有可能受到社会消极文化的浸染,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认识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影响。

第一,一部分学生有过度使用网络的倾向。本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将近一半的在校大学生将网络视之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周平均上网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比例达到57.9%,其中10~20小时的学生占比为35%,超过20小时的比例为22.9%。全部参与问卷调查的在校生每天上网时间介于2~7小时之间,平均上网时间达到2.3小时,9.3%的在校生有通宵上网的习惯。由上述数据可知,周口师范学院的在校生存在过度使用网络的倾向。

一旦网络使用者访问网络成瘾,则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几乎无暇顾及学业,社会功能会受到明显的损害,而网络成瘾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特别是脱离了家长约束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周口师范学院的老师和辅导员特别应该对网络成瘾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有这类倾向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学生应该采取网络戒断措施,使其生活和学习恢复正常。

第二,一部分学生患有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他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网络购物及网络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2]。

一部分大学生上网成瘾,过度依赖网络,必然导致其排斥生活中的现实交往,忽视群体意识与人际关系。更有甚者,在虚拟世界里侃侃而谈,在现实生活中社交能力薄弱、社交圈子狭窄[3]。对网络的过分依赖,造成人际交往的迷失与困难。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还患有社交恐惧症,他们逃避现实生活,否定现实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那些长时间沉寂于网络的大学生,他们性格开始变得有些孤僻,遇到挫折时不愿意向亲人或朋友倾诉,长此以往,其心理问题有可能转化为网络抑郁症或者安全焦虑症,甚至人格障碍等等[4]。

第三,网络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式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体系是零散的而非严整的,其文化理念是实用的而非科学的。显然,当网络信息的获取者缺少足够的判断能力时,他们内心仅存的信念与道德就会被颠覆[5]。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西方敌对势力也会借助网络媒介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向青年大学生兜售他们虚伪的人权观、民主观、自由观。此外,网络文化也夹杂一些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校园主流文化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网络文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与职业发展、思想品格与社会交往,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因此,高校管理者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使校园网络文化能够助力大学生成人成才。

第四,网络文化思想教育功能的不足。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思想教育依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与重要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研究思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消除网络文化可能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显得更加重要,坚持正面教育,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拒腐防变,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6]。

占领思想舆论的制高点是守护大学生思想阵地的重要屏障[7]。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校园网有必要开设思想教育工作的专栏,或者服务于公共政治课教学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红色网站”,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实时性、直观性等优势,以理论宣传及经验交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三、地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规范的措施来管理校园网络设施,以校园主流文化为原则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积极向上的上网习惯,为在校大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为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倡导社会主义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观。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同时,还应建立用于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有效监督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学校网站的完善,使先进、正能量的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导。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大学生已经不在局限于满足获取时事新闻、了解世界的需求,网络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当务之急就是积极主动地快速占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主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提升的文化魅力和越来越强的媒体功能,扩大主流文化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力度。网络只是红色思想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而其思想教育内容才是核心要素。由于学校主页和红色网站的建设主要是网络资源的应用开发和管理,建议校方加大对学校和思想教育类红色网站的智力投入、管理投入,为这类网站的建设配齐、配强人手,突出内容建设,以更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形式展示思想教育内容信息。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如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后便以网络党校课程的方式,向他们提供入党教育的网络学习课程,并将这一教育形式作为常规入党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达到了入党学习教育的目的,而且能扩大这类网站在校园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说教色彩浓厚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体系各个阶段的一大突出特征。大学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地位,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虽然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但单向封闭的弊病显而易见,必然在教育效果上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反观如今网络信息时代,学习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轻易获取教育者可能都未掌握的信息,教育者的知识信息优势几乎荡然无存,难以与庞大强劲的开放网络信息资源相抗衡,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变化。为此,积极探索符合网络文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第一位的工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引导大学生正确网络使用的能力。其次是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摒弃单一的灌输模式,将民主平等的思想引入教育过程中,迎合90后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教育的丰富生动性,注重对当代大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当代网络社会不同要求的适应能力,以及自律能力[8]。

第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9]。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其要义在于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制度环境、塑造健全人格;其功能在于发挥群体文化对成员的涵化作用,形成团体意识,维系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原则,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健康校园文化,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播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统一[10]。

网络文化既为高校发展带来新鲜的文化气象,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因此,高校管理者应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减少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效应,促进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网络文化的治理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的命脉,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校园网络文化的治理中化被动为主动,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才能在有效治理网络文化的前提下,不断地开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5.

[2]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0.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6.

[4]马忠莲.网络的哲学解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85.

[5]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109.

[6]陈怡,王军.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7]郑定,杨学煜.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8]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16.

[9]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8.

[10] 王逢振.网络幽灵[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95.

[责任编辑:赵秀丽]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6)03-0058-05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宋仕平,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武坦,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校园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