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的高度

2016-05-30 19:49谢亦森
当代党员 2016年9期
关键词:典故站位头晕

谢亦森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所谓高处,包括事业成功、名利双收等美好,更包括当士兵的想成为将军、当演员的想成为明星、搞科研的想成为院士、经商的想成为富豪、当公务员的想成为领导等人生目标。

我们秘书也不例外。尽管当秘书不能求当官,但希望在领导身边锻炼成才,将来登上政治舞台干一番事业,为社会作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如何没有错。正因如此,我们默默无闻而又坚韧不拔地忙碌着、奋斗着、奉献着,期待登上高处的那一天。

那么,一旦抵达高处,又将如何呢?

似乎,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站在低处时,想站到高处;当你达到一定高度时,又有更高的追求;当你站到更高的高处时,才猛然反应过来:站在低处是多么幸福!

我本人对此就有切身感受。感谢组织培养和信任,我由一个普通的小秘书而成为科级、县级干部,再到地厅级干部,可以说是“步步登高”了。但每登高一步,压力就增加一层,被各种各样的任务指标催逼着、各种各样的眼光和议论包围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利益诱惑着,总觉得不轻松、不自在,活得很苦很累,这才省悟:所谓高处不胜寒、无官一身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确言之不虚啊!

我相信,有此感受的绝不仅我一人。

由此说来,当初的出发原本就是错误?人们会因此而放弃对“高处”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不。关键在于,当你抵达高处时怎样做,怎样对待面临的一切。

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了一个典故,以教育党员干部要谦虚谨慎,节俭简朴。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七年》——春秋时期,宋国上卿正考父三次受到重用,但一次比一次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还是稀粥,都是在这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就行了。

这个事例发人深思。正考父所到达的位置高不高?当然很高。但他丝毫没有得势张狂、极尽荣华富贵的样子,而是始终保持谦卑的人生态度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即低调、低微的姿态。

到达了事业的高处,而自愿置于为人处世的低处,从而赢得了人生的另一种高度。

低处的高度,展示着高远的精神境界、高超的人生智慧,所以它高得纯粹,高得久远。

这就应了原联邦德国前总理舒尔茨的一句话——当被记者问及从前当泥瓦匠和如今当总理有何异同时,他答道:“二者职责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站在高处,不能头晕。”

说得多好!高处头晕,就会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我们赞美山谷中苍劲挺拔的大树,因为它在低处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托举着昂扬向上的蓬勃生机。

我们赞美辽阔壮观的大海,因为它在低处接纳着无数大江小河,汇聚成奔涌向前、气势磅礴的强大力量。

由此,我们不能不赞美那些成功而高洁的人生,因为他们居高而不傲,始终身处“低处”坚守着信念、保持着本真,涵养着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正所谓:树低成材,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低处的高度,只属于智者。

总之,习惯“低处”的站位,反而显高;习惯“高处”的站位,反而显低。做人是这样,当秘书是这样,当领导也是这样。

当然,低调不能流于做作、伪装。一切出于内心的净化和修炼,持一颗平常心、感恩心、进取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抵达光辉的顶点。

(摘自《秘书杂志》,作者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典故站位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建党百年说“站位”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梳走头晕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电梯站位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