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翼德
2014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
从打通镇场镇出发,在群山中一路蜿蜒而上10公里,便抵达天星村。
天星村平均海拔980米,是綦江25个贫困村之一。
这天,天星村迎来一位年轻人——“村官”唐宗学。
不久前,打通镇政府经发办副主任唐宗学主动向镇党委请缨:到天星村扶贫。
经过相关组织程序,他被任命为天星村党总支书记。
临走前,唐宗学立下军令状——天星村没有变化,绝不回来!
扶“智”
到天星村赴任后,唐宗学很快就意识到:扶贫不轻松。
唐宗学经过调研发现,天星村没有一条硬化公路。
“很多组要么不通公路,要么通路不通车。”唐宗学知道,交通一直都是制约地方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天星村更是如此。
扶贫第一步,便是带领村民们修路。
可是,村民此时却扯起皮来。
“修路有啥意思,泥巴路这么多年还不是过来了!”
“修路还要占地,我不干。”
“为什么我们占地面积大小不一样。”
…………
村民们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吃“眼前亏”。
不仅这桩事,村里不少利民的好事最终都因扯皮而搁浅。
“村民穷,主要是思想问题。”唐宗学很快找到了症结。
于是,唐宗学三天两头走家串户,找村民做思想工作。
“让村民们了解天星村的发展方向,潜移默化地转变他们的思想。”唐宗学说。
唐宗学的“思想会”开遍天星村10个村民小组。
没多久,村民们便统一了修路方案。
扶“志”
村里的发展方向定了,一部分村民却存在“等靠要”思想,懒得动。
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扶贫更要扶‘志。”唐宗学说,“村民穷怕了,没有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于是,唐宗学开始为村民们鼓劲,增强斗志。
天星村没有人行便道,唐宗学争取到50万元专项经费。
唐宗学为村民描绘了天星村的幸福生活——走路不湿脚,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自来水,我们天星村能做到。
“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不等不靠才行。”唐宗学经常对村民们讲,“我们自己要出力!”
“路修好了我们自己享受,下雨天进屋不带泥,多好啊。”村民石发群附和道。
“对头,大家一起干!”
…………
渐渐地,村民的积极性被点燃了。
50万元专项经费只用于河沙水泥的材料钱和转运费,其余的工作被村民全包了——清理路面杂草、运输建设材料、修建人行便道……
村民们的积极参与,既保证了人行便道的工程质量,又减少了人工开支。本来,按照每公里7万元的标准,人行便道只能修7公里,但在村民们积极参与下,群众投工投劳2600余人次,天星村保质保量修建了12公里人行便道。
不只是修路,村里顺势启动饮水工程——主工程由专业施工队伍修建,而其余的普通活都是村民们自己动手完成。2个自来水厂,5口蓄水池,铺设管道82000多米,让全村486户1832人全部喝上自来水,整个工程只花了60万元。
扶“业”
天星村“硬件”变好了,唐宗学又开始琢磨起产业来。
“打基础有利长远,产业扶贫才是根本。”唐宗学告诉村民,“天星村要脱贫,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天星村因山地较多,传统粮食种植收益不高。
为此,唐宗学专门请来农业专家,为天星村产业发展“诊脉”。
专家给出“药方”,并最终敲定种植果树的发展思路。
2015年,唐宗学抓住扶贫攻坚的契机,动员村民们栽种青脆李。
于是,村里统一购买果苗发放,59户贫困户,每家每户都栽种了两三亩青脆李。
天星村四组山地陡峭,而今一层层梯田全部种上青脆李。在唐宗学的引导下,全村共栽种青脆李300多亩。
可是,村民们种玉米红苕有经验,管理果树却不在行。
唐宗学又引导村里懂技术、会经营的大户牵头,成立了两个合作社,村民采用土地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社,从而实现了果树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民每年都可以按股份分红。
“这样既带动分散的贫困户共同发展,也为今后的管护、经营和销售提供了便利。”唐宗学说。
在此之前,唐宗学积极牵线搭桥,为天星村引进了一家种植猕猴桃的业主。如今,天星村已经发展种植了600亩猕猴桃。
“青脆李发展起来后,与猕猴桃基地连成一片,未来将形成一个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唐宗学自信满满。
近年来,綦江大罗红花湖旅游风生水起。
天星村毗邻大罗村,这无疑也为天星村带来了机遇。
于是,唐宗学打开视野,为大罗红花湖旅游开发提供后勤保障,规划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年近花甲的贫困户徐兴良,就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养殖户。
“现在每个月纯利润都有3000多元。”徐兴良笑呵呵地说。
看到订单日益增加,徐兴良又忙着申请小额贷款,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徐兴良笑呵呵地说。
在贫困户笑容背后,天星村公路通了,出门方便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短短两年时间,天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1月,唐宗学有点苦恼。
“唐书记,记得来我家吃刨猪汤哟。”村民宋大银又来邀请他了。
临近年关,村里家家户户都杀过年猪,常有人邀请唐宗学吃饭。
“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唐宗学说道。
在农村,干部有没有群众基础,从群众请不请干部吃农家饭就能看出一二来。
为了表示感谢,村民们经常邀请唐宗学吃饭。
“唐书记,我们服气!”宋大银说,他领着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让天星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