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孙丽英在《悲怆的黎明》中所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

2016-05-30 16:49田盛威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田盛威

摘要:在歌剧艺术中,歌剧人物根据戏剧情节而产生的形体语言与舞台动作是区别于其他音乐表演形式的因素。歌剧不仅要求演员演唱,而且还要通过舞台动作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绪,展现戏剧冲突。一个成熟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戏曲动作神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关键词:孙丽英;《悲怆的黎明》;舞台形象

作为一名总政歌剧团的歌剧演员,孙丽英不仅演绎了大量红色经典歌曲,而且主演了大量的红色经典歌剧。从《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到《克里木参军》《沙海中秋》,从《芦花白,木棉红》《玉鸟兵站》到《党的女儿》《悲怆的黎明》《野火春风斗古城》……每一个角色,她都用心体会,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她在歌剧《悲怆的黎明》中塑造的林梅和白云的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论述孙丽英在《悲怆的黎明》中所扮演的林梅在舞台上的形象体现。

1舞台表演中外部形体的动作

外部形体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舞台形象创造传达的媒介。

歌剧第二幕《黎明》中林梅与田原的二重唱是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场面,场面的悲剧性就是通过人物的舞台动作表现出来的。在這个场面中,林梅的舞台动作根据人物情绪的变化分为两部分:一开始队伍被重重包围,集体突围已经不再可能,田原决定他和伤员留下狙击敌人并且掩护林梅带领战友突围。性格倔强的她痛苦万分,用歌声诉说内心的不舍。当田原劝说“不能用感情替代理智,不能用太多的代价换取内心的平静”,这时林梅用动作连连摇头并且用力地甩开田原说“不行”,这样就可以把林梅不愿丢下战友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奔到受伤战友的身边,抚摸受伤的战友表示“我不能离开受伤的战友”,转身面对田原“我不能离开深深爱着的你”。这里用“奔”到战友身边以及“抚摸”战友的脸庞都更加直接的表现对战友的不舍之情。在这个场面中,“连连摇头”、“用力甩开田原”并且“转身面对田原”等一系列动作都是林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正因为林梅善良、坚强、执着并且深深地爱着田原,她才说什么也不愿意背信弃义抛弃战友和深爱的恋人。这时,剧情有一个悲剧性的转折,林梅在田原以排长的身份加以强硬的“服从命令”态度下,低身扶住木桩,她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即将要离开亲爱的战友和深爱的田原,陷入 深深的思考,感叹“幸福的时光为什么如此短暂,眼前的幸福为什么如此残酷”,林梅与田原紧紧相拥反复吟唱“无论你走到哪里我永远伴随在你身旁”,颤抖着双手再一次抚摸恋人的脸庞,紧紧拥抱受伤的战友。在这个转折点中,通过低身扶住木桩、与田原的深情相拥以及颤抖着双手抚摸田原等一系列外部动作,以直观的方式在视觉上展现了林梅的深情。如果没有这些动作的辅助作用这种情感就会显得有些食而无味。在这个场面中,林梅的动作与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密切相连,孙丽英把这些动作都显得逼真、自然,符合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符合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表现。

如果这首二重唱只通过音乐、演唱以及道白从语言上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只能在听觉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情感的产生是心理和形体活动的结果,要感动观众就要有情感,但是情感是抽象的,看不到也抓不着,观众看到的是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因此,歌剧演员最重要的是把感情化为舞台上的行动,既要在演唱上塑造人物形象,也要注重舞台上的形体呈现。

2舞台神韵的艺术体现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舞台上塑造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能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歌剧第一幕《憧憬》林梅的咏叹调是一个表现林梅纯真、善良的温馨场面,这个温馨的场面是通过林梅的“神”与“形”共同表现出来的。在这个场面中,如果以我们平时的眉开眼笑的表情演唱并且奔跑到田原的身边以及激动地倒在田原的肩膀上就破坏了整个音乐所笼罩的氛围。林梅深情地看着田原唱着“你可记得,延河边的玩耍”,眼睛深情地看着远方回忆着“是你的呵护让我天地不怕”,当回忆晚霞里的约会时,想起“是你的爱恋让我梦里成真”表演这几句时林梅的表情是非常羞涩的,林梅是青春少女,面对着恋人倾吐情愫,如果选用直视对方或者面无表情就体现不出林梅羞涩的形象特征,在这个场面中,林梅的眼神、表情以及动作都符合戏剧情节的发展,符合林梅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

“神”是“形”的灵魂所在,没有了“神”,“形”也只是一系列枯燥摆设,了无生气,也就没有塑造人物形象可言。笔者认为,歌剧演员在通过形体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时,形体动作的呈现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所表现的情绪,“神韵”也要依附于形体动作中表现人物的精髓,要做到“神”与“形”的完美结合。

3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的力度处理

“身韵”要培养表演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面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

歌剧第二幕《黎明》中林梅咏叹调《祝你在梦中飘逸如云》是送别白云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白云英勇牺牲,林梅含着眼泪,举手顿足、依依不舍地离开白云,用歌声送白云最后一程。在这个场面中,孙丽英把林梅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用人体动作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场面中,直到音乐渐渐停止,林梅依然双手紧握在胸口,眼睛遥望着远方,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这种“神韵”的亮相劲头,给人以“形已止而神不止”的感觉。林梅一直当白云是妹妹,所以当白云牺牲时林梅依依不舍。这个场面中林梅的动作力度的对比以及最后的“神韵”的亮相劲头都是符合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符合人物内心情感表现的。

歌剧表演比生活、话剧都应更夸张一些,动作要更加富于造型性和舞蹈性,以及更加有表现力。这就要求歌剧演员创造的人物形象,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认为作为歌剧演员要学会把生活动作加工为具有舞蹈韵味的动作,既要有造型性,又要有音乐节奏感。要对角色的形体动作、姿态、表情都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歌剧演员只有准确把握“劲”的外在表现,才能呈现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舞台人物形象。

歌剧的舞台表演不管是“正律”还是“反律”都需要合乎剧情的发展,根据情节的需要精心设计出准确的律动性,而且要真实地反应人物的情感。这就要求歌剧演员需要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剧情的发展。并且要掌握“正律”与“反律”的造型技巧和表现手段。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认为歌剧演员的表演既要追求深刻的内心体验,也要注重外部的形体动作,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和优美的造型,来塑造具有个性色彩的角色形象。作为歌剧演员要掌握从内到外的心理技能,更要掌握从外到内的外部技巧,通过学习不同的“程式化”动作和表现喜怒哀乐的外部手段,提高歌剧演员表现人物形象的舞台呈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