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的礼赞和忧思

2016-05-30 10:48朱寒冬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命脉篇幅母亲河

朱寒冬

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一部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接千载的震撼之作。作为出版人,我十分庆幸和自豪遇到了这部原创性、开创性的佳作,并对启文的文学能量、才气和担当表示由衷的敬佩。

陈启文创作《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是饱含深情的。以创作水利题材非虚构文本见长的陈启文,其代表作《河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等蜚声海内外。早在创作《命脉——中国水利调查》时,他就萌发了写作一部完整的黄河之书的念头。在他看来,“在《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中,黄河仅占一章的篇幅(约7万字),而以这么短的篇幅要描述出一条万里巨川的全貌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深入,才会深刻感觉到,黄河是一条最有个性、最有命运感的大河,更是一条既错综复杂,又变幻莫测的岁月长河。在关于江河水系的书写中,这也是一条让我难以描述的大河,几乎所有大小江河存在的问题及症结,在黄河身上都能找到。无论是从中华文化源流的主流意义看,还是从中国江河治理的现实出发,黄河,几乎是别无选择地摆在了第一位”。基于此,从2012年5月始,历时3年多的时间,他从黄河的源头出发,追踪着这条大河的流向,一路探访,行至黄河的入海口。多年后,作者回味道:“一个人从逆水而上到顺水而下,当你同河流保持一致的方向时,或许才会与这条长河有更默契的、高度一致的命运感。”这次深入的采访,陈启文历险历难,“虽九死其犹未悔”,“江河文学”创作的艰辛实非常人可以想象。正是对民族母亲河的深情与使命,激励着他超越自身的局限,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人生体验和创作升华。

陈启文对民族母亲河充满着无限的礼赞。“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大半篇幅是由万里黄河抒写和渲染出来的。”面对黄河这条民族母亲河,作者情不自禁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动:“绝美”“敬畏”“跪下”,都是文本中不断出现的词语。这不仅是作者对黄河自然之景的感触和喟叹,更源于他对人民治理黄河历史的追踪和自豪。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史无前例的人民治黄辉煌长卷,热情讴歌了人民治黄所取得的黄河不断流、堤防不决口、河床不抬高等一系列巨大成就。在作者笔下,一代代黄河人、一代代水利人的形象被刻画得有血有肉,让我们油然而生对那些默默奉献,甚至为工作献出了生命的水利人和水利建设者的崇高敬意。

陈启文创作《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黄河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河情特殊、灾难深重、极其复杂难治的河流,素被称为“中国之忧患”。作者的采访和写作触及一系列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如黄河源区的冰川消融、水源枯竭、生态恶化,黄河沿岸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过度开发、居民饮水困难、人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等;尤其是当下突显出来的水资源危机和水质性危机,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在共同推进中有效化解日益严峻的形势。作者在此引用了恩格斯早已对人类发出的警示:“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将受到大自然的加倍报复。”以警示人类,面对自然当常怀敬畏之心。在作品的上篇、中篇、下篇中,作者对黄河“忧患之源”“黄河的命门”“当黄河成为一个悬念”发出追问和探究,让我们一次次掩卷而思。我十分认同书中所言及的“黄河人的共识”:河流是有生命的。若此,我们当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自觉维护黄河的健康生命,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命脉篇幅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4)
Britain's“Shark House”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我爱你母亲河
数学教学的命脉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紧扣时代命脉,彰显人文精神——评析2014年高考作文
寄小读者的信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