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

2016-05-30 13:43:23孙成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转型

孙成娇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其主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效推动了传统银行的转型。本文立足于此,主要对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银行;转型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入渗透到金融领域中,转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格局,尤其是推进了传统银行的转型升级,现阶段加强对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分析

1.1 基本概念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有机整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将客户全方位的信息准确提供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并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交易和消费的信息,对客户的消费习惯进行掌握,从而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1.2 具体特点

①数据化、技术性。

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而互联网金融所利用的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经过积累形成的大量的商家与用户的真实经营消费数据,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评估和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以及相应的还款能力,从而为资金需求者提供合理的金融产品。因此,大数据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务运营的成功与否。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通过动态监控及时捕捉客户信息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必须高度先进,以便有效挖掘、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客户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②成本低、效率高。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资源是共享的、信息是对称的、交易是透明的,在理想状态下,整个过程没有中介、交易成本以及垄断利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金融业务流程全部是在线化,极大地减少了设立物理网点的建设资金以及后期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是标准统一的,通过运算快捷、准确的计算机技术,用户无需排队等候,就可以实现自行办理业务,大幅度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运营成本。

③风险大、监管弱。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同时尚未确立准入门槛要求和行业规范,业务定位含糊,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体系,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还有就是风控能力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经验不足,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往往缺乏金融级的、严密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技术。

1.3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类型

首先,监管风险。

当下银行业的监管框架设计主要依据的是新巴塞尔协议,其有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以及市场约束三大关键职能,而这三大职能主要针对的是传统银行存在的风险设计的基本监管职能。据相关数据表明,新巴塞尔协议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有效稳固了公众对于银行投资的信心,同时协调了国际各方的监管合作。但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已不再具有强有力的监管效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态度,再加上银监会、人行等相关监管部门亦没有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制度和措施,造成互联网金融随时会发生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同时由于监管力度和措施的缺失也会加剧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洗钱风险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信息安全风险。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运作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重构,在这其中隐藏着由于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存在的漏洞而引起的技术安全风险以及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再者,投机风险。

从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其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众多虚拟经济领域,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脱节,这必然会不断聚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

2 传统银行的转型分析

2.1 传统银行转型的路径和改进方向

长尾效应:传统银行由于对客户与业务的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偏低,导致数据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定位以及点对点营销等环节相对薄弱,所以大银行在满足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备受瞩目的互联网金融充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和支付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具备了高度的开放性及互动性等优势,通过精准营销使大量的细分消费群体和中小微企业成为银行的主要客户有了可能。长尾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个性化有效客户群的快速增长。

迭代效应: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银行转型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迭代效应。迭代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让普通客户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试验与验证,通过客户互动与反馈,对银行推出的原型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以及创新,从而使银行推出关注用户体验、真正有竞争力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社区效应:大数据时代下,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与专业化的电商企业、互联网运营商、数据信息收集、统计以及分析处理公司、移动通信支付公司以及网络安全公司等密切合作。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使传统银行未来可能向“智慧银行”转变,牢牢把握“数据利用”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挖掘、分析、研究日益增加的数据,从而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

2.2 传统银行转型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对传统银行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现阶段传统银行面临着信息化的革命浪潮

以及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面,传统银行在此形势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做好跨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重大课题务实的超前研究。传统银行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必须走创新路线,加大对重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发力度,提高研究内容和范围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开拓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为未来的发展实践夯实基础。

其次,传统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开放、互动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交集实现最大化,传统银行现行体制内的利益既得者要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和优势,积极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基础和优势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将自身的优势发展的更为强大,不能做“温水煮青蛙”里的那只等待的“青蛙”,要积极主动的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抓好发展的机遇,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

再次,传统银行在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时,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大胆设计、谨慎试行”,另一方面,积累相关的成功经验,储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为传统银行未来发展中结构性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改革打好基础。

3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3.1 “移动化”是互联网金融的新趋势

“移动化”,简言之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移动使用的互联网金融客户端,比如手机银行。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市场交易规模成倍提升,增长率居高不下,从最原始的手机短信到移动互联网支付,再到近场支付,移动支付的细分市场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随着网民从传统PC端向移动端的迁徙,支付场景的丰富与普及,“移动化”的飞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

3.2 客户体验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焦点

与传统金融模式下用户被动接受金融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资源开放化,信息实现共享,参与主体之间平等交互,缓解了用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用户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搜寻,并能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在互联网上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金融产品。这大大的加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的竞争,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要“了解你的客户”,更要“了解你的客户的金融需求”,还要求互联网企业根据不同用户的金融需求提供设计多样、个性定制的金融产品。

3.3 “自金融”模式是未来互联网融资的趋势

“自金融”融资模式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投资和融资服务,资金的供需双方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技术实现资金的借贷或融通。互联网模糊了IT技术和金融机构的产业边界,脱媒化成为趋势。假设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个体之间也完全掌握了各类信息资源,那么间接融资就变成直接融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交易成本得以控制,个体自由挑选自己喜爱的金融产品,便捷支付交易,在理想的状态下,互联网平台支付零成本,交易也零成本,金融媒介逐渐被取代、消失,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独立的“自金融”。

4 结束语

总之,网络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运作平台,并逐渐融入了传统银行的运营中,转变了传统银行的营销操作模式,深刻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新时期人们更加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不断优化金融业务,为人们提供更加有利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康欣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裴航.网络时代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