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2016-05-30 05:55:05于泽刘洋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于泽 刘洋

摘 要:随着以知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素质人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经济体的广泛关注,因此传授创业知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格、内化创新精神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教育的重中之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提出总体目标: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推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体现高校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校风精神的校园文化,更是高等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改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种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校园文化模式,对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创新

1 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1.1 高校校园文化是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先行者。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步伐,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创新素质,提升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要作为一种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其成功的标准不是学校里走出了多少千万富翁,创造了多少产值,而是学生创新、创造意愿是否有效提升,创新思维是否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因此,高校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前沿科学研究、服务回馈社会的引领职能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先行者。

1.2 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学校主体的创新功能。加大就业创业教育宣传力度,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学生、教师等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培育独具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必由之路。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意识、创业思维采用“滴灌式”的方法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将创新创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相融,与高等教育相融,培育独特的“校园创客”文化的理论基础。

1.3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大学生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离开了校园文化,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首先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加以引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将不再是文、体、娱为主要载体,而是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科技创新、创业论坛、创业设计等科技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优,以赛促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同时,建立有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提供智力支持,将创新创业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引领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因此,高校文化作为社会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先行者,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大学生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

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观念更新缓慢,使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缺乏源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主要矛盾来抓,主要体现在:①顶层设计不明确,机械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观念仍占主导地位。②学生主体中并没有确立实践创新成才观。③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观”仍统治着教学主渠道。

2.2 制度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缺乏原动力。当前,我国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相对社会发展滞后,体现在:①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统一,不完善。②没有形成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③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④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需与时俱进。

2.3 物质环境建设不能正确认识学校物质文化的内涵、意义和功能,使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缺乏实效。我国高校历来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如扩建校区、建造楼宇、规划场地、美化校园,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许多高校重表象而少内涵,体现在:①校容校貌建设不能传递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②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③实践活动力度不大,成效不显。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

3.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行动指南。高校要从顶层设计上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一个抓手,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调整、扩宽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是培养创新精神。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冒险精神和首创精神植入学生血液里,加快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从理论层面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改变思维方式,主动创新。二是培养分享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体验式教法”“翻转课堂”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鼓励学生养成分享创业体会和创新心得的习惯。三是培养协作能力。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课题小组,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用团队精神感染力和成功的满足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四是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当今社会,大学生成长顺利,抗挫折能力弱,而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是重中之重。

3.2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供原动力。高校应从顶层设计上加以引导,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明确办学定位是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还是应用技术性大学,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服务面向,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②建立学科专业“融通”机制,对院系、学科、专业互融互通、交叉培养进行有益的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人才培养机制,开设拔尖人才试点班。③对专业课教师对外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研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大力挖掘和扩展各学科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④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实行新的教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供物质保障。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建设各项创业孵化园、创业场地,鼓励举行各种创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物质文化设施的各项功能,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课题项目:此文章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第三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20133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2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成才(2015年5期)2015-02-27 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