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6-05-30 00:57周瑛
关键词:老龄化

周瑛

摘 要:我国过快的进入老龄化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养老资源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本文从大型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角度出发,对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慰藉;退休职工;老龄化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了老化速度快、老年人口基数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尽管在当前的养老保险体制下,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在物质生活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在精神慰藉方面却存在着缺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必须想办法解决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精神慰藉缺失问题。

1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存在精神慰藉缺失的退休职工在国企退休职工的总数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精神慰藉的范围很广,其实质就是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包括亲情需求、期待需求、自尊需求,以及相对的情感慰藉、成就安心和人格尊重。精神慰藉既包括家庭层面,也包括社会层面。精神慰藉,并不等同于物质需求,而是物质需求的一种升华。

通过对某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的400位退休职工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70岁以上的有41人,其余均为55-69岁,女性226人,男性174人。通过调查发现,尽管退休职工都认为当前的收入与退休之前相比有所减少,但是绝大多数退休职工对当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物质水平仍然感到比较满意。大部分的退休职工平时的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其次为跳舞、慢跑、打牌和聊天,总体而言退休职工的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有超过一半的退休职工有户外活动的习惯,但是活动场所仅限于住所周边。在被调查的退休职工中,268名退休职工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退休后与配偶共同居住,并每天都能与子女见面的有280名。共有120名退休职工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在这其中又有10%的退休职工与子女的联系较少。根据退休职工对自身退休后精神生活的评价可以发现,绝大部分退休职工都认为当前的养老制度体制下,其退休后的收入基本够用,然而精神慰藉却存在缺失。认为平时生活充实的退休职工的比例尚不足30%,另有20%左右的退休职工认为生活比较寂寞和单调,存在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

2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2.1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表现形式

2.1.1 退休职工的孤独现象比较普遍,孤独程度较深

从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可知,65岁以上为人的成熟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冲突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这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阶段人类往往不能接受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绝望和孤独的感觉。退休职工大多数处于成熟期,难免会产生孤独感。

产生孤独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年龄增加造成的身心变化,以及退休之后面对的工作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子女成年离家、配偶或者亲朋好友的去世都会使退休职工的生活积极性和热情降低。

其次,退休职工不得不面对各器官老化带来的疾病,尽管国有企业职工能够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但是疾病仍然会给退休职工带来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和压抑。

再次,退休职工面临着心理方面的变化,更加需要精神寄托。这种精神寄托包括了自信、自爱自尊方面的要求,希望子女、企业和社会能够尊重他们的情感和选择。退休之后,职工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变动,很容易产生情绪抑郁、精神空虚等症状[1]。

2.1.2 子女给予的精神慰藉不足

要让退休职工得到足够的精神慰藉,子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退休职工子女必须在满足父母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能够与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消除父母心里的失落感和抑郁感。然而根据调查发现,与子女分居的退休职工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退休职工子女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忙碌,看望父母、与父母通电话的频率均有所下降,而退休职工又具有较强的与子女沟通的愿望,如果该愿望难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精神慰藉的缺失[2]。

2.1.3 退休职工得到的社会关怀不足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数量和年龄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退休职工得到的社会关怀存在不足,甚至有一部分退休职工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不能主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丰富,感到退休之后的生活无所事事,很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根据研究发现,社区文化活动的次数越多,老齡人口的抑郁比例越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职工退出了工作岗位,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和工作的能力,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如果退休职工不能很好地对闲暇时间进行处理,积极接触社会,就会产生与社会脱节的情况,从而造成抑郁、孤独的心理状态[3]。

2.2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和企业对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状况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都比较重视退休职工的生活问题,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大部分只对退休职工的物质生活予以了一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退休职工的精神需求,对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状况的重视程度不足。还有很大一部分退休职工自己也没有对精神慰藉的具体内涵予以了解,当自身出现精神抑郁等情况之后也不能及时寻求相应的帮助和治疗[4]。

2.2.2 退休职工家庭结构的转变

家庭结构会对退休职工的精神慰藉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离异、丧偶、与子女长期分居都会使退休职工产生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调查证明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就更容易产生精神慰藉缺失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情感更加亲密,职工退休之后更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怀和精神沟通,然而一部分独生子女外出求学、工作和定居,导致退休职工这种心理期待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丧偶或离异的家庭结构也容易产生精神慰藉的缺失,职工退休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经营家庭生活,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会对退休职工的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

空巢老人的家庭结构也容易产生精神慰藉缺失,一方面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长期独居,内心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生活质量较低[5]。

3 应对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对策

国有企业不仅要对退休职工的物质生活予以关注,也应该关注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认识到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对退休职工晚年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扭转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状况。

3.1 切实提高退休职工自身精神慰藉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数量也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退休职工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是企业和社会的一部分。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退休职工应该长期待在家中,依赖子女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退休职工会逐渐与社会脱离,更容易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的情绪。老年期是每一个人类都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退休职工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被企业和社会遗弃,而应该仍然将自己视为企业和社会的一份子,不再将自己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和弱者。这样才能引导退休职工平衡退休阶段的心理状态,寻找新的生活关注点,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退休职工自身的精神慰藉意识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社会、子女和退休职工自身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6]。

3.2 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的社会活动参与度

退休职工的社会活动参与度越高,其精神状态就越好,反之亦然。为了进一步改善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的质量,弥补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的缺失,必须想办法提高退休职工的社会活动参与度。

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使退休职工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充分实现退休职工的自身价值,满足退休职工的心理需求。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国有企业要为有意愿的退休职工提供一些返聘的机会,特别是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退休职工,如果其愿意在企业中继续发光发热,在充分考虑退休职工身体状况的基础上,企业应该考虑对其进行返聘。这样既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也能够使退休职工继续体现自身的价值。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针对退休职工举办更多的社会活动,例如广场舞比赛、歌咏比赛、短途旅游、退休职工朗诵比赛、退休职工运动会等,引导退休职工解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主动与时代潮流接轨。同时也使退休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关心和重视,弥补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的缺失[7]。

3.3 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退休职工普遍对子女有着较强的心理期待和精神需求,希望能够与子女进行精神沟通。然而一部分退休职工的子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由于生活、工作忙碌,很少探望和联系父母,导致了退休职工缺失精神慰藉。

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打造新型、和谐的家庭关系。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子女既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也应该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大型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在物质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较高,这也使一部分退休职工子女忽略了退休职工的精神需求。

国有大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应该在企业内部积极弘扬孝道文化,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孝道文化,提高对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问题的重视。与此同时,国有大型企业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该给在职职工提供更多的孝敬父母、陪同老人的机会,引领社会风气的回归,使职工能够达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孝老爱亲活动,为职工创造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陪同老人、孝敬老人,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8]。

3.4 整合社会力量,加强退休职工服务设施建设

国有大型企业应该积极整合当前的社会力量,配合当地政府和社会养老组织,为退休职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弥补其精神慰藉的缺失。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组织包括老年休闲会所、老年体育文化中心和老年培训中心,企业中也会设置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然而这些社会养老组织还不能将所有的退休职工囊括进来,不能完全解决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问题。企业应该考虑在职工居住区设置定点养老组织,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将每一个退休职工囊括进来,满足退休职工的心理需要。

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也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退休职工了解当前我国各种养老组织的主要职能,吸引退休职工参与这些养老组织,使退休职工认识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益处。对于长期与子女分开居住、丧偶或离异的退休职工,企业应该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重视,并且鼓励退休职工之间互帮互助,建立亲密的互助关系,改善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的质量。企业要积极鼓励退休职工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培养兴趣爱好、明确地向子女或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精神需求,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晚年生活质量。

4 结语

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数量较多,也应该对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予以更多的关注,帮助退休职工安度晚年。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也折射出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普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可以说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企业应该提高对退休职工工作的重视,使退休职工感受到来自企业和社会的关心,满足退休职工的精神需要,减少退休职工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提高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惠.试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2(30).

[2]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3]乔军.浅析企业职工提前退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5).

[4]董克用,孙博.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11(01).

[5]楊忠厚.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6]胡杨图,袁涛.为新制度加油助力——全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活动启动[J].中国社会保障,2011(12).

[7]符前进.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居民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S2).

[8]黄俊杰.着力构筑退休职工多重保障体系[J].金山企业管理,2011(04).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老龄化、城镇化与我国房地产价格研究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