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二
摘 要:本文结合老年人群体的发展趋势及老年家具发展现状,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试图把家具设计作品赋予怀旧文化气息。主要研究基于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的怀旧心理,探讨相应家具产品的文化性,以求增加家具的文化附加值,把设计意蕴加深,设计元素丰富化,从设计上表达追忆的情感。
关键词:老年人家具;文化关怀;怀旧元素
1 概述
由于物质丰裕、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人的终极意义的多元性认知,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世界人口虽然在局部有增加的趋势,但在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执行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便使得1950年和1960年出生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在21世纪初就先后进入老年人的行列。这种人口分层化的后果值得关注。从21世纪初至今,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已经日益凸显,而专门为老年设计的家具则远不及儿童用具受人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老龄化时代到来后家具产业、家具市场以及老年人居家理念的新景象,并从怀旧学的角度探讨家具的色彩、规制、品类等元素对老年人精神抚慰的多维度的价值。
2 学界与媒介机构率先流露出对老年人家具市场空缺的忧虑
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开始,家具界对老年人市场已经展开了急切的探索欲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年家具市场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中国老年人的家具市场的开拓问题始终停留在媒介干预、学界探索的阶段,而未形成真正成熟的市场链。一些学术论文和报纸文章值得关注。
耿丽娟在《中国老年家具市场分析》一文中对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中国的家具市场前景作出了分析,认为中国的老年家具设计的课题还是空白,而针对老年家具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推动老年家具的开发。[1]
罗德宇《人体工程学在老年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认为,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后,老年家具市场将成为具新崛起的巨大消费市场。学术界与企业界应该系统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出功能齐全的老年家具。[2]
刘玉寒的《老年家具的人性化设计》,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于青年和中年,老年家具设计应当考虑到安全性、尺度性和家具的外观设计三方面。[3]
许晓东在《消费日报》发表《具有特别需求缺乏针对产品隐藏细节问题 老年家具“推敲”市场门》一文,文章提出了“养老产业”的概念,进而对未来的老年家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乐观的估价。[4]
宋博在《中国联合商报》刊发《老年家具尚属空白有望成为市场新蓝海》,文章明确认为“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五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提速,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4.8%,经济社会各方面将第一次迎来老龄化冲击波。而人口老龄化的提速对于整个家具行业来说,可谓是又一市场新蓝海,面对这一市场新蓝海,家具企业又该如何出牌。”[5]
宋博以充满危机感的的笔法呼吁开拓老年人家具市场的紧迫性。王建在《中国质量报》刊登《老年家具蕴藏市场新蓝海 函待企业进入以填补空白》一文,认为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对整个家具业而言可谓是又一市场挑战。[6]
刘怡涵《由老年家具引起的反思到设计本质的探索》认为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家具须从家具行业中分化出来,并形成新的市场。[7]
李雪莲《智能化老年家具设计系统研究》认为智能化老年人具有非常广泛的价值和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可以开展更为详细的产品设计。[8]
王海霞在《中国质量报》上刊发《家居卖场“嫌老爱幼”——老年家具无处可寻》一文,文章认为中国老年家具市场仅仅是初现前景,依然存在市场单调、起步艰难的状况。“事实上,目前家具卖场中风格各异的多类产品,如法式宫廷风格、英式田园风格、美式乡村风格等产品,瞄准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中青年。尽管如美式乡村风格家具,多为实木设计,环保耐用,但对于中国老人来说设计上显得过于高大,并不方便老人使用。而法式宫廷和英式田园,也并未在家具规格和尺码上,针对老年人市场作出特别的尺寸设计。”[9]
罗德宇在《老年家具市场消费现状及前景探析》一文中认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提高很快,但中国的老年人家具研发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老年家具市场仍未完全建立起来。[10]
曾俊、朱婕的《老年家具市场研究》同样认为中国的老年人家具市场却几近空白,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都不成熟,文章调查了2013上海国际家具展和北京家具卖场的情况,认为老年家具将是中国家具企业的新的业绩增长点。[11]
阎建芳《老年家具政采蓝海大有可为》一文也关注到了一些家具企业对老年人家具市场的巨大增长点现象的认同,并具体列举出老年医院、养老院、老年福利院和敬老院等相关单位的老年家具项目采购和定制问题。[12]
老年人家具市场的不完善现象一直延续到2015年。“记者在各大家居建材市场发现,时尚典雅的简欧式家居和儿童家具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家居市场着实成了年轻群体和儿童的天下,而老年专用家居却少而又少。不少消费者都感慨道:‘想给老年人买个称心如意的家居用品太难了。”[13]
就目前的情况看,21世纪的中国成为老龄化国家已成事实。不仅如此,随着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的人逐渐老去,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越来越庞大,这种现象必然引发老龄化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怎样对待老年群体,并爱使其不至于拖累整个社会的同时,还使其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则是摆在各类人士眼前的现实问题。具体到家具产业而言,则将遇到如何设计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理想家具的问题。
3 老年人家具理应实现系统性规划
应当注意,中国文化中一种保留着尊老敬老的传统,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老年人尚不能完全适应到养老院安度晚年的方式。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国老年人保持着居家养老的形式,这就意味着家庭生活始终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生活离不开家具。于是,家具就变成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的辅助性器具。
老年人有差异很大的需求项目,但其根本的心理需求是怀旧性文化需求。于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老年人的怀旧情怀,探究其文化需求,就成为老年家具设计的突破口。而引导老年人群体在积极关注居家文化的同时,也会在客观上刺激现代家具企业的市场走向。
所谓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递减的现象,两者都可以称作人口老化现象。从上述的论文和报刊文章中的具体情况可知,人口老龄化现如今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就中国而论,其涉及范围几乎遍及每个家庭,老龄化问题事关家庭、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甚至会成为影响民族前途的大事情。
一般而言,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显示的是1950—2050年世界和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情况,它反映现代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趋势。[14]
表1中显示的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而且是全球性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老年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老年人消费市场。可以预计,在未来的50年里,老年消费者会成为家具消费的主体,他们有着相对宽松的经济状况和更多的闲暇时间在家里休息,对家具的品质将有更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老年人和青年人一样,具有独特的消费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引发了女性产品、儿童产品、时尚产品的发展,但老年人需求似乎很难成为商业亮点。然而,老年人一直有自己的独特生活需求。人们未曾关注老年存在感,主要和中国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关,他们普遍坚守低调化的生活态度,存在有担心连累子女以及过度依赖政府的心理负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品质的普遍提高,老年人不仅需要消费必要的物质产品,还有精神与文化层面的需求。中国老年人大多希望老有所为,并借此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较为普遍地希望在家庭生活中不用过多依赖他人,不大愿意承认自己的体力与精力的衰退。老年人的主要心理状况表现为对尊重的需求,而获得尊严看似容易,但在全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尊重需求的获得并非易事,子女可以为长辈奉献出一定的爱,那里寄托着中国的传统美德,但老年人毕竟尤其专属的文化,这样的需求理应受到包括家具业在内的工业界的关注。
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压抑和自卑感,现如今的空巢老年人也存在类似的心理,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和被遗弃的心理。目前中国60岁和70岁的老年人出生在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民族文化非常有感情,由于当今社会的青年人和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相差较大,这便在客观上驱使这些老人只能留恋过去,而留存在他们大脑中的过去的镜像则更容易刺激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脱离之境。他们往往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过程,并在追忆过去美好时光的同时加剧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现代社会发展之迅速早已超越了许多人的想象。技术进步导致观念的革命,技术革命几乎疏离并淘汰了两代人。它犹如一个加速推动器,牵引着所有事物在瞬间改变,并使得已经丢失的东西变成一种纯然的记忆。如烟的往事被迫成为老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尤其是对于出生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的人,他们的青春记忆已经和现实世界相差过大,对于那些将大多半记忆投射到旧时代的老年群体,历史就成为他们值得记忆的唯一本钱。怀旧情结是每一个跨入中老年阶段的个体必然萌生的心理,换言之,怀旧是人类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怀旧性几乎可以成为包括家具设计在内的老年类商品的基本主题。
当今中国的老年人实现自我安慰手段有许多种,如看怀旧电影、听老歌、看老照片等,但信息时代的种种变革都在不断挤压这些老年人的文化空间。社会变化其实激活了复古热,而以怀旧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几乎成为一种大热的新型消费品。
在家具领域里,已经有人强烈地关注到其产业价值。从关心老年人健康的角度上看,人们完全将老年人的居家健康和家具的关系问题做出综合性论证。“有专家提出,老年人家居产品在设计上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安全因素”[15]在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下,家具设计领域理应为老年人的倾注更多的爱,它也可以成为当今国内家具业奉行的基本理念。
4 老年人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怀旧类家具
先进的家具设计理念指的是在家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家具的人文内涵,并将设计转化为一种对人性产生敬意的行为。先进的家具设计理应容纳多种文化元素,它是一种兼具提炼、完善、解构、重组等艺术手法的设计艺术,体现出高远的思想境界和温暖的情感内涵。文化与设计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设计是一种将形式化的美感赋予生活日常实用性的再创造的工作。换言之,文化设计是一种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再创造过程,它把人文精神作出了普化性延展,并在精神的层面上使美好的希望得以物化。
文化不可能无条件地转化为物质。文化成为消费品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先决条件。从根本上说,任何理念或概念都是形而上的,具有不易把握的特性,它构成了产品设计的内在动能,而文化元素也具有可感知性,它可以通过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出来,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剪纸艺术、雕刻艺术、编织艺术等都有相应的物质呈现方式。产品设计与文化观念的融合正是新型文化和产品重新解构、组合厚度产物,它不仅融合了具体的设计符号,还可以承载丰富的设计情感。
文化宣传或宣导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内在的、自发的传导形态,它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拓展性和宣传效应。另一种是外在的、人为强加的存在形态,它们具有文化普及的作用,而工业设计理念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文化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功能,其直观、简洁、实用的功能对产品的推广具有独特的作用。
尊重老年人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商机,当商业机遇和道德操守统一在一起时,便会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工业。具体而言,在家具业领域为老年人设计出极具怀旧理念的系列产品,则是考量新一代设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首先须承认,怀旧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命存在与展示的独有方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浓郁尊老传统的国度里,青年人对老年人怀旧情怀的尊重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而为老年人设计出理想的家具产品则是一种以工业产品形态展示社会关怀力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怀旧是一种极具想象含量的文化品类,更是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方式,而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怀旧类家具既有可能成为一种抽象化的生活艺术品。在大众审美的角度看,怀旧现象融合更多的是怀旧者对逝去生活和情感的记忆过程,怀旧是一种将既有的记忆做出审美再造和艺术重构的程序。
怀旧风一度是一种弥漫到各个文化品类中的普遍的精神选择。广义而言,中西方艺术史上无以数计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中都承载过怀旧风。在家具设计领域理应体现出容纳更为丰富的当代性的怀旧元素,用以接受老年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当怀旧成为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元素之时,媒体的巨大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工业性的广告传播使得怀旧文化消费贯穿整个消费市场,并随时激发出一种潜在的怀旧文化市场。
质而言之,老年人的家具设计理念的基本主题即为怀旧,它是一种寄寓着人类在其不断进化过程中对独特记忆的尊崇情结。当今社会中的老年人群的怀旧心理释放在很多方面,比如怀念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摒弃激烈的娱乐生活,追求休闲生活的朴实性,对家具设计而言,他们更喜爱喜庆化、吉祥化、团圆化、和美化的元素,更青睐家具的木质化品质。复古艺术、黑白艺术的流行看似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却忽略到了中国人追求吉祥和内在和谐的传统心理。
心理学家把那种喜欢炫耀当年之勇、乐于诉说过去事情的现象看作一种回归心理现象,而所谓的回归心理现象实质上即为一种怀旧心理。一般来说,在生活中不得志者和老年人最易产生怀旧心理,因为他们只有在对历史的迷恋过程中才可以找到某种成就感和优越感,于是,这样的人喜欢沉浸在回忆中,并认为过去好大于现在。
家具设计用色是设计造型的基本要素,色彩的运用取决于设计师对于受众需求的理解,色彩搭配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既有的文化内涵,并有效地提升设计家具的文化附加值。一般而言,年老总会让人联想到灰色,这种现象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灰色更容易为老年人认可。在建筑界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老建筑的水泥墙面,就更易于为老年人留连。从心理学上说,灰色与经验、威望、智慧具有类似的联想点。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苏州更适合养老,历史上的苏州一直是一座极具隐者风范的城市,其白墙皂瓦的色彩搭配更适应老年人的心态。心理学的实验证明,老年人大多偏爱白色及较浅的颜色,并喜欢将其作为墙体的主色,因为这类型颜色使人心情放松,并有缓解内心压力的功能。老年人所用的家具也应当参考这一因素,采用暖色调为主的色彩,如大量采用黄色或棕色,多用一些带有自然纹理的图案,或借用一些木制或藤制的颜色,原因是此类型颜色更具亲和力,符合老年人的用眼习惯,同时也可以承载其怀旧情怀。调查证明,超过2/3的受访老年人喜欢上述色系的家具。基于色彩对人类心理具有独特影响的原则,老年人的居家环境的色彩也应当和家具的色彩相匹配,为老年人设计的家具应当多运用温暖化、人性化和自然化的元素,而代表朴实意向的黑白色理应成为老年家具的主色调。
5 结语
家具是工业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或人工材质和艺术理念的结合品。现代社会普遍性的社会压力促使人们更易于怀念自然物品,而现阶段中国的老年人普遍性地更为渴望一种原始、自由、随意的田园生活。
因此,木、竹、藤等天然材料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其原始、朴实、柔和的色彩能够使老年人的心境更加平和、温馨,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具体而言,在家具材质处理上,笔者建议厂家直接采用原木清漆的配置,在制作老年人家具时不遮盖木材的原始纹理,天然的藤草编织及白色原麻纱更容易展示田园风格。
怀旧心理本就是一种人性自然性的显现方式,因此,自然材质本身就会透露出暖暖温情,而素雅大气的家具更可以通畅地展示使用者的自然情怀。
建议家具企业不妨采用当下流行的可再生木材作为设计基料,放弃工业化的板式家具和螺丝结构,传承以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工艺,以传统工艺为载体,结合可再生木材的创新开发,呈现一种自然、纯粹的怀旧文化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耿丽娟.中国老年家具市场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247.
[2]罗德宇.人体工程学在老年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1-53.
[3]刘玉寒.老年家具的人性化设计[J].考试周刊,2008(8):239-240.
[4]许晓东.具有特别需求缺乏针对产品隐藏细节问题 老年家具“推敲”市场门[N].消费日报,2011.3.30.
[5]宋博.老年家具尚属空白有望成为市场新蓝海[N].中国联合商报,2012.5.21.
[6]赵鹏宗,明明.浅谈基于人性化的老年家具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190.
[7]李雪莲.智能化老年家具设计系统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126-128.
[8][15]胡玉萍.老年家具:蓝海OR鸡肋?[N].广东建设报,2013.7.2.
[9]王海霞.家居卖场“嫌老爱幼”——老年家具无处可寻[N].中国质量报,2013.10.25.
[10]罗德宇.老年家具市场消费现状及前景探析[J]:118-120.
[11]曾俊,朱婕.老年家具市场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3):56-57.
[12]阎建芳.老年家具政采蓝海大有可为[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4.8.25.
[13]佚名.老年家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J].家具,2015(1):107.
[14]黄耀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