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抓手 钥匙

2016-05-30 17:59陈荣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黑箱原句考点

陈荣华

在新课标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必考题,一般都是以3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9分,且置整张试卷之首,其重要性和关键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广大考生心虚而头疼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们拟从考试大纲、考题特点、解题思路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给2016年高考备考的广大考生些许帮助。

一、考试大纲——复习备考的导航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考查。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高考对概念外延的考查,通常是要求考生对某一对象是否包含在某个概念当中做出判定,如2014年山东卷第7题“调理心情”的属性判定。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引导性或提示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显示层次的句子(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主要指对“文中的信息”作拣选提炼和分类概括。所谓“筛选信息”,即根据阅读要求(题干规定的“标准”)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使之符合题目要求。一般来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试题所涉及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也不是单一的。从全国课标卷来看,本考点已成为考查重点,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是命题者设置结果,考生须从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围绕着主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内在逻辑层次。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在一起。近年来,全国课标卷尚未出现单独设题考查这一考点的情况,但自主命题的省份偶有涉及,如2014年安徽卷、福建卷。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作进一步的归纳概括。全国课标卷对该点的考查,有的是针对这一考点的某一子考点命题,有的是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结合起来命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于对作者的重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是直接表述出来的,也可能是间接表述出来的;可能是集中在某一段、某一处中表述,也可能是分散表述。从近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1)分析概括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体事物的观点态度;(3)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所引述的别人观点的态度。选项的设置往往是命题者对文中观点态度的转述,考生需要做的是判断这些转述与原文观点是否吻合。

二、高考真题——模拟训练的抓手

一般而言,论述类文本具有观点鲜明、结构谨严、语言准确等特点。这类文本对命题者设题要求也很高,讲究准确科学,真正能经得起推敲的还是历年高考真题。高考真题,是我们模拟训练的抓手。

综观近年全国新课标卷,一般论述类文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从文本题材来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选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学等诸多领域,且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文化内涵深厚,紧扣时代脉搏,兼顾考生的知识面和对新信息接受的能力。

2.从考查目的看,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从能力要求看,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只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

3.从命题形式来看,一般设置三个小题,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而且大都是反选,即选择错误项。

4.从考查内容来看,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考点中,重点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这几个考点。前两个考点通常会单独设题,而后两个考点通常是在一道综合性试题中通过不同选项落实。

5.从命题角度看,体现出重能力的趋势。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第1小题,四个选项的内容没一个出自阅读文本,而是拓展到文本之外。这一变化表明,今后高考将更加重视考查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

三、三重比照——阅读解题的钥匙

文本的阅读理解,首先要着眼于整体,从宏观上驾驭文章。强调首先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理清文本的内部关系,再由整体到局部,直至达到对文章全部、准确、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而命题者设置选项的方法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字。(1)删:删除原文句中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2)漏:只强调问题的一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3)改:该换词语,曲解原意;(4)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

因此,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妨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命题者设题的技巧,采用比照的方法,比照词语,比照句间关系,比照依据和结论。可以说,三重比照,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的金钥匙。

(一)比照词语

1.指代词(如“它”“其”等),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如(2012课标卷3.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原句: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析:“其”在选项中指代的是“滥用科技黑箱的现象”,与原文“科技黑箱”偷换概念。)

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有些”),是否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2012安徽卷1.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二)比照句间关系

步骤如下:

A.逐项检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理解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B.比照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是否强加或颠倒。

示例:1.(2012天津卷6.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果关系)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递进关系)

2.(2012辽宁卷1.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唯一必要条件)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无定充分条件)

(三)比照依据和结论

A.完整判断形式: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B.只是判断句形式:一看文中是否有现成结论,二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1.(2012辽宁卷3.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示例:2.(2012天津卷8.C)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原句: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黑箱原句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拒绝黑箱
失踪的黑箱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仿写句子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这道电学黑箱题有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