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多样性教学

2016-05-30 17:41刘青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教儿歌思维

刘青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教师指导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凭借好奇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从学生这个特点出发,可以运用幻灯、电脑、电视、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图示内容和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好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生动的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能够渲染与该图示相应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如,看图说话《雷锋小时候》是由三幅图组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第一幅图画的是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第二幅画的是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第三幅画的是同学们都感谢雷锋大哥。这几幅图画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教育性强,也富有情感。

二、提供探索机会,放飞创新的翅膀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关心、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人师者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看图作文辅导中,要求以图中的“蚕”为对象,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命题作文。学生动笔前,我拿出事先准备的辅导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蚕的生活习性、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以及古往今来赞美蚕的一些诗句,最后讲蚕的一生的结局。相关资料介绍完后,学生迅速开始构思。作文收上来后,颇感欣慰的是,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在作文里纷纷赞美了蚕的献身精神。但是,让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有6位同学与其他赞美蚕的同学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蚕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蚕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灭了自己。”文章自圆其说,闪现了智慧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这个“想”,就是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新時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儿歌、顺口溜和口诀是很多家长最早和儿童沟通的形式,它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学生边读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课堂上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插图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编制儿歌,儿童很容易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转换角色,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方法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语文的确离不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学习和对语文本体的理解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猜你喜欢
电教儿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