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青年文化变迁与发展漫谈

2016-05-30 17:24:20杨润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迁文化发展

杨润

摘要:赫哲族历史上曾因穿鱼皮衣和使用猎犬,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由此可见赫哲族的生活习俗是与渔猎紧密相连的,并无贬义。另外,赫哲族还因为其衣物等多用鱼皮和兽皮制成,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鱼皮部”和“着鱼皮衣人”。由于赫哲人生活水平落后,外族人对赫哲人曾经有过一些别称或蔑称,如统治阶级称赫哲人为“鞑子”,后又细分为“鱼皮鞑子”和“狍皮鞑子”。这仅是指赫哲部落的生活特征,而无他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族生活和文化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的文化观念更为突出。

关键词:赫哲族青年;文化;变迁;发展

经历百年的演变,“赫哲”才逐渐成了他们的通称。而真正让“赫哲族”这个名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人类学学者凌纯声先生在赫哲族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并发表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该书一问世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并使“赫哲”一词作为族称得以广泛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赫哲族聚居区进行民族识别工作,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刘忠波先生。在经过长期的调研,正确确立“赫哲族”为其族称,从而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

1赫哲族独特的物质文化

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活动都属物质文化。赫哲族具有独特的物质文化,这种文化有两大特点:一是穿鱼皮衣服,冠、履、衣、裤都用鱼皮制成,穿鱼皮服饰成为赫哲族区别于东北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在物质文化上的第二突出特点是使用‘狗拉雪橇,并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使犬部,尽管其他民族也有使用狗拉雪橇的现象,但是在赫哲族地区,使用狗拉雪橇占有突出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赫哲族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变迁,传统的赫哲族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同,服饰变迁的过程也不相同,20世纪初期分布于各地的赫哲族服饰文化已经因为地域的不同和主要的生产活动的差异而出现了差异。勤得利村溯江以上地区的赫哲人主要以狍、鹿皮原料做衣服,八岔村沿江以下地区的赫哲人以鱼皮原料做衣服较多。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混居的赫哲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赫哲族的传统鱼皮衣和兽皮衣也逐步被现代服饰所取代,与其他的服饰没有什么两样,在穿戴上民族性已经全部消失。之所以选择棉布等服饰材料,是因为棉布具有优良特质。可以说棉布代替鱼皮、兽皮是原始服饰向现代服饰的迈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服装样式上赫哲族在清末受到满族服饰影响较大,但到伪满以后受到汉族影响更多,如把以往肥大的款式改为展现身材苗条的瘦版样式,在帽子、鞋子的款式上加入新的式样,不但舒适更为美观轻巧。尤其是年轻的赫哲族男女在穿着打扮上更像汉族的着装,只有在地处偏僻村庄年纪大的老年赫哲族中还可以见到鱼皮衣服,但也是偶然想起才穿。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男女老幼都穿汉族服饰,“鱼皮衣饰”似乎成为一种历史符号但也确实在某种特殊场合存在着,这是因为“在经济相对稳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俗的某些事项具有很强的承袭性,很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只是反映在一个较为闭塞环境中对古老民俗的依赖与延续。民俗的传承性有时在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后,也会以与先前相差无几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构成了与新时代不甚协调却又确实存在的现实”。但同时,服饰作为维系民族性的辅助手段,其凝聚作用已越来越小,这本身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汉民族的服饰从宽衣博带发展到今天,无疑不是简单地囿于民族特色的结果,而是继承与革新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赫哲民族服饰的演变,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个道理。

2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代赫哲族受到从事农业的汉族及满族的影响,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由于兼营了农业,渐以小米为主要食粮。这主要是由于新披甲人迁移到各驻防城后,清政府要在生活上给其以妥善的安置,其中安置的内容之一就是鼓励这些赫哲族种植农业作物。之所以鼓励赫哲族从事农业,也是由于随着形势的发展,清政府意识到解决驻防官兵粮秣和地方政府的各項支出,仅仅依靠给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清政府考虑在设置驻防八族的同时,设置官庄和旗地,鼓励赫哲族人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即“新满洲迁来,若拨种豆地,每一响地给豆种一金斗,拨种谷米、黏米、高粱地,每垧给各种六升”。

应该看到,由于近代民族的进一步整合,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影响到其他民族。可以说这是赫哲族带给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的贡献,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凸显其别样性。承受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近百年来赫哲族的饮食文化已和黑龙江汉、满、蒙三大民族没有突出的区别,这是由于赫哲族不断地迁徙和与外界的汉族、蒙古族、满族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民族之间彼此有了经济文化上的来往,相互受到影响,另外通婚现象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使各民族之间越来越融合、同化的程度更深,反映在饮食上是最直接的。现今的赫哲族饮食习惯上与其他民族无异,在年三十也要吃饺子、十五节也要吃元宵,端午节也包粽子、吃鸡蛋,但是喜好吃生鱼这一饮食传统保留至今。在祖国各地都有赫哲族所经营的鱼馆,招牌菜也多为生鱼宴。

3交通工具的改变

过去赫哲人居住的地区一般都是十分偏僻遥远的地方,黑龙江下游及三江一带多湿地,人口稀少,往来交通极为不便。由于渔猎民族的生产特点,散居且流动性强,交通运输方面十分落后且不便利。过去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狗、马、滑雪板、拖拉乞、爬犁、舢板船、快马子等。赫哲族交通运输上出现了近代化的变迁,首先是随着中俄界江的划定,即使地处偏远的赫哲族也不能像往昔任意往来于中俄界江两岸了。另外,随着鱼类资源的日益减少,单纯靠捕鱼作业为生的赫哲族传统经济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挑战,这种挑战也势必影响到交通方面的变革。从近代赫哲族的交通工具来看,赫哲族传统交通工具的种类、性能虽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出现了很多新式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如马拉大车等,这大大丰富了赫哲族陆上交通工具。

赫哲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承受着人类的发展,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同化,同时又会不断地分化、变异。正是这种矛盾,人类社会才有了发展的动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不仅使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充满生机,而且也成为整个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贡献。人们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全球的视野来审视民族发展,都会发现民族发展的任务是异常艰巨复杂的。在当今世界越来越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求同存异依然是主流,这需要我们对包括赫哲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猜你喜欢
变迁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清潩河的变迁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