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研究

2016-05-30 11:18:36汪子馨肖向东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汪子馨 肖向东

摘 要:外向型商科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本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既有的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及相关财经类排名靠前的高校中,对外向型商科专业国际化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及其培养措施各有不同,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呈现明显的差异。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必须深化课程与教学教学教程改革,配置具有国际化能力的资师力量,提升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意识,创设有形专业课程与无形学习环境以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国际化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国际化能力 外向型商科专业 专业课程设置

一、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向国际化,从而企业竞争力便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前景,而企业竞争力又包含着国际化能力,这就要求当代商科学生拥有国际化能力。在中国入世后,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顶尖企业,将需要7.5万名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人才,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我国现有高层领导人才的15倍。这就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拥有国际化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商科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能力的内涵与意义方面,以往学者对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做过一定的研究。王雪梅(2014)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培养思路》一文中提出国际化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彭莉(2014)在《内地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定位新思路》一文中就内地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就业对口率偏低的现状,做了详细的成因分析,提出内地商科类高职院校和外向型产业,应针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新特点,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一线国际贸易和商务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在专业定位上应加入新元素,专业岗位定位应具体化和层次化,且定位目标应该涵盖行业人才的短期培训与中期培训,继而满足人才终身教育的需求。既有研究主要是从国际化能力的一般性进行探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国际化能力中的贸易谈判能力和商务英语能力,从课程设置角度分析这两项能力的学校认知程度及其培养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之策。

二、基于专业课程设置对商科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现状的考察

通过对我国国际化能力综合水平排名靠前的高校(表2.1)和经济类排名前列的高校(表2.2)的网站提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整理,我们发现对于商科学生的商业谈判及专业外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下是我们根据现有的信息调查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高校对于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熟練的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的通行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译及谈判能力等。因而,从课程设置来看,所有高校都设有经济基础课程,例如: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但是,从各相关高校对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的贸易谈判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培养来看,只有部分高校从课程设置上特别突出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专业将博弈论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华中科技大学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程,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外语能力;西南财经大学设有金融理财实验班,将英语专项技能课程设为必修课;武汉大学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针对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却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有开设经济学实验班,部分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与国际接轨非常重要,而学校已经开始深化本科学生的学习内容,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更深层的知识,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详情见表2.3。

表2.3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排名前列的大学对于商科学生的贸易谈判能力和商务英语能力的认知及培养只处于初步阶段。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外向型商科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必须首先从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及相关的教师与学生入手做出努力。

三、培养和提高外向型商科专业国际化能力的对策

1.深化课程与教学教学教程改革。王根顺,王辉(2009)提出,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以及课程体系设置,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深化教程对于商科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建议学校多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更深层次的课程,多一些实践体会。让本科学生就能拥有相对较强的研究水平。开设有关国际贸易谈判及专业外语的课程,将通识课深化到专业领域,面对如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通识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了,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可以单独培养他们一个方面的国际化能力,如武汉大学开设有中法金融专业,直接将区域细化,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这也不失为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好方法。同时,要坚持外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不动摇,积极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进一步拓宽中外联合培养的空间和规模,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国际空间。

2.配置具有国际化能力的资师力量。王琦在《我国商科专业教师产学研究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途径》一文中指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商科专业教师对产学研究实践的表现不够积极,对产学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无相应的政策措施配套。这也是造成我国高等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底下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国外知名大学在师资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对于教师实践要求极高。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师绝大多是博士或者拥有更高的学位,他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擅长教学、有创造力、真正懂商业。斯隆商学院院长认为,一个好的商学院教师不需要投入到商业活动中,但必须与校外的经营活动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商科学生的培养还远远比不上外国教程,这也是我国人才外流的一大因素。面对如今的经济变化趋势,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到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更关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以拥有高配置的师资学校对于吸收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极其关键的。

3.提升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意识。吴素梅在《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到:不管是斯坦福商学院以“培养改变企业、组织和世界的领袖人物”为目标,还是沃顿商学院以“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角”为目标,或是凯洛格“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全球视野、为世界做持久贡献的领导人”的目标,都清楚的表达了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目标。而目前我国教育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化能力并没有深入到商科学生的心里,对于国际化能力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5.27%的商科学生意识到外向型商科专业已经开始国际化,但对于自己的国际化能力却不知如何提升。我们认为,学校及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外讲座,甚至是学校的宣传与其他认可活动,都要始终贯穿国际化的主题,使学生从有幸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无形的国际化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和提升其国际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培养思路——王雪梅《外语电化教学》,NO.2014,65-71.

[2]彭的《内地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定位新思路——以国际贸易类专业为例》(载《职教通讯》2014年第14期.

[3] 王根顺、王辉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4月.

[4]王琦的《我国商科专业教师产学研究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途径》(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吴素梅的《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及其启示》(载《教育探索》2010年第8期.

作者简介:汪子馨(1996—),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2015级学生;肖向东,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贸易与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