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发展之路

2016-05-30 10:28张丹毕春颖
艺术评鉴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音乐

张丹 毕春颖

摘要:已经获得几百年广泛流传和发展的美声唱法由于其科学的发声方法,而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接受与喜爱。在我国,美声唱法也已经传播几十年,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美声唱法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应该立足于我国民族音乐丰厚的土壤。同时,还应该积极吸取其他声乐艺术的有点,将这种外来的美声发声方法与民族语言结合,互相借鉴、继承创造,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美声之路。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音乐 独特之路

若要谈及世界歌唱艺术,首当其冲必然是美声唱法。这种科学的发声方式已经成为歌唱艺术高水平的代表与象征。近些年来,随着声乐艺术体裁形式的多样化,演唱方法的不断推进,演唱风格的灵活多变,美声唱法越来越得到国人的接受与喜爱。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与学习者,回顾美声唱法在我国一步步发展壮大,纵观美声唱法在我国所取得的成就,笔者思绪良多。因为探讨美声唱法在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思考美声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适合中国的美声唱法之路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美声唱法的中国曲折之路

在美声唱法进入国门初期,当时的美声唱法声音特点比较自然,并且在国人还并不了解这种舶来品艺术的时候,其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并没有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此时期的声乐作品大多是围绕唤醒民众救国意识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1949年建国以后,专业院校的崛起、师资队伍的壮大、音乐作品的增多等多种因素推动美声唱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对音乐界的影响,美声唱法在“左”派思想的影响下走了弯路、错路。因为对美声唱法这种艺术形式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解差异,而使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一度停滞不前。但是,也正因如此,出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初步融合借鉴性的新尝试,这便是歌剧《江姐》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音乐创作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为美声唱法注入新的活力,美声唱法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由于其科学的发音方法使众多爱好音乐的普通人也能够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共鸣。

二、美声唱法的融合发展之路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多种艺术形式的国家,要发展美声唱法,就一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美声艺术之路。想走出个性化的美声之路就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问题。美声唱法理应学习中国传统古老艺术的优点,在吸收的过程中更注重融合,使这些传统艺术的精神能够真正融入美声艺术中。同时,美声唱法想要在中国获得全面发展,既要追求汉语发音的“字正腔圆”,又要保持传统美声唱法的歌声特征。每一位美声唱法的歌唱家都应当力争从民族唱法中汲取营养,达到既能掌握高超的美声唱法技艺,又能很好地将本民族风格融入其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这样一个长远目标,首先是对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在将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融合的过程中,必将会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出现多种演唱风格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古老的声乐演唱形式中,也应当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例如:在黄土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古老的秦腔剧种,这种带有高原凄凉感的唱腔由于受时代更替变迁的影响而较难以与当代青年人的审美画上等号。为了使古老的秦腔剧种能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众多秦腔界的演员们,都开始从唱腔、乐队、音乐、表演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里特别要说到的是,演唱者们开始关注美声唱法,运用这种科学唱法中的打开、放松等演唱技巧来改变原来秦腔演唱挤、紧的发声习惯。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再者,美声唱法如若想要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接地气,这接地气指的便是传统民族根基。将美声唱法中科学、简洁、明快的发音特点,美声歌唱语言中的行腔优势,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语言、风格、情感、文化融合起来。那么两者的结合不仅是各取所需,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中国的声乐艺术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美声唱法的创作发展之路

美声唱法要想在21世纪获得全面的发展是需要声乐创作工作者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脉搏的声乐作品。

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来临为中国声乐文化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形式除了需要各位演唱者的主观努力外,更需要歌曲作曲家们的的不懈努力。欧洲音乐的历史证明,美声唱法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不仅由于这种演唱技法的科学性,同时也离不开,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创作。正是在大量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声乐作品的铺垫之下,美声唱法才能够在欧洲发展几百年,经久不衰。因此,中国的美声唱法要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必然需要作曲家们提供大量的具有民族性的、展示美声特征的优秀声乐作品。

欧根·布穆涅克指出:“音乐就是人的情绪世界,音乐能够说明现实,说明现代社会精神世界和人的社会存在。音乐对人的社会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他自身。音乐不仅可以成为人的生活情势的相应物,而且还能反作用于人发展的社会过程”。音乐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因而优秀的声乐作品一定是能够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美声艺术需要在主旋律代表的时代前进方向与趋势中寻找更高级的生命意义。所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必须唱响自己的主旋律。歌曲作品必须要与时代结合才会散发出无尽的生命力。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曲家创作出的作品一定要体现出时代的脉搏,展现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特点。

再者,通过大范围媒体的宣传、普及、传播,听众自然会分辨哪种风格更加可爱、更有生命力。一旦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积极的投入、参与、欣赏、品味新创作的艺术作品。那么又会促进歌唱家们、作曲家们不断地、积极地去完善演唱技巧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这样良性的循环会使我国歌唱艺术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并最终成为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四、美声唱法的中国作品演唱之路

美声唱法从传入中国直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歌唱艺术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声乐舞台上,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美声歌唱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培养美声唱法歌唱家的大国,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但是演唱中国作品却是每一位美声歌唱家的瓶颈。在包括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内的全国各类比赛中,各类人等绝大多数以演唱外国歌剧、歌曲为主。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教材几乎都是以外国曲目为主造成的。引起的连锁效应便是:师范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依然以教授外国歌曲为主。

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美声唱法这种充满魅力的表演艺术要想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生存下去,发展绵延,并且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一定要用汉字演唱中国作品。对于我们广大优秀的美声歌唱家们、专业音乐院校、师范类大学及综合类大学的以美声唱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声乐教师们来说,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便是唱中国作品。广大师生应该在学习、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传统的同时积极思考,并且广泛了解和吸收中国民族声乐之精华,找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民族传统,最终将美声演唱技巧与中国的汉字语言发音特点,将传统古老的民族风格与多样的民族感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美声唱法的中国之路。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5.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02).

[4]倪瑞霖.美声唱法,它的发展轨迹及嗓音科学对其发声机理的若干重要阐释[J].音乐艺术,2007,(01).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