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砚新论

2016-05-30 08:13唐振香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端砚迷雾铭文

唐振香

今人之藏砚,多偏且急于求成。在偏于数量、工艺、铭文或其它的过程中急于求成便少了份求实的严谨态度,换而来之的便可能是一屋子垃圾仿品或劣材,且此现状并不为之少见。究其根源,多是因按图索骥听故事或仅看表象的结果而造成。古人云:“口笔是刀吏,可搬山运海。”如端溪砚谱记载中,把端砚的产地端溪搬到德庆;而当今的杂项鉴定专家蔡国声老前辈在著书中,则把坑仔岩搬到了北岭山上。由此可见,古今著书中都缺少求实的严谨,在收藏中,也多是如此现象。所以书中的文字或他人在对实物的描述中也仅仅是供参考,实践还是得靠个人方向和经验。砚还是那砚,石品花纹恒永不变;砚山还是那山,地理位置没变,变的是人为撒下的迷雾和人云亦云的随波而去的态度。故砚和砚山都显得迷雾重重、高深莫测。

端砚,尤其是端砚中的老坑石,自古以其优异的石理而著闻于世,古今多少藏砚家都为之倾倒并记述。作为高档收藏品,鱼龙混杂的事更是常见。君不见上至拍行下至地摊,凡属紫石,必称端砚老坑或水岩。老坑究竟是何物?是老的坑洞还是一个坑口之名?水岩呢?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不小心,转个弯就给卖拐了。古今买拐的人不少,且陆续有来,为什么?古人交通不便利,以口传闻也就罢了,现今还是如此,那便是盲目轻信,放弃了求实的原则而造成的。

当然收藏并不等同于单纯的求实过程,因人而异。凡有利的地方,陷阱和诱饵就必然多,只有真正的喜欢,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核研究它,而市场便是最好的试金石。

去年年末,一友携某收藏家来访,言及藏砚,说正好有一方李可染铭的老坑砚,想求证于我,此事朋友事先征求过我意见,并言及是上千万购入的此砚。也正好,那日端砚协会的某副会长和他们一起至我处,寒暄几句后,便叫司机把那方砚请下车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打开包装之后,我们都傻眼了。实说?众目睽睽之下,利益纠纷的事又不是没经历过,况且是上千万的东西,又是从肇庆售出去的。我们开始绕开话题,茶过几巡后,那位藏友有些不耐烦了,问倒底是何意见。我便说,您走走市场便可,如真要问出结果来,问问身边那位副会长,他会给您忠实的意见的。那位副会长避无可避,才如实告知此物是用劣材制作的低仿品,市值不会超过五千元。在以铭文为贵的古砚台拍卖市场的引导下,当然也造就了大量的假铭劣材仿古砚,所以藏砚仅依据他人言谈中的故事去买的话,那受损的不仅仅是金钱了。

质佳、工好、铭真是历来收藏家所求的,赞成尽量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好的文字记叙多是因物美而产生感悟,好玩、好看、好用三好便是藏家所求,古今皆是。但是好物多吗?不多!端溪老坑洞自开采以来到如今,只掘进几百米,所出之佳石比现今羊脂玉还少。据文献记载,雍正三年,老坑重开之时,著名藏砚家黄任趁这难得机会,便派人进洞采石,所得寥寥,其在《赠砚行寄呈西昌公》云:“我昔命工凿两洞,斧斤竟日空丁丁。”由此可见,老坑之采掘量少故价逾千金也视为平常。因为利高,市场供应难求,历代以他坑之石充老坑的则比比皆是。真正的好铭多吗?也不多。我多年行走于市场,见到好砚有铭的甚少,而有铭文的文字多镌刻在宋坑或其它坑别上的多,老坑古砚上刻铭文的少之又少。所以,如果没相关的知识面,要收藏佳砚,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宁缺毋滥,宁可找在行内公认的且大开门的东西买,比市场略贵也不要紧;如果资金不允许,那就多看,多上手,多比较,先从小件的精品开始入手也可,建议入手前还是多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员。

有人问我,地摊鱼龙混杂也就罢了,拍行为什么也是如此?我也经常走走拍行,拍行中的情行大致也有了解。记得在一次艺术品沙龙聚会中,同资深拍行经理谈起这方面的问题,道出原因有以下几点:

1、砚台专拍近年才兴起,拍行的收拍人员对专业知识欠缺,所以在宣传时尽量以铭文名记名家收藏为主题。

2、主要针对客户喜欢“高、大、上”的心理,而真正的古砚和好材质的新砚在某些方面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便以仿古砚为主流。

3、拍行是个能快速兑现并能减少商家与客人因为商品不符而产生矛盾的地方,买家也乐于捡漏。

4、拍行也仅仅是个大型的高级商场,只是提供相应的各类货品而已,相对于商店,其客源更为集中,货源更为丰富,当然其中的水也更为深。

所以新兴市场迷雾较多,只有自我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把迷雾拨开。如果缺少严谨与求实的态度,擦之而过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时间的流逝,结果更如开篇所讲,便是悲哀了。

当然,以我个人观之,藏砚无所谓新老,只要是真、珍、精的都可以纳之。工艺是相通的,传承与发扬并不是件难事。在工艺上,新砚只有认真汲取古砚中的养分,充分转化之后才能真正成长发扬。而收藏之路上,藏家们也并不是藏而不研,总有那么些人在认真的看着、做着、实践并感悟着,且留下的文字资料日后想必也不会逊色于古人。好的砚材在中国并不少,在以端砚为首的端溪中的三大名坑佳材鹤立鸡群,市场流通量也日益见少,绝佳稀有的端溪老坑砚更是难觅,也充分说明了市场的调节与验证事物好坏的能力。

暗流虽涌,谙水则不怯。

猜你喜欢
端砚迷雾铭文
迷雾中的闲庭信步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荷叶形端砚赏析
演唱会迷雾(下)
演唱会迷雾(上)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端砚收藏的来源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