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包括智力,还包括特殊能力,如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智力的开发固然重要,而我更看重孩子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自控能力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如果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出问题。
陈杳与陈杲 3 岁前,我家三年不看电视。3 岁后,我选择了中央七台的少儿节目,看完之后,提醒他们必须马上关掉电视。
一次,两个孩子还想看电视,我就让他们看“新闻联播”,孩子没有多大兴趣。我说:“好的节目给你们看,‘不好看的节目给大人看。”
孩子长大些后,我就跟他们讲道理:“看电视浪费时间,还会让人近视,人只有一双眼睛,要留着关键时候用。”
看电视有所选择,非常利于自控能力的培养。
陈杳与陈杲的饮料,我一直提倡喝开水和牛奶,诸如可乐、雪碧之类的饮料,除满足好奇心喝一点外,我不提倡喝。
我一家人对饮料的认识比较统一,两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喜欢喝开水和牛奶。我家亲戚比较多,当地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时亲戚会送一些流行的饮料过来,我也很少让孩子喝。凡新饮料,两个孩子好奇,让喝一两罐就适可而止。
喝开水和牛奶的习惯,有时也受到亲戚的反对,说我对孩子苛刻。一次,在亲戚家的酒席上,我让两个孩子喝牛奶,受到亲戚的批评。后来,凡酒席上,我允许陈杳与陈杲喝任何饮料,但在家里坚持老习惯。
上幼儿园后,陈杳与陈杲常对我说,某某小朋友专门喝可乐什么的。我说,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流行感冒就不是好东西。我就教育孩子,别人喝什么饮料,我们不要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喝可乐,不是有更多的牛奶让你们喝吗?”两个孩子听了都乐呵呵的。
我总觉得,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东西,朴素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生活。经长期引导,两个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强,口味最好的饮料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自学能力是发展之本
跟着老师学习,也能发展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与自学形成的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学校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培养自学能力是根基。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要自学。为什么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没有老师的宏观引领,学习容易走弯路。为什么要自学?这既能帮助孩子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陈杳与陈杲之所以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与我这个思想及引导是有关的。
两个孩子的自学,从幼儿期就开始了。当很多孩子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我尝试着让两个孩子看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两个孩子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大致上都能学得懂故事。我喜欢听两个孩子讲故事,他们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我都给予赏识。我没有刻意教孩子识字,但日积月累,两个孩子上小学前,儿童读物基本上能读得下来。
两个孩子提的问题,我大多数情况下都叫他们先自己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不是说放手不管,我会在几天后再询问。孩子或说找到资料了,或说找老师问了,我都表扬。不只是表扬解决问题本身,更表扬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当然,有时候两个孩子的能力不及,该是我出手的时候了。知晓的,自然给予解答;不知晓的,一般会帮助查阅资料,或者找老师咨询。每当解决了问题,两个孩子那种兴奋劲儿,不是靠灌输可以获得的。
上学后,两个孩子尝试拓展学习、超前学习。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从自学习惯中慢慢形成了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孩子不会自学,最好的办法,是早点尝试自学。正如孩子不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早点进游泳池一样。我曾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父母两人,拿着剪刀剪孩子的羽毛,画下的配字为:“你总是不断地剪掉我的翅膀,现在却要我飞翔!”我觉得,这很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呵护创新能力
许多人听到创新能力,仿佛与重大发明有关,好像很遥远。实际上,创新就在身边。孩子天生会创新,拿到任何玩具,大人不用讲,都会玩得不亦乐乎,会创出新的玩法来。孩子的创新表现随处可见。摆积木,时而摆个别墅,时而摆个狗窝,也都是创新。家长看到这些创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会信手拈来。
陈杳与陈杲 3 岁多时,我买了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很喜欢,整天摆来摆去。
一次,我们去超市,两个孩子看到地球仪,很感兴趣,我就买了地球仪给他们当玩具。两个孩子常常拿着地球仪,或转圈玩,或装模作样研究地理,有时还去掉支架将地球仪当球玩。
两个孩子 5 岁多时,迷上了地图册。如什么国家在什么地理位置,首都在哪里,有什么地貌特点,大致上能讲得出来。
一天,我发现陈杳与陈杲在画画,原来是画地图。画的是“清凉村”,村里有个湖—— 梦幻湖,湖中有美丽岛、甜蜜岛,湖边是快乐沙滩,还有海王星路、冥王星路、水星街、土星街,路上有公交车,路边有月亮宾馆、杲杳饭店……我大为赞赏。
两个孩子陆续画了一批地图,有主席村、火车村、奥运村、状元村等。最有趣的是画我出生地埭头村,村里有陈钱林故居、杲杳饭店分店。还有我妻子的出生地岑头村,村里有陈钱林路和以我妻子名字命名的茶花路,两条路合在一起的是情人路,村里有茶花超市。这些村合在一起构成瑞瑞城。他们还设计了瑞瑞城总地图册,每个村都通公交车,将每路车经过的每个站口与地图一一对应。
看起来,这些好像只是游戏,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创新能力已经得到锻炼。
陈杳与陈杲喜欢玩过家家游戏。我参与了几次后,引导两个孩子演“连续剧”。例如,两个孩子记录的“历史剧”第 33 集《赵云变将》,讲关羽与赵云比武的故事。第二天,两个孩子接着做这个游戏,记录为第 33 集(下)《三兄弟分散》,讲了刘备、关羽、赵云与机器人大战的故事。这些事看起来很荒唐,可玩的过程,处处都是创新。
两个孩子幼儿时有次在纸上画画,正面画满了,转过来画背面,背面画满时,又转过来,突然发现背面的背面就是正面,很兴奋。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我大大鼓励:“非常了不起,看看还有什么规律?”想不到几年后,两个孩子惊奇地说,纸的背面的背面是正面,与飞机在地球绕一圈回到原来的地方的道理是相同的,由此,他们估计宇宙的空间,转一圈也会是一个圆。有一天,他们又说,发现时间也是个圆。我问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在纸上演示。一天画一个点,一天一天下来,纸的一面画满了,画到背面,再画满了,转过来还是正面:“这不就是圆吗?”
(陈钱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著有《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