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青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压力的基础上,从当今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社会岗位 创业教育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压力
1.经济下行的压力。
1.1企业经营成本负担加重。原材料成本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涨趋势。 各地制造业低迷,房地产业下滑,消费品行业供大于求。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2出口减速趋势明显。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下浮1 个百分点,将可能影响到中国18万~20万人失业。
2.就业学生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差距。伴随着近年来精英化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数量极速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形成反差,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难免不遇到寒流。
3.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管理进步形成的压力。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管理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而当代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等等,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4.毕业生就业心态存在误区。一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一个环境稳定、待遇优渥、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二是重薪酬。在大学生中流行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三是选地域。很多大学毕业生向往大都市,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西部农村、苏北计划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而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很多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大学生将自己局限在单位、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导致就业难。
二、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职业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当下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供求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其次,职业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学校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协调好个人意愿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职业指导有助于重塑学校公众形象。学校的各种职业指导措施,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第四,职业指导有助于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以外的能力,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技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方法与途径的建议
在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辨别,结合先进职业指导理念,总结出以下几点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具体建议:
1.形成规范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堂教育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是实施全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职业指导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1.1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一般来说,大学一年级应着重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应着重职业心理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应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和政策法规的培训,四年级应着重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四个阶段旨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帮助全体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1.2加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教研室,对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老师,要求具备持有职业指导师或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1.3加强职业指导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课程指导过程中,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企业宣讲会、职业模拟面试、团体辅导、邀请专家讲座、职业成功人士座谈等创设的情境和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上,鼓励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并把岗前职业能力培训与日常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链。
2.加大创业教育指导与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鼓励引导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是缓解我国社会当前大学生就業难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应做好国家各项有关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积极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发挥其在就业中的倍增效应。
3.实施公共性的职业咨询服务。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抉择时面临各种困惑与不知所措,亟待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策略,从现实出发摆正自己的择业之路,坦然地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高校应根据毕业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咨询与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他们了解个人当前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为人职匹配提供指导性信息。
4.拓展职业指导内容、途径和方法。“互联网+”时代下,各高校应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推送职业指导、求职者介绍及就业信息,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架起一种信息桥梁,实现职业指导“信息化”。
4.1高校应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平台及手机客户端APP,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利用微信、短信、QQ等发送就业最新动向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信息。
4.2印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手册、办事流程、办事时间安排等。依托各高校自己的校内媒介,如校报、校刊,发布就业信息及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
4.3制作就业信息动态变动情况表,发布签约统计情况,介绍就业经验和成功事例,让师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
4.4举办就业信息及经验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实现信息互动。
4.5学校引进权威的测评系统,对一年级新生运用专业测评工具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分析,可以避免职业发展的盲目,在职业准备的过程中对毕业生起到导向作用。此外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生涯规划比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准备。总之,形式、途径多样的职业指导,增强职业指导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5.加强校企合作,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跟踪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力量联系,有针对性地邀请专业人士来校举办就业形势分析或讲解报告,邀请知名企业老总或人事部门领导来讲解企业的人才观、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分享他的就业经历经验。高校还应主动走出校门, 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建议及时反馈学校。要积极开辟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在发挥自身科技、信息与人才优势为广大企业开展多元化服务的同时,努力开辟稳定的毕业生见习基地、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广泛而持久的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
四、 结语
高校的职业指导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科学、完善的教学模式尚存在很大的距离。在高校职业指导具体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方位的职业指导系统工程,全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努力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秋花.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曾雅丽、谢珊.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