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必须牢记改革的目的

2016-05-30 22:11:35孙德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改革教育

孙德玉

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也可谓一语中的。

所谓“多出人才”,这是“量”的要求,就是面对世界范围内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迫切需要足够数量的,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大军,就全国总数来看,是要造就一个“数以亿计”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两个“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

所谓“出好人才”,这是“质”的要求,就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30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在“量”的方面可能达标了,但在“质”的方面,我们真的不敢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决策上值得商榷的也有:诸如“把教育当作产业的非规律性政策导向”“力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教育投入政策”以及“急促的高校大幅扩招”等。究其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决策理念上“管理”的思维过于浓重。这样,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自身的根本立场放弃了,教改的方向偏离了教改的目标,甚至出现了异化现象。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然而却发生的现象。我们的教育改革只有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达标了,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我们才对得起这个时代。

事实上,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以目的为依据的,目的贯穿着实践过程的始终。古人以眼睛为目,以箭靶的中心为的。射箭就是为了射中目标,这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就把具体的动作转化成了抽象的概念,从此就有了“目的”这个名词。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目的伟大,活动才可能伟大。没有目的也就做不成任何事情。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是以培养人为首要目的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根本依据。由于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培养的人才如何,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教育将面临诸多挑战,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这里包括教育观念与思想、教育制度和体制、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改革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教育目的来开展。因为有了它,就不会迷失方向。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自不待言。

目的是预期的结果,目的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就会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目的也是理想,理想就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会失去前进的力量。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从国家层面看,教育目的越明确,教育改革的动力就越强;从个体来看,教育目的越明确,工作的热情就会越高涨。走得慢的人,只要他有明确的目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比漫无目的混日子的人走得要快、要好。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

办教育、办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如何?最终还得以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来衡量。虽然目前学界对“人才”尚无统一标准,在认识上、理解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既文理相通又学有专长、既有创造精神又具有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及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以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套评价体系,早已不合时宜。因此,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既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又有助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我认为不简单,也不容易,未来改革的路还很长,也更艰巨,可谓任重道远。但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猜你喜欢
人才改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