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山:缔造印刷“湘军”

2016-05-30 20:38刘荣珍
印刷经理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印务教辅新华

刘荣珍

12月24日,北京雾霾“红色预警”解除的第二天,浓重的雾霾天气似有好转,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山。

初见潘董,一身简便的休闲装、背着笔记本双肩包,再加上“标配”的一副黑框眼镜,帅气爽朗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47岁、叱咤商海20余年划上等号。但毫无疑问的是,的确是他带领天闻印务排除万难、闯出一条“不一样”的新华之路,一条让所有国有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引为新标杆的锐意创新之路。

整身坐定,从自己的“新华情结”说起,谦和、诚恳的潘晓山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一幅充满历史感却又颇具活力的天闻印务发展路线图宛然在目。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湖南省新华印刷厂。经过60余年的发展,这个湖湘印企凭借坚韧执着的那股“劲儿”,在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0.48亿元、利润总额6152万元,相对新华集团成立之初,销售额增长了10倍,利润增长了近30倍,连续10年荣登“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它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翻阅天闻印务的成长史,答案或许更能让人理解。

1952年成立的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是湖南最早的新华厂,它由30余个私营和合营小印刷作坊合并而成;20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新华厂将部分设备搬到湖南省邵阳市,成立湖南省新华印刷二厂,原本的老厂变为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再到1969年,全国大印彩色毛主席像,新华厂将所有胶印设备搬至当时长沙的南郊,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也应运而生。从此湖南省新华印刷厂“一分为三”,三个分厂独立运营,承担着重要的出版印刷任务。

到了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二厂、三厂有着旗鼓相当的规模、效益和相似的产品结构,主营业务都是承印新闻出版局系统内的教材与图书,这样下去,如果教材出现风吹草动,必然会引发危机,那么只能走强强联合的路子。”1991年大学毕业就进入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工作的潘晓山,对这一段历史记忆犹新。

于是,湖南新华进行了第一次“变身”。2001年12月28日,三个分厂血脉重归于一家,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正式更名为“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新公司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了湖南省省内教材集中印刷,同时抓住机遇,拓展新业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所谓一体,即教材教辅及系统内图书加工的主营业务;“两翼”则指报纸印刷、非系统内的社会商业印刷。2001年,融合之初,湖南新华整体实现销售收入仅1.04亿元、利润总额254万元,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8年4月,潘晓山从香港中华商务回到湖南,出任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并主持了湖南新华第二次“变身”。配合上市要求,采取存续分立的方式进行改制,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将印刷主业剥离出来,成立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天闻印务真正登台。2010年10月28日,天闻印务随中南传媒一起上市,销售额再创新高,突破7亿元,相对集团成立之初,增长了7倍。此时的天闻印务,已经充分体现出湖南新华强强联手的优势,而且业务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向数字印刷、网络印刷、包装印刷全面进军。

几笔掠影,似乎还不足以表明天闻印务在改制中遇到的艰难与曲折,以及应获得的鲜花和掌声,这个居安思危的湖湘印企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在拓宽思路,奋力创新。它像一块璞玉,在不断的清洗和精雕细琢中,愈发闪亮。

固本源,一体两翼

如果从2008年算起,2015年应该是天闻印务的“七年之痒”。

这一年,报纸印刷遭遇断崖式衰退,几乎所有报纸印刷企业都一片惨淡,饱受摧残。“2014年已是切身之痛,2015年报纸印刷比想象中下降得还要厉害。”潘晓山坦言,报纸印量从高峰时段的40万色令/月下降到如今的10万余色令/月,这是预知中的难以置信。历史趋势使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报业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时间拨回到2000年,当时《潇湘晨报》的创刊为湖南新华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此后的天闻印务以《潇湘晨报》为主要支撑,拓展了《南方周末》《电脑报》等20余种报纸印刷业务,报纸印刷作为天闻印务的主业之一,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目前,受大趋势的影响,报纸印刷在天闻印务总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在萎缩,从原先占比30%左右下降到如今的不到20%。”与天闻印务同样遭受报纸印刷滑坡的必然大有人在,这是趋势使然。但无论趋势如何,在面临困难时,想办法解决困难、力争上游,才是“潘氏风格”。

虽然受新媒体冲击,天闻印务的报纸印刷业务稍有下降,但其教材教辅等图书加工业务却呈现增长态势,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弥补了报纸断崖式下降的亏空,还在印刷实物量上创了新高。

“教材教辅印刷是天闻印务的核心业务,有周期短、任务重的特点。”为了增强天闻印务在这一主业上的影响力,潘晓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教材印刷上,天闻印务通过自身的教材出版资质吸引了一批新业务,如凭借优质的印刷质量,天闻印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部分省份教材的承印权,扩大了自己的业务半径。在教辅印刷上,国家“一教一辅”政策的出台使得教辅书的印量需求不断增大,把握这一机遇,天闻印务率先出击,近几年对教材印刷实行预先印刷。解决了原先教材印刷与教辅印刷生产周期冲突的问题,为教辅印刷创造了更多时间。

如此一来,在教材及教辅印刷方面,高品质、高效率的天闻印务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度和口碑,印量不断攀升,在日趋激烈的自由竞争市场中拔得头筹。“教科书是天闻印务的核心产品,教材印刷也是天闻印务的主业,固本是发展一切的根本。”对于潘晓山来说,夯实主业才能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

教材印刷在天闻印务总业务中的比例目前为30%左右,而2001年,这一比例为近70%。“这并不是因为教材印刷在缩减,而是因为其他业务的增长越来越快。”潘晓山解释道。以非系统内的商业印刷、社会期刊印刷为例,截止到2015年11月份,这一业务板块的增长率为20.77%。除了承印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大超市的大批量广告印制业务外,《中国国家地理》《安利》等期刊杂志都带动了业务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漫书刊、低幼读物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尤为迅速”,天闻印务承印了《知音漫客》《神漫》等销量颇高的动漫杂志,这也让潘晓山看到,在这些细分市场,天闻印务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舞台。

“教材教辅印刷以及非系统内的社会商业印刷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报纸印刷的下降。”然而潘晓山明白,这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不变不立”,转型已经成为悬在天闻印务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求转型,谋划长远

俗话说,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的文化。天闻印务的气质就渗透着“一把手”潘晓山的“潘氏风格”:想法可以很张扬,但行事必须够谨慎,才能招招制胜。

早在几年前,潘晓山便已开始酝酿天闻印务的转型之路,并确立了两个转型方向:大转型——向包装印刷进军,小转型——向数字印刷拓展。而实际上这两年的推进力度并没有想象中的激进,“对于天闻印务这个书刊印企来说,跨领域布局包装印刷,仍需要时间筹备。”潘晓山希望能在恰当的时间稳步推进转型计划。

2016年,火候到了。

“目前我们已经物色好两家包装印刷企业,正在探讨论证中。”天闻印务向包装印刷进军采取的方式是收购。“由天闻印务输出资金和影响力,在全国各地寻找有一定规模、技术和业务发展空间的包装企业,双方共同合作拓展包装印刷业务。”对于天闻印务来说,这样的方式或许更为水到渠成。毕竟,包装印刷与天闻印务主营的书刊印刷在工艺、人才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当然,在收购的过程中,潘晓山也面临不少难题。“收购就像谈恋爱,必须要情投意合,此前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找对象。”去年,潘晓山就曾留意一家专注防伪技术研发的新三板企业,无奈无疾而终。不过,在“找对象”的繁琐过程中,潘晓山的转型规划图却愈发明朗:要做就做有创意的精品包装印刷,将包装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产品的防伪、溯源。“包装市场有广阔的前景这毫无疑问,但单纯地做包装并没有竞争力,要做就要做出天闻印务的创意和特色来。”潘晓山希望这一动作能帮助天闻印务在包装领域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在包装领域稳步推进的同时,天闻印务在数字印刷领域也是节节开花。“今年我们的数字印刷业务增长了49%”,看到今年的统计数字,潘晓山自己也吃了一惊,“很不可思议,或许是我们以前基数太低了,也或者以前经营得还不够用心,接下来要在数字印刷领域重点布局。”此前,天闻印务专门成立湖南新华数字防伪印刷体验中心,负责出版社的按需图书出版、防伪标识印刷及个体用户打印需求,如今看来,在数字印刷市场的提早布局的确为天闻印务带来了惊喜。

2011年,天闻印务并购台资企业——凯基印刷(上海)有限公司,进军网络印刷。凯基专注合版印刷,其自主研发的“天狼星”自动合版系统实现了线下ERP管理与线上网络接单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天闻印务进一步开发“星际门”系统,打造网络印刷云平台。“当时的合版印刷市场尚属蓝海,我们希望通过扩大网点、全国布局,使客户享受到一地下单,各地服务。以凯基的名片印刷为切入点,撬动O2O。”但是近两年合版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也让潘晓山始料未及,“2014年,凯基的销售额是5000万元,还保持盈利,但2015年情况或许有变。”

目前,凯基凭借超高的效率和口碑在上海约占50%的市场份额,有2000余家门店用户。但是,潘晓山深知,虽然在后端体验方面凭借自动化的流程有着超高的效率,但要想拓展影响力,还要在提升线上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做得好的话,凯基的业务也许会成为天闻印务的下一个支柱产业。”为了这个目标,潘晓山在马不停蹄的行动,最近他就忙着在京津冀地区寻找合作厂家,“这样可以把最后一公里配送定义到打印店或门面店”,拥有高质量、高技术作为支撑,再加上良好的终端用户体验,潘晓山相信可以将凯基模式从上海辐射全国。

除了在以上领域的突破外,天闻印务的飞速发展还得益于另一项布局——海外业务。

早在2008年担任董事长之初,潘晓山便开始布局海外,为天闻印务插上腾飞的翅膀。2010年,在法国巴黎设立天闻印务欧洲办事处;2011年,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设立天闻印务澳洲办事处,潘晓山拒绝偏安一隅。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潘晓山率领的这支印刷”湘军”果然不负众望,得其所成。2014年,天闻印务与印度第二大出版集团VivaBooks就该集团公司2015年系列教材的印刷项目签订了总金额为286万美元的销售合同,共涉及109个品种的彩色教材,生产纸令数共计33073.3令。事实证明,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回想当年积极推进“四证合一”(ISO9000、ISOl4000、IS018000、FSC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组建海外科这个整合国际业务的平台,潘晓山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印度大单在成功之余,也给了潘晓山不少启示:一是海外教科书印刷市场的确是块大蛋糕;二是过去看海外目标就是欧美,但实际上欧美客户触角很深,采购系统也分外成熟,反而是像“一带一路”上的印度、非洲各国等更容易深入。“这些国家有迫切的印刷需求,但当地印刷厂的规模和实力又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这就是机会。”前段时间,潘晓山派人到南苏丹考察市场的结果更印证了这一点。“未来,除了将国外的印刷订单拿回国内印刷,我们有没有可能直接走出去,在当地设厂?”潘晓山的一席话为天闻印务未来的海外版图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湖南天闻每年有10余亿元的销售额,但海外业务只占到3000万元左右,这个拓展空间太大了。”对于潘晓山,或者深居大陆中部的天闻印务来说,即便相比沿海企业多了一个运输成本,但是按照目前的水平,向1亿元海外业务奋进也是指日可待。

在历史上,曾国藩和他所带领的“湘军”可谓是个传奇,治军有奇法,作战够骁勇;而潘晓山和他率领的天闻印务也以强大的实力和进取精神为人称道。这个印刷界独树一帜的“湘军”一路突飞猛进,为众人留下太多惊叹号。2016年,多项新举措稳步推进,天闻印务又会给印刷界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印务教辅新华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乱发脾气的小熊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