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课文 有效练笔

2016-05-30 20:01王晓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夹竹桃栀子花形容

王晓群

《广玉兰》和《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两篇课文。文章构思严谨,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写花的经典之作,更是指导六年级学生如何掌握写花技巧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构思、修辞、语言,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累,运用到练笔实践中去。

一、巧学构思,谋划篇章

两篇课文几乎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夹竹桃》以“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留恋与喜爱之情。又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结尾,表达了对夹竹桃强烈的赞美。这样前后呼应,情感表达自然深入,较易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开头与结尾进行比较阅读,从对照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从对比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从首尾中学习文章结构的完整。80%的学生在课堂练笔中都自觉运用了这样的方法。示例如下:

开头一: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我喜欢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高贵,没有玫瑰那么妩媚,也没有紫罗兰那么热情,却独具一番韵味。

结尾一: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闻着茉莉花沁人心脾的香气,我不禁哼起了这首歌。

开头以听到的歌词引出茉莉花,结尾以不由自主地唱出歌词赞美茉莉花,一个“听”,一个“唱”,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开头二:

它,没有荷花的冰清玉洁,没有水仙的雅洁清新,也没有杏花的风韵天成。但是,它总在不经意间透出点点高贵之风,它就是我眼中的“花中贵族”——薰衣草。

结尾二:

我爱薰衣草,爱它的花香与高贵,更爱它淡雅的气质。

开头以对比的手法引出薰衣草,结尾直抒胸臆,点明薰衣草的可贵之处,前后呼应,逐层深入,使文章结构完整而又严谨。

二、巧学手法,丰富内容

学生在练笔中碰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无法使文章内容丰满、具体。有的学生为了凑满400字,语句重复啰唆,甚至边写边数,却从不思考:为什么我写不到400字?怎样写到400字?而老师也感到疑惑:读了这么多课文,还要为字数发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课文中学到充实内容的方法,老师也没有在课堂上教好写具体的方法。其实,每一篇课文都蕴藏着写作的基本路子。老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学生才能找到对路的方法。

《夹竹桃》的第三自然段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却通过与春、夏、秋三季盛开的14种花的对比衬托,将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强烈地突显出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思想,洋洋洒洒一个段落,却丝毫不显累赘。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样的表达方法,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索:这一段只字未提夹竹桃,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学生在争论中,与第四自然段相联系,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去思考,得到了一致结论: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衬托突出夹竹桃的特点,这样结构富有变化,内容也更加充实.用了这样的手法,还需要担心字数问题吗?

由于课堂上强化了写作手法的教学,76%的学生在练笔中都尝试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有的在开头,有的在段中。这样的表达手法使习作内容更加具体,更有情境,更有意味。比如下面这段话:

于是乎,花园里的其他花都不服气,整天吵吵嚷嚷的。它们表面上和和气气,可背地里呢,却是极度地排挤栀子花。它们拼命地疯长,不停地抢地盘,试图将栀子花赶出花园。栀子花被迫“转移阵地”,退到了花园一角,但依然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散发着香气。

此段文字,写栀子花的笔墨不算多,但是栀子花的韧性与顽强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小作者巧妙地用了反衬的手法,丰富了画面感,营造了真切的情境,再现了大自然真实而美丽的生命力量。

三、巧学表达,诗化语言

《广玉兰》《夹竹桃》的语言文字清新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容易忽略的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深入地赏析语言文字的妙处,起到了示范作用。

《广玉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么柔韧而有弹性。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辨析:这句话对广玉兰花瓣的色彩和质感到底是写得准确呢,还是不准确?为什么?学生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分析、比较,终于体会到了作者虽然说“无法用语言字准确形容”,但其实已经用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文字写清了花瓣的色彩与质感,读来令人如观其色、如感其质。这样的表达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学生的练笔中,我读到了多处类似的描写: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些花瓣的色彩,说它颜色统一吧,但又如渐变色一样,由深转浅,从里向外,不断变化;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柔韧吧,它又显得很脆弱,仿佛手一撕就能粉碎。(《栀子花》)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朵,说它小巧玲珑吧,可又高贵大方;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香气,说它淡雅吧,可又有一种浓浓烈烈的香气蕴含其中。(《茉莉花》)

虽然学生在用词上还不够准确,但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已令我惊喜万分。其实,我们的学生又怎会写不好习作,这一段段、一句句优美的文字不都洋溢着一份可贵的思考,一份浓浓的诗意,一份独具个性的创新?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对课文的写作亮点挖得再深一些,对学生的模仿之作肯定得再准一些,对学生的练笔机会提供得再多一些,学生也一定会交出一份高效的答卷。

高年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知识储备,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活水源泉。作为教师,就应该扮演一个辛勤的打捞者,捞出这源源活水中的一颗颗珍珠,引导学生借助点点光芒,用真实、优美的文字表达出对世界丰富多彩的感受,让课堂练笔的历程更加富有诗意、富有生机、富有创造。

猜你喜欢
夹竹桃栀子花形容
北怀集(其一)
栀子花
栀子花开
夹竹桃下的人
你会形容吗
栀子花开
一干二净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