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榴
李济深人生道路的转折,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阅读和分析各种有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这一转折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李济深从事抗日民主运动的过程中,在中共的帮助下逐渐完成的。1944年桂林沦陷后,李济深不愿意按照蒋的意图到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长,而是回到他的家乡广西苍梧,大力组织民众抗日。就在这一年的9月7日,周恩来电示中共广东省临委:“一旦粤汉路被打通,应坚持广东半独立的局面,以影响李任潮的民主运动,能如此,我们必予以赞助,并切实合作。”为贯彻这一指示的精神,广东党组织、东江纵队与李济深频频联络,双方派出的代表,络绎于途。中共并打算在西南敌后及半沦陷区,建立以李济深为首的抗日民主政权。至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更决定在南方成立以李济深为司令、以“东纵”和“珠纵”为主力的“华南民主联军”,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团结其他力量,反攻广州。
围绕着以上建立西南抗日政权和“华南民主联军”的计划,中共和各地抗日人士策划、发动了多宗重大的举动。包括:1944年秋冬“三罗(郁南、云浮、罗定)抗日民众武力指挥部”和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广东南路、西江地区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如张炎起义),粤中抗日游击队西进,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东江纵队北上,等等。这说明不只是有计划,而且已经见诸于行动。后来,由于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结束,上述建立“华南民主联军”的计划已不可能继续执行。虽然是这样,但中共与李济深合作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宏大规划的历史意义,则是不应掩没、不应泯 灭的。
以上这段历史,在史料上有许多记载。当时广东党组织的代表是李嘉人;李济深的代表是陈残云(后在罗浮山加入中共);而在三罗地区参与组建抗日武装和从事党的工作的,有李镇靖、唐章等;出现在李济深身边的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还有狄超白、胡希明、李铁夫等等,这些人很多写了有关的文章和回忆录。上世纪70年代,我与作家陈残云有过短期的共事,曾经听这位作家讲过李济深与共产党联系、合作的旧事,并读过他写的有关文章。此前,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还对李镇靖(三罗民众武指挥部参谋长)、唐章(中共三罗负责人)等人做过专访,他们写了有关的文章,并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相关细节。可惜的是,李济深与共产党合作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组建“华南民主联军”的史事,目前研究不多,更不深入。
由此可以得出的基本看法是:这是李济深人生中至为关键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李济深于1933年参加反蒋福建事变,随后在香港、桂林开展过一系列抗日民主运动,这当然是李济深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但与共产党实实在在的接触、联系和合作,则是在这一时间段开始的。当时,李济深处境艰危,不但政治上备受蒋的打压和迫害,经济上也很困难。共产党在政治上十分信任李济深:据李镇靖说,毛泽东来电中有一句话:“华南民主联军”司令一职,“非君莫属”。还决定将广东的抗日游击队交给李济深指挥。在经济上,对李济深也作了力所能及的支持:陈残云代表李济深到东江罗浮山,广东党组织和“东纵”让他带回给李济深一斤黄金和一斤人参。众所周知,当时“东纵”的经济也是极为困难的。中共在这种时候给予李济深政治上的信任和军事、经济上的支持,对李济深应有很大的触动。1945年4月到三罗地区考察时,李济深说:不要对国民党“有幻想”,同时又对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武装给予了赞扬,说“你们是真正抗日的”!可知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中共的关系,从以往在“反蒋”和民主运动中的思想共鸣、目标一致和人员联络,发展到在抗日旗帜下的切实合作,并且已经进展到共同策划组建军队、建立政权、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实践层面了。因此,将这一时间段,定位为李济深人生道路的转折,我想是有理由的。
(此文是作者在纪念李济深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