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芳 韩春鲜
【摘要】利用城市地理学中首位度、位序规模相关方法及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对2006-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处于由首位型结构向集中型结构转变,中间梯度的入境旅游市场数量正在增加,但尚未达到相关指数的理想值。2009年为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重要转折点。在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方面,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经历了先集聚后分散的演化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对新疆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1.010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区域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发展有利于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均衡,提升区域国际影响力,入境旅游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1]。区域入境旅游规模的特征及演化研究,有助于明确区域入境旅游分布的特点,认识区域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为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优化规模结构,推动区域入境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2]。
新疆作为我国占地面积最大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3]。在新疆长达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新疆周边的国家是最多的,有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邻邦。因此,为新疆入境旅游带来了先天的有利条件。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境地,一方面拥有深厚多元的文化,一方面又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到来。据新疆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47.95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58502万美元,分别比2000年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了610%、入境旅游收入增长了516.2%,新疆入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因此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入境旅游供求关系的空间规模结构及其变化,为新疆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也能为我国其他省份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研究较为宏观,主要从政策和影响因素方面。Akira Sos-hiroda 分析了日本从1859-2003年入境旅游政策演变对不同城市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和差异[4],Yahua Zhang 等人运用重力模型以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为研究对象,发现限制性的航空政策阻碍两个国家城市间旅游流的往来[5],Joanne Connell 等对新西兰旅游发展策略分析发现政府颁布的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规模发展会产生显著的影响[6],Yang Yang 等人运用空间增长回归模型以中国342个地级市2002-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地的经济增长是影响入境旅游规模增长的最主要因素[7]。
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结构特征。全华等人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趋势进行SSM分析,同时结合相应的Shift-Share分析图表,给出不同结构状态下的江苏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8]。陈勇等以中国入境旅游大省广东省为例,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9]。(2)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如陈刚强、徐学强探讨了1999-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外经济开放度、市场发展和基础设施[10]。宣国富认为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类型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城市职能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11]。(3)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区域差异特征。学者们主要从国家层面、省域层面和跨区域层面入境旅游规模的差异。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入境旅游规模的研究主要从地理学的视角切入,主要运用一些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而结合经济学中相关研究方法的较少。目前已有一些国内学者运用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法对区域旅游规模开展研究,但是结合首位度分析法和位序-规模法并借助赫芬达尔指数法同时研究区域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的还很少见[12]。鉴于此,本文从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出发,借助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方法、赫芬达尔指数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动态化分析,以期把握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阶段特征及未来演化趋势,从而对新疆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首位度分析法。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于1939年对美国以及欧洲诸多国家城市规模的分布研究发现,大部分国家最大城市是第二位城市人口的2倍以上,提出了城市首位律,后来又发展到4、11城市指数,该规律已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用于反映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等级结构。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P1,P2,P3… P11为不同入境旅游市场旅游人数规模从大到小排序。正常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应该分为2,1和1的理想状态。
2.位序-规模分析。对一个区域(或客体),设定一个入境旅游人次r来度量,测度结果是与r有关的入境旅游市场的数量N(r),当r值改变时,N(r)也相应发生变化,r由小到大时,N(r)不断减小。若N(r)与r成幂函数关系,则
则表明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分布为分形。把不同入境旅游市场和入境目的地旅游人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给其序号(k=1,2,…,n),用系统等级规模分布的pareto形式,经变换可以得到Zipf维数公式,即
经推到可得 ,其中:K为入境旅游市场等级序号,P(k)为与序号K想对应的入境旅游市场的人次;P1为首位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次;q为Zipf指数。
当q>1即D<1时,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集中,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差异大,首位入境旅游市场垄断性较强,中间位序的入境旅游市场较少;当q<1即D>1时,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分散,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均衡,中间位序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较多。一般来说,也可以根据q指数的大小,将旅游规模结构分为三类:首位型(q≥1.2)、集中型(0.85
3.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及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经济学中用来衡量市场力量分化程度和市场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学者将其用于分析入境旅游的总体差异[12],在此用于反映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离散程度,其公式为:
其中:H是赫芬达尔指数,Pi为某客源市场来新疆人数占新疆入境旅游总规模数的百分比,本研究中n取11,因为排名在11位以后的城市或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数较少。H值越接近1,表明区域集聚程度越高,少数客源市场的旅游规模垄断性强;H值越接近0,表明区域集聚程度越低,11个客源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二)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易获取原则和连续性原则,本文选取2006-2013年主要客源市场来疆人次数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官方网站统计信息(http://www.xjtj.gov.cn)。
三、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特征分析
(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
在新疆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来自亚洲的旅游者占新疆入境旅游者的56.39%,其中亚洲的旅游者中75%左右是哈萨克斯坦游客;其次是欧洲,所占比重为37.32%,欧洲游客中80%左右来自独联体;北美洲、大洋洲所占比重分别为4.13%、1.29%(如表1所示)。北美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由于距离新疆过远,来疆旅游在途中时间长,旅费开支大,吸引的游客量有限且主要是美国游客;大洋洲市场与北美市场相似,由于空间距离较远,主要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吸引澳大利亚一部分游客;非洲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来疆的旅游者最少,仅为0.1%。
表1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单位:%)
客源地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2006 33.61 0.08 58.51 4.80 1.37
2007 32.93 0.09 61.41 3.45 1.18
2008 45.34 0.14 47.27 4.75 1.67
2009 37.69 0.24 51.18 7.48 2.26
2010 71.62 0.08 23.15 3.52 1.00
2011 76.66 0.06 19.07 3.13 0.69
2012 76.37 0.06 19.12 3.03 1.06
2013 76.91 0.06 18.84 2.85 1.05
平均 56.39 0.10 37.32 4.13 1.29
(二)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地结构
2006-2013年新疆接待入境旅游客源地人数最多的是独联体,占到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地总人数的22.16%,独联体游客是新疆第一大客源市场,主要以边境购物旅游为主体;其次是蒙古、巴基斯坦、日本、美国、韩国,分别是3.85%、3.27%、3.02%、2.38%、1.89%。蒙古和巴基斯坦是新疆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其距离新疆较近,与独联体相似,主要以边境购物旅游为主体。日本、美国、韩国也是新疆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其经济发达程度较高,以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为纽带加之三地社会环境、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穆斯林与新疆有着宗教信仰上的联系,所以穆斯林旅游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表2 2006-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地接待总人数及市场占有率
序号 客源地 接待总人数(人) 平均市场占有率(%) 序号 客源地 接待总人数(人) 平均市场占有率(%)
1 印度 10038 0.16 12 德国 59313 0.92
2 印度尼西亚 9688 0.15 13 法国 72297 1.12
3 日本 195434 3.02 14 意大利 21802 0.34
4 马来西亚 46768 0.72 15 西班牙 12279 0.19
5 蒙古 248759 3.85 16 瑞典 13578 0.21
6 菲律宾 4608 0.07 17 瑞士 19958 0.31
7 新加坡 49463 0.77 18 独联体 1432632 22.16
8 韩国 122099 1.89 19 加拿大 45003 0.70
9 泰国 24492 0.38 20 美国 154091 2.38
10 巴基斯坦 211276 3.27 21 澳大利亚 47882 0.74
11 英国 66316 1.03 22 新西兰 14361 0.22
(三)新疆入境旅游市场首位度分析
依据上述给出的首位度分析公式,可算出2006-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S2、S4、S11值(如图1所示)。整体上,新疆入境旅游市场S2、S4、S11均远高于理想值2、1、1。2006-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首位度趋势减弱,独联体的垄断地位逐渐减弱,说明入境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较大的空间差异,随着西部大开发及援疆工作的推进,使得其他客源市场,尤其是对美国、日本、韩国等吸引力增强,使得新疆入境旅游市场S2、S4、S11值呈现出整体下降,并趋于稳定,越来越接近理想值,降低了独联体的垄断地位。
图1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首位度指数(2006-2013年)
(四)新疆入境旅游市场位序规模分析
2006-2013年,R2值接近于1(2009年除外),线性拟合状况较好,表明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分布,除2009年以外,q值全部大于1.2,表明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是典型的首位型。这主要是因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地域距离和目的地入境旅游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旅游目的地会优先吸引距离其相对较近的入境旅游市场,独联体、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距新疆较近,来疆人次数主要集中在以上入境客源市场,其次美国、日本、韩国这几个主要客源大国来疆人次次之。q值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从2006年到2009年处于下降阶段,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首位度下降,2006、2007年q值高达1.590、1.583,在这两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表现出强首位型,独联体占有垄断地位,2008年、2009年出现了明显的梯度下降,与2009年达到最低值1.139,说明结构正在从首位型向集中型转变;2010年到2013年处于稳定阶段,q值略大于1.2,说明在这期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仍属于首位型,但首位型程度降低。整体而言,q值在下降,新疆如今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正在优化过程中(如表3所示)。
表3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位序规模分析拟合方程及参数(2006-2013年)
时间 q 拟合方程 R2
2006 1.590 y=-1.590x+11.708 R2=0.983
2007 1.583 y=-1.583x+11.649 R2=0.928
2008 1.306 y=-1.306x+11.256 R2=0.948
2009 1.139 y=-1.139x+11.120 R2=0.875
2010 1.271 y=-1.271x+12.029 R2=0.983
2011 1.367 y=-1.367x+12.044 R2=0.958
2012 1.274 y=-1.274x+12.123 R2=0.977
2013 1.291 y=-1.291x+12.186 R2=0.978
从2006-2013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数据可以看出,独联体一直是新疆最大客源市场,且其位于拟合直线上(如图2所示)(此处仅以图2说明,其它年份对数散点图可以从表3推出),带动作用明显,中间层次规模入境旅游市场数目少、发展快,但是低层次规模的入境旅游市场数目多,发展迟缓,可见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还需要继续优化。2006年独联体所占入境旅游市场的比例高达49.24%,中间层次规模的入境旅游市场数目较少,有蒙古、巴基斯坦、美国、日本、韩国,低层次规模的入境旅游市场数目较较多,主要有英国、马来西亚、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16个国家,所占入境旅游市场比例更少。2006年以后,q值开始不断下降,首位入境旅游市场垄断地位有所降低,2013年独联体所占入境旅游市场的比例降至15.43%。
图2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双对数散点图(2013年)
(五)基于赫芬达尔指数的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特征分析
通过公式结合2006-2013年新疆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可计算出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赫芬达尔指数(如图3所示)。新疆入境旅游市场H值处于较低水平,变化趋势呈现先下降后稳定,2006-2009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期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垄断性变弱,客源主要来自独联体,与入境旅游市场位序规模q值走势一致;2010-2013年趋于稳定,独联体的垄断性减弱,各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入境游客人次说不断趋向平衡,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
上述分析表明,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经历了由首位型向集中型演变的过程。首位度指数、q值和赫芬达尔指数走向趋势一致,整体垄断趋势降低。
图3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赫芬达尔指数(2006-2013年)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当中。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正处于由首位型结构向集中型结构转变。新疆入境旅游市场中的独联体的垄断性在减弱,中间层次蒙古、日本、巴基斯坦、美国、韩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较快,所占入境市场比例在增大,但客源市场数量仍然较少。低层次入境旅游市场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6个国家发展迟缓,所占入境市场比例有小幅度上升,但是客源市场数量仍然较多。
2.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的重要转折点是2009年。2006-2009年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为首位型结构,位序规模阶梯分布明显,2009年降到最低,呈现集中型结构,2009-2013趋于稳定,首位客源地独联体的垄断性下降,各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入境游客人次不断趋向平衡,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
3.在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演化方面,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经历了先集聚后分散的演化过程。在本文考察期间内,新疆入境旅游市场从集聚向分散不断演化,并逐渐趋于稳定,2006-2013年期间,其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q值与赫芬达尔指数H的变化走向趋势一致,共同验证了新疆入境旅游市场演化的过程。
(二)建议
通过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新疆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强入境旅游建设:首先,抓住历史性机遇,促进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促使新疆入境旅游业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其次,在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增强独联体及周边国家的带动作用,要强化东南亚市场的宣传,同时也要克服距离障碍,增强在欧美市场的宣传,最终实现中间层次入境旅游市场的增加。一方面要从分利用蒙古、哈萨克斯坦的地缘优势,加强对日本、韩国、美国等中间层次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宣传,扩大新疆在以上区域的旅游影响力,实现这些入境旅游市场快速由中间层次向更高层次突破,缩小与首位入境旅游市场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克服远距离地区在地理区位上的不利因素,加强在欧美及大洋洲国家的宣传,根据不同区域游客的喜好,制定出不同的旅游营销战略,实现低层次入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以丝绸之路为主的旅游产品,同时开发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第四,准确定位,提高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不断完善餐饮、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以迎合不同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者,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做好景点设施的配套、环境卫生的整洁、服务质量的保障等;打造出地域性、文化性、参与性、观赏性和体验性的娱乐活动,增强旅游吸引力。
五、结束语
本文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的研究仅限于2006-2013年的数据,缺乏对更长时间段的分析,所得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文章中未对影响旅游规模结构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可能会受到客源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习俗等的影响。构建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影响因子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詹新惠,马耀峰与刘军胜.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3,06:913-919.
[2]宣国富与赵静.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J].旅游科学,2011,05:23-32.
[3]南宇与赵利敏.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6:220-226.
[4]Soshiroda, A.Inbound tourism policies in Japan from 1859 to 2003[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1100-1120.
[5]Zhang, Y. and C. Findlay.Air transport policy and its impacts on passenger traffic and tourist flows[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14,34:42-48.
[6]Connell, J., S.J. Page and T. Bentley.Towards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 in New Zealand: Monitoring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under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ct[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6:867-877.
[7]Yang, Y. and T. Fik.Spatial effects in regional tourism growt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4,46:144-162.
[8]全华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01: 146-152.
[9]陈勇与刘莉莎.入境游的客源市场结构研究——广东案例及其启示意义[J].经济管理, 2014,01:122-130.
[10]陈刚强与许学强.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1,05: 613-619.
[11]宣国富.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11: 156-161.
[12]姜海宁,陆玉麒与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 2009,01: 23-28.
Research on Evolution of the Scale Structure around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Xinjiang Province
ZHANG Shufang1; HAN Chun-xian2
(1.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2.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primary index, rank-scale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used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and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Xinjiang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Xinjiang Province was continuing optimizing.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s were all in the status of changing from the typical primate distribution to the transition type. The number of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ient was increasing. (2) The year of 2009 was the key turning point of the evolution. (3) In term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Xinjiang Province,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gathered first and then scatter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Xinjiang Province.
Keywords: Xinjiang Provinc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Scal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