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由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发展正在成为引领和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下的重大研究课题。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从事“阳光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有近10年的经验,现拟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
●阳光教育研究的内容与背景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来看,国内有关阳光教育的研究论著始于20世纪90年代,《社会呼唤“阳光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之我见》是国内最早以阳光教育为题的论文。而国内最早系统阐述阳光教育理论的学者是周洪宇教授,他在《阳光教育论》一文中,全面阐述了阳光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策略。我国阳光教育的研究大都从内涵和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者对于阳光教育内涵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廖翠华的研究侧重于建构阳光教育的体系,曾主持的“普通高中基于生命哲学基础的阳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认为,阳光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学校真善美办学理念为价值核心,以促进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目的,建设“具备求真向善尚美阳光精神,拥有创造生命奇迹的阳光力量,生发大爱和谐的阳光气象”为特征的学校教育。周洪宇的研究侧重于阳光教育的具体内容,提出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强调学校教育阳光化、家庭教育阳光化和社会教育阳光化。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的研究侧重于阳光教育的过程,《阳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性研究》课题组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研究者对于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也提出了不同的实施方式。比如,有的从阳光校园文化生态的创设、阳光管理的实施、阳光教师队伍的建设、阳光展翅的推进以及阳光学子的培养这五大工程着手,也有从阳光校务实践、阳光德育实践、阳光教学实践、阳光社会实践、阳光身心实践、阳光评价实践几方面实施,还有从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家校等方面入手。现有的阳光教育研究大都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研究者对阳光教育的提出、内涵、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关于阳光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少,且其理论基础过于泛滥,不够坚实,在理论研究上未能对“教育与阳光”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诠释,构建阳光教育的理论框架;二是目前,对阳光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提炼,在阳光教育实践如何回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问题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以及比较教育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是每一个“国民”都具有“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
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可以是至少包含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四个部分的课程。也可以是基于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也可作为各领域科目垂直连贯与水平统整课程设计的核心,透过各教育阶段的不同领域科目的学习来培养。还可以是根据核心素养发展与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的课题,强调以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关联一致性作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标准。
关于核心素养的比较教育。有学者从历史、实践两个维度,按照OECD三个核心素养框架对欧盟核心素养课程实施的现状以及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梳理,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也有研究者译介了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的观点,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总体来说,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还处于深入研究的过程之中,对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亟待加强。为此,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将为我国核心素养理论构建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寻提供参考。
●阳光教育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教育中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他们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中小学教育应走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
在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过程中,我们感觉我校提出的“阳光教育”能很好地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们提出的阳光教育的一些要素是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思想的。
我们立足初中生核心素养模型,以学校阳光教育的构建为起点,研究阳光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管理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进而完善阳光教育体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阳光教育实践中落到实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下,把学校真正办成以师生为本的全国一流的阳光学校将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的阳光文化,是在长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了一代代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与行为方式。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以往学校文化提炼和浓缩为“阳光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了以确保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为内核的“阳光学校”文化主题,以“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教师发展、阳光课堂、家校合作”五大板块为支撑的阳光文化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带着憧憬和希望走进十七中,带着阳光与自信爱上十七中,带着幸福与满意走出十七中”,让校园处处充满阳光,从而构建起“阳光教育”。
1.让教师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教师专业能力决定了学校发展前景。用教师成就学校,用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研修成就学校。学校提倡教师养成读书、自我充电的习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校教师已经达成了读书就是最好的自我培训,教师进修就是最大的福利的共识。学校投入资金为教师购买学习书籍,如《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老师,你怎么办》《感恩你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在哪里》等。2014年,学校又为每个备课组提供了必读书籍,《好老师成长的秘诀》《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等。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举行读书交流会,让教师交流读书感悟,在感悟中共同成长。学校还创设了“阳光讲坛”,为教师搭建平台,展示提高。在“阳光讲坛”的启发下,创设了“校长有约”栏目,由校长亲自组织学年尖子生与潜力生互动交流,学生与校长直接对话,兴奋中激发了学习的潜力,为决胜中考增强了信心。学校还建立了职业交流QQ群、骨干教师微信群,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教师逐渐达成共识,最好的教育是唤醒、激发和鼓舞,是适度的付出之后,静候花开的声音。
2. 打造“活水源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本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我们努力营造没有角落、没有遗忘、没有放弃的阳光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幸福感,学得轻松、快乐,并学有所得。“阳光课堂”凸显生本,强调新“三主”,即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智慧导学,以生活为主源的实践学习。阳光课堂追求“四个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心灵,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思维。我们通过“三个提升、两个修炼来构筑”阳光课堂。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导相兼、各美其美”。 这种教学模式分为“导学→精讲→巩固→总结→反馈”五步,引领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推进“学导相兼”教学模式,旨在打造阳光课堂,绝不是要求教师统一固定模式授课,阳光课堂应该是灵活多样,各美其美。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引领课、研讨课,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学导相兼的胡宁的体验教学法、马海英的问题教学法、刘辉的鼓励探究式教学法、杨金霞的动手实验教学法、王君杰的ABC教学法、吴金荣的激发引导教学法、姚瑶的情景故事教学法、赵晓秋的自主学习教学法、王冬梅的想象教学法,等等。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累起来,出版了《仰望星空》——学导相兼、各美其美教学设计与案例集。
3. 形成完备翔实、操作性强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在课程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注入“育人”的信息,这样的教育不会生搬硬套地谈人文、谈文化,而是通过各种课程的设置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境地。
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课程是学校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产品,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阳光课程是学校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探索。
我校学生的“一日三部曲”——晨读(《弟子规》等经典古诗文诵读)犹如朝阳升起、午赏(欣赏音乐作品)好似如日中天、晚修(学生自己完成修身课程)堪比晚霞灿烂;每周的“一会一课一评”:班团会、德育实践活动课、每周一星评选;每月的“一比一展”:阳光班级评比、班级风采展示;每学期一次不同年级的“我的成长看百天”的系列主题活动展示都已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正在探索符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置。围绕“阳光教育”这一主题,学校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分学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初一学年主题是走进校园、携手成长,让学生了解十七中学;初二学年主要是生物、地理的拓展知识,趣味生物、多彩地理;初三学年以各学科学法指导为主要内容编写了《“学”纳百川》;初四学年则是励志成长教育,鼓励学生阳光备考。这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分年级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知道哈佛的学生“学会”的不多,但他们随时“会学”、愿学,满脑子问号。我们认为,要深入开展好“阳光教育”就必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为导向,真正掌握教育的核心技术,即教育工作者能够辨析教育的核心知识,辨识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真正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这也是我们在进行阳光教学、阳光课堂教育活动中一直追求和要明确的东西。
简言之,核心素养是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书育人理念的重新认识和诠释。接下来,我们将完善阳光课程体系建设,巩固理论支撑,使其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将阳光教育研究从“以德育为核心的阳光教育实践”转化为“以课程为中心的阳光教育实践”,彰显课程育人的核心作用,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拓展了阳光教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哈尔滨第十七中学的教育实践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作为教育部首批名校长领航工程的领航校长、“刘艳伟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十七中教育集团的集团长,也将此科研课题带到整个教育集团乃至全国范围进行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项行动研究既能提升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的办学质量,也能为其他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实践经验,还能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