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红
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H·巴洛有一段时间住在乡下的农庄里,农庄前是一片树林。有一天,巴洛教授在树林边散步时发现,长得最粗最壮的那棵红杉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显然,蚂蚁将红杉当成了安乐窝。
巴洛教授很讨厌这些小家伙,他决定把它们从树上赶走。在树干上,教授找到了蚂蚁窝,并用湿泥巴将树洞结结实实地堵上了。可是第二天,教授发现蚂蚁们从另一个地方咬了个洞,泥巴对它们毫无作用。于是教授找来了更结实的木楔,结果还是不能阻止这帮家伙快乐地进进出出。
后来,教授听人说蚂蚁很怕胶水和樟脑丸,遂将胶水和樟脑丸混合在一起,涂在蚂蚁洞口。这一招似乎有些效果,蚂蚁们不敢从新的洞口经过了。然而,一周后,教授遗憾地发现蚂蚁们在远离樟脑丸的树干上重新打开了一个洞口。
在与蚂蚁的较量中,教授败下阵来。是什么让这些小动物能够在人为制造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呢?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蚂蚁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
回到波士顿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将这件亲身经历的事讲给学生们听。他说:“很多时候,我们被奋斗误导,认为奋斗必须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事实上,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我们人类是极其渺小的。蚂蚁要在树洞里生存,也需要奋斗,但它们没有被奋斗误导,没有和强大的人类对抗,与狮子、老虎这些生存境况岌岌可危的动物相比,蚂蚁似乎更懂得奋斗的另一层涵义,那就是适应。”
适应其实是另一种奋斗,在困难面前保存实力,重新开辟战场去应对生活,才能有更大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