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微
写外貌不用“有”
三年级下册有一篇习作练习是《我的小伙伴》。写人的文章对大家来说是个难点,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更是难上加难。大家最习惯的就是用上一连串的“有”字。翻开习作本,“我的好朋友陆胜禹又高又壮,胖乎乎的脸蛋上有一双调皮的大眼睛,有一个微微翘起的小鼻子,有一张厚厚的嘴唇,看起来可滑稽了”,“沈彤妍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一张瓜子脸上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下是一张红红的小嘴。可别小看这张小嘴巴,唱出的歌可好听了”,每次写人物的外貌,一连串的“有”总是甩也甩不掉。
于是,作文评讲课上,有了我和同学们的第一个约定:写人物外貌不用“有”。上面的段落去掉“有”,重新组织,会发现文章不但很通顺,而且有意思了很多:
“陆胜禹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同学。他胖乎乎的脸蛋上长着一双调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只要他一眨眼,准出鬼点子。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鼓鼓的肉脸蛋,还是厚厚的嘴唇,或是微微翘起的小鼻子,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他的身高和体重可都是班里的‘NO.1。”
“沈彤妍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小美女,她那白皙的脸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亲上一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
写“说”不出现“说”
写人物对话,大家都喜欢用“我说” “他说”“我接着说”“他又说”,冒号、引号一用到底,读起来单调乏味。其实课文里关于人物的对话形式有四种:一是提示语在前,二是提示语在后,三是提示语在中间,四是没有提示语,独句成段。不同的提示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写对话时不能采用单一的形式,否则会显得呆板僵化,了无生趣。多种对话形式的穿插使用,会使叙述更紧凑,更能表现人物特点。有时一两个对话单独成段,作文会显得文学味和可读性更强。比如写《文具盒里的争吵》,我们约定:写“说”不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首先发言的是铅笔:“小主人每次写字都要用到我,我的本领肯定是最大的……”
自动铅笔越听越不自在,一蹦三尺高,大声嚷道:“你有什么好得意的,你总归有用钝的时候,我写出来的字一直是细细的,你的本领肯定没有我大!”
“自动铅笔啊,要是没有我,看你怎么写出那细细的字,你只有死路一条。”铅芯不甘示弱,开口反驳。
“是啊!是啊!我橡皮也非常赞同铅芯的说法。”橡皮挺着圆滚滚的肚子,一脸的不服气,“再说了,要是小主人用你们铅笔、自动铅笔写错字,不还要靠我橡皮来‘救助吗?”
对话描写不能用“说”后,自然而然就要关注角色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文章也就丰富得多。
动词连着动词用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文章才好看。大家不怕写作文,可交上来的作文总是少那么点儿劲:“顾同学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地把倪同学的手腕往下压;倪同学也不甘示弱,铆足了劲坚持着。就这样,他们俩僵持了足足有一分钟。”
我读了又读,看出了端倪:一定要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于是,我们第三个约定就是:动词要连着动词——连续使用动词,看谁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多,用得妙!
还等什么?快动笔吧:
“顾同学咬紧牙关,憋住呼吸,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使劲地把倪同学的手腕往下扳;倪同学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满脸通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他们俩僵持了足足有一分钟。”
改完后读一读,一个动词变成了四个、五个,甚至更多,文章是不是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了?
开头要有镜头感
作文的开头是阅读的第一印象,大家总是喜欢这样写:“今天,天气晴朗,我和某某某去哪里干什么。”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怎么办呢?电影导演拍片都见过吧,有镜头感的文章才能吸引人。
比如这个最常见的开头:“今天,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我们坐车来到了鼋头渚……”
要想不落俗套,就要把它写出镜头感来!
“嗤一一”汽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我背起书包,跳下汽车,对着蓝天大喊:“鼋头渚,我们来了!”
“到了!到了!”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大巴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我们像一群飞出笼子的小鸟,边叽叽喳喳地叫着,边奔向鼋头渚公园的大门。
近了!近了!汽车绕着太湖向前行驶,小路两旁是成排成排的大树,香樟树的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亮得耀眼,柳树姑娘则在春风中甩动着长长的辫子,好像在一个劲儿问:“小朋友们,我美吗?”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紫的,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样有意思的写法,自然和那个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的开头说bye-bye了!
结尾不要加“光明的尾巴”
大家在写记叙文时,文章结尾总爱这样点明中心,揭示道理:“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却时刻提醒我……”“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甚至写童话故事时,他们常常这样结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家以为这样写了以后,文章才完整,中心才突出,才有意义。
于是,在游戏作文《当一回“独臂人”》课上,我和同学们约定:道理启示一般不直白地写出来,而是将意义隐含在事情中,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发现。
同学们若有所悟,纷纷动笔将“这个游戏告诉我们,残疾人在生活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结尾进行了修改:
“游戏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趁着同学们不注意,我偷偷地用左手帮了一下忙,这才把右边的袖子脱了下来。我擦着额头上的汗,心想:没想到残疾人做脱衣服这样的小事都这么艰难,生活中还要克服多少困难啊!”
这么一改,我们就会发现,表达中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表述,也可以意犹未尽、点到为止,这样的写法更能引起人深深的思考。
就是不用成语
三年级上册习作四学完后,小怡又一次率先将草稿本交给了我。我微笑着接过小怡的作文本,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三页纸,语句流畅,不乏情趣,的确很不错了。但毕竟她才三年级,有不妥之处,于是,我拿起红笔,开始批改起来。不一会儿,就删去了一些哆唆的废话。“老师……”小怡红着眼轻轻叫了一声,“这些句子我想留着。”“为什么?”我很纳闷:这些多余的句子对文章毫无用处,反而冲淡了精彩之处。小怡吞吞吐吐说道:“要是都删掉了,我的文章就写不满三百字了,妈妈说这样得不到高分,会让我重写的。”
我打开实物投影仪,把小怡的本子放了上去,故作神秘地问:“小怡,看来你很想把作文写长,今天老师就把轻轻松松写满字数的秘诀交给你!”同学们一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笔,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煞有介事地用红笔圈出小怡的作文本上“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等几个词,问道:“这几个词写得怎么样?”同学们显然有些摸不着头脑:“写得不错,写出了秋天的特点。”我趁机说道:“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此话一出,震惊四座。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几个机灵鬼已经领会我的意思,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星翔说道:“天是那么蓝,像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天边飘来一朵白云,淡淡的,不知是哪位仙女不小心掉下的一块丝帕,令人神往。”好家伙,把先前学过的课文中的语句灵活地用上了,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看,人家多会凑字数,轻轻松松,五十字有了吧!”这一下,不服气的可多了:
“天气渐渐地转凉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纷纷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飞落到草地、小河、庄稼上。这落叶似乎是报信员,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天气慢慢地凉爽起来了。瞧,湛蓝的天空中,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往南方飞去。它们有力地扇动着双翅,边飞边叫,仿佛在向我们告别。”
一句句,不,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就这样喷涌而出。刚才的四个字、八个字,一下变成了这么多优美的句段,把文章写长不难吧!凑字数的秘诀,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把你看到的事物写具体。
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起修改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约定,期待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