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16-05-30 03:05尤凤芝
吉林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溃疡病病菌病原菌

尤凤芝

番茄溃疡病是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自1909年番茄溃疡病首次在美国报道以来该病在美国迅速蔓延并传播到世界多个番茄主产区,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北京平谷发现番茄溃疡病,现已扩展到多个番茄产区。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及番茄种植规模的扩大,番茄溃疡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各地的番茄种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掌握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 番茄溃疡病的症状

感染番茄溃疡病菌的植株既可以表现出局部症状,也可表现系统症状。

1.1 局部症状:病原菌从叶缘侵入,初期叶边缘会出现褐色的病斑,并伴有黄色晕圈,随后病斑颜色加深逐渐变为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扩大,导致整个叶片黄化,似火烧状;成株期发病,一般是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并逐渐向顶端蔓延,病害严重发生时引起全株性叶片干枯;在果实上的典型症状是形成“鸟眼斑”,病斑中央产生黑色的小斑点并伴有白色的晕圈,较粗糙,直径约为3毫米。“鸟眼斑”既可以在成熟果实上出现也可以在未成熟果实上出现。但温室番茄果实感病不呈现“鸟眼斑”,通常出现网状或大理石纹理,因此,在温室中果实上是否出现“鸟眼斑”并不能作为诊断番茄溃疡病的依据。

1.2 系统症状

茎部和叶柄感病会出现褐色的条斑,随着病情扩展病斑呈开裂的溃疡状,剖开茎部会发现维管组织变色,并向上下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最后茎下陷或开裂,髓部中空,系统感染后的植株首先会表现出萎蔫似缺水,叶片边缘向上卷曲进一步发展,整个番茄病株萎蔫死亡。

2 番茄溃疡病病原菌

番茄溃疡病病原菌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细菌。番茄溃疡病菌除侵染番茄外,还侵染辣椒、龙葵、裂叶茄及其他番茄属植物。番茄溃疡病菌为好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短杆状或棍棒形,无鞭毛,无芽孢。

3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规律

3.1 初侵染源

3.1.1 种子带菌:番茄溃疡病菌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造成种子外部带菌,也可以从植株茎部或花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胚,致使种子内部带菌。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感病果实的种子污染健康的种子也会造成种子外部带菌。带菌的种子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    3.1.2 种苗调运:带菌种苗调运可以使番茄溃疡病菌从有病区域传播到无病区域,造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3.1.3 土壤带菌:番茄溃疡病菌可在土壤表层存活2年,当土壤营养不合理,温湿度相对较高时,土壤中残留的溃疡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病害发生。

3.1.4 病残体带菌:番茄溃疡病菌可以在秋季番茄病残体上越冬,若将病残体掩埋在土壤中15厘米处,可存活7个月,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能造成第二年番茄溃疡病的流行。因此病残体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之一。    3.1.5 其它:病原菌可以在其他茄科寄主、田间野生植物、杂草、农具上存活,成为次年病害传播的初侵染源。     3.2 传播途径

3.2.1 番茄溃疡病菌主要是通过伤口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侵入到寄主内部,也可以从自然孔口包括气孔、水孔、叶片毛状体以及果实的表皮直接侵入到寄主组织内部。

3.2.2 在自然条件下,病原菌主要是靠带菌的种子及种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3.2.3 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靠风雨、灌溉水和昆虫,或随分苗移栽、中耕松土、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蔓延。   3.2.4 此外,农事操作人员的手、衣物及鞋子、操作工具等也可以造成该病原菌在田间的近距离传播。

3.3 发生条件

番茄溃疡病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尤其在湿度大、低洼积水、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的田地易发生。温度在23~34℃,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时,利于番茄溃疡病的流行,当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为87%~97%时,被感染的2~3周大的番茄幼苗症状的显现明显加快。因此温度相对高、湿度相对较大的情况利于番茄溃疡病的发生。

4 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传播快、危害大,一旦条件适宜会造成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目前该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期或发病初期做好预防工作对病害的控制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4.1 加强检疫,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加强检疫措施,严防带菌种苗进入无病区。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在38℃热水中浸泡5分钟使种子预热,然后在53~55℃的条件下浸泡20~25分钟不断搅拌,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会影响出芽率,取出种子在21~24℃下晾干,催芽后播种;也可用0.01%的醋酸浸种24小时,或选用0.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20分钟。这些方法都能减少种子带菌量。

4.3 农业防治

4.3.1 选择无病留种田:选择没有番茄溃疡病病史的地区进行育种留苗,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病原菌感染种子。

4.3.2 土壤处理:可在夏天高温季节进行闷棚处理,对大棚中的土壤灌足水后覆盖聚乙烯膜,日晒4~6周,能有效降低田间菌量,可使番茄溃疡病的发病率降低72%;或者是选用威百亩在定植前1个月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也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4.3.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下部的老、黄、病叶,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和附近的植株,将病残体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或深埋,并对病穴和周围的土壤施药,尽快消毒,避免病菌随病残体传播蔓延。

4.3.4 加强田间管理:早上叶片湿度大、露水多时,不要进行整枝、采摘等农事操作,避免病菌粘附在操作人员的身体或操作工具上进行传播。从发病田块转到健康田块进行劳作时,应提前用10%的次氯酸钠对农具进行消毒,或更换新的农具,接触过病株、病果、病残体的手要用肥皂水清洗。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土壤深层有较多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会抑制番茄溃疡病菌的生长或加速附着在病残体和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4.3.5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植物轮作2年以上,可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生。

4.3.6 改善栽培条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有条件的可进行膜下滴灌,降低室内湿度,或采用自控电热增温等设施控制昼夜温度的变化,减少病菌繁衍和侵染。     4.4 药剂防治

4.4.1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植株整体喷雾,每隔3天喷施1次,连续3~4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春雷霉素对番茄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洒1次,连续使用3~4次。

4.4.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常用的药剂有20%络氨铜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7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还可选择3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60倍液灌根,每株约0.5L,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也具有较好效果。田间施药时铜制剂与其他药剂尽量轮换使用,既可以提高药剂使用效果,又可以降低抗药性风险。

4.4.3 植物诱导剂防治:ABM(acibenzolar-S-methyl)和DL-2-氨基丁酸均为植物诱导剂,可诱导植株获得系统抗性。ABM与氢氧化铜、噻菌铜混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一药剂的使用效果。在番茄幼苗感病前为了预防可以喷施500μg  omL-1DL-2-氨基丁酸药液可诱导植株对番茄溃疡病产生抗性,可使发病率降低54%。

猜你喜欢
溃疡病病菌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