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涛
小说的情节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以《炮兽》(节选)为例,它的3个场景——炮兽肆虐、人炮大战、赏功罚罪,为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精心设计,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也为后文作了铺垫。具体说,场景作用有五:
①给全篇“定调”。节选部分小说开头的场景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祥的预兆,给长篇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②导引人物出场。《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朗德纳克侯爵出场。③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对大炮疯狂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写出了情势的险恶。④揭示人物性格。第三部分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⑤作为象征。《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隐隐的威胁和不可测的未来。
例题 以下是《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出场的场景,这一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哪些有心的设计?
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水声和沙沙的风声,既遥远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咔哒咔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犹如在一幅画中,浓墨渲染的前景——大块巉岩或者一棵大橡树的粗壮树干,盖过了缥缈的远景中融为一体的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
这声音是从小路上传来的,一匹马过来了,被弯曲的小路遮挡着,这时已渐渐靠近。我正要离开台阶,但因为小路很窄,便端坐不动。让它过去。在那段岁月里,我还年轻,脑海里有着种种光明和黑暗的幻想。记忆中的育儿室故事,和别的无稽之谈交织在一起。这一切在脑际重现时,正在成熟的青春给它们增添了一种童年时所没有的活力和真实感。当这匹马越来越近,而我凝眸等待它在薄暮中出现时,我蓦地记起了贝茜讲的故事中一个英格兰北部的精灵,名叫“盖特拉西”,形状像马,也像骡子,或是像一条大狗,出没在偏僻的道路上,有时会扑向迟归的旅人,就像此刻这匹马向我驰来一样。
这匹马已经很近了,但还看不见。除了嘚嘚的蹄声,我还听见了树篱下一阵骚动,紧靠地面的榛子树枝下,悄悄地溜出一条大狗,黑白相间的毛色衬着树木,使它成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正是贝茜故事中“盖特拉西”的面孔,一个狮子一般的怪物,有着长长的头发和硕大无比的头颅。它从我身旁经过,却同我相安无事,并没有像我有几分担心的那样,停下来用比狗更具智慧的奇特的目光,抬头看我的面孔。那匹马接踵而来,是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坐着一位骑手。那男人,也就是人本身,立刻驱散了魔气。
(《简·爱》第12章节选)
分析 此题问的是“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哪些有心的设计”,我们如果不了解场景的五大功能,或审题出现偏差,很容易出现如下错误答案,如:
错答① 用“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咔哒咔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来反衬桑菲尔德镇的沉寂。(没有回答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环境层面,脱离了“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的内核)
错答② “盖特拉西”的奇特面孔,像狮子一般的怪物,有着长长的头发和硕大无比的头颅,这也显示出了男主人公的怪异。(“怪异”一词对人物的概括显得武断,没有抓住“扑向”“驰来”“智慧的奇特的目光”等词语所蕴含的对人物真正的侧面烘托作用——充满生机和智慧)
错答③ 马背上的骑手“立刻驱散了魔气”预示着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即将改变。(主次颠倒,答非所问,题目问的是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所作的设计)
归纳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三步走”:
首先,弄清场景特征和人物特质,以及此二者的内在联系。
其次,注意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的方法,如正衬(顺向营造氛围)和反衬(反向动静对照),及其对人物出场的影响;注意“导引人物出场”与“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是否构成正向联系;注意揭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与场景描写的“相容”或“相斥”)。最后,紧抓“中心”(人物形象),将特征分清分全,并一一对应,围绕“场景—人物”这一问题组织答案。
示例 (1)寂静冷清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出场的非同凡响;(2)着重描写马蹄声,造成先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3)虎虎生风的高头大马陪衬出人物的魅力;(4)富有生命力的人、物的出现预示着桑菲尔德镇的沉寂气氛将被打破。
[练 习]
下面是节选自选俄罗斯作家蒲宁短篇小说《深夜》中的4次有关月亮的场景描写,请认真阅读,回答文后的问题。
(1)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靠边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她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2)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只有月亮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薄云轻烟似地在它旁边飘动。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3)月亮在我故家的屋檐下窥视着,看,这是波罗的海金波粼粼的荒凉的海面;看,这是在昏暗中向东方延伸的阴沉的松树林;看,这是稀疏的森林、湖泊、小树林,这下面,往南,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平原。在我面前是一片丘陵起伏的田野,田野里有一幢古老的、灰色的住房,在月光下显得破旧而温柔……儿时曾经照进我的房间,后来又看我变成为少年,而现在又和我一起伤悼我那不幸的青春的,难道就是这个月亮吗?是它在这个明亮的夜的王国给予我安慰吗?
(4)我对她说,我们两人都有过错,因为我们两人都破坏了在世界上愉快地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我们又相爱着,像那些一起经受过痛苦、一起感到过迷惘,而后来又一起找到难能可贵的真理的人们一样地相爱着。只有这苍白的、忧郁的月亮看到我们的幸福。
1. 试结合场景(1)(2)探究“我”和“她”的心理活动。
2. 正如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用场景来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用场景感染读者,也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用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场景诉说一个故事,《深夜》也体现出这样一种风格,请结合场景(3)(4)分析其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影响。
[示 例]
1. ①(1)处:月光和月影下屋内景色的描写,这段描写继续渲染“苍白”“忧郁”的气氛,突出了妻子一夜未睡的悲凉。
②(2)处:此时“楚楚可怜”的月亮就是心中的那个“她”的化身,出神入化的情感流泻,对这个世界的莫名的哀愁,全部倾注到她身上了。
2. ①(3)处: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段对月光下故乡一草一木的描写,既表现了月亮是“我”不幸青春的见证,也在表明月亮常给“我”以安慰,抚平“我”心灵的创伤。为下文夫妻间的谅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②(4)处:夫妻和解作结,表现了作者追求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理想,尤其是在生活中充满痛苦、遇到迷惘的情况下,更要互相扶持,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