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和鉴赏中国古典舞要从身韵语言、曲线美、气质美、神韵、音乐节奏、舞姿与身法等方面着手,这些元素的加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本文由浅入深地分析了“韵”与“律”对中国舞蹈表演的深远影响,旨在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国舞蹈表演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运行节奏 身形韵律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舞蹈这门艺术同样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不管是在历史文物还是在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从周代开始,到汉代、两晋、唐代等宫廷都专门设立了舞乐机构,以此来培养宫廷御用舞蹈人员,同时这些机构还要对民间舞蹈和宗教舞蹈進行整理加工和研究,重新编排出适合宫廷表演的宫廷舞蹈。中国古代的舞蹈多为统治者服务,是一种歌功颂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由于舞蹈的编排主要以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为主导,难免会出现一些脱离群众的舞蹈作品。但大多数舞蹈的编排都是通过研习传统的民间舞蹈而创作成的,所以当中不乏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时局动荡,文化事业受到严重破坏,舞蹈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汉唐时期的优秀作品在此期间很多都已经失传。宋代的舞蹈大多数都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这时期戏曲形式慢慢地取代了歌舞。经历了宋代的演变,从元代开始,宫廷中设置的舞蹈机构经过修改和重新编排,逐步把民间舞蹈与宫廷传习下来的舞蹈进行融合,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即戏曲艺术。戏曲艺术主要有唱念做打四个特点,同时也融合了美术、文学、音乐等各门学科,所以说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我们在戏曲的舞蹈中经常会看到各类舞蹈,其舞蹈融入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戏曲中的舞蹈会根据特定人物的需要,进行舞蹈编排,突出人物细节,提升舞蹈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我国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种社会形势下催生出来了很多舞蹈素材,使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初,舞蹈人员为了发展和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中国戏曲当中提取出了很多舞蹈素材。同时,借鉴了中国武术中的套路动作和芭蕾舞的训练方法,编写出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程。随着改革开放,一方面,舞蹈家们的突破不仅仅限于研究戏曲,而是逐步开始对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文物中记录的资料进行研究,来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蹈。譬如《丝路花雨》《铜雀伎》等,这些通过整理古人资料重新编排出来的舞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精准严谨、雍容大度、清晰明丽等。另一方面,舞蹈教育学家唐满城老师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蹈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和实践。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进行提炼总结,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运动空间。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产生了诸如《木兰归》《梁祝》《黄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黄河》更是成为了我国古典舞发展到新阶段的里程碑式的舞蹈作品。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元素,如沉、提、靠、移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音”;身韵的主要动作,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就好比身韵的“词汇”;身韵的动作好比“语义”等,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再加上舞者形神劲律的表现,使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舞蹈美学完完全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我们主要强调人体的各种形态,让舞蹈者充分展现曲线美和气质美。在中国舞蹈身韵的基本动作中,神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神韵主要是泛指表演者的内涵、气质乃至对舞蹈韵律的掌握。舞者在表演时若无法表现出作品的神韵,就等同于舞蹈没有了灵魂。只有掌握了舞蹈的“神”和“形”,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生命力,才能使观众体会到舞蹈中的深刻意境。
在中国古典舞中讲究身形韵律,而“律”这个字包涵了自身律动性和运动中依照规律两层含义。在舞蹈表演中,我们要求一个动作必须要接着一个动作,达到一个“顺”,这正是律中的“正律”,舞蹈动作通过“顺”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之一,使观众产生扑朔迷离的动感。真正能够做到完全掌握“律”这一诀窍,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舞蹈排练。
所以说,身韵的练习非常之重要,这些都是学习古典舞与跳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只有加强身韵的练习,才能掌握身体的律动,从而更好地学习与体现中国古典舞蹈。因此,想学习中国古典舞,必将先从最基础的身韵学习开始,为将来更好地体现古典舞成品舞蹈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从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的源流谈对中国当代古典舞建构的认识[J].大众文艺,2014(11).
[2]曹楠.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认识[J].大众文艺,2011(06).
[3]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9).
[4]杨希,李红玲.对中国古典舞“合”的运动规律再认识——赴山东“螳螂拳”采风有感[J].舞蹈,2016(07).
(作者简介:顾倚铭,江苏省演艺集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戏剧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