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博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不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在复杂竞争环境下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都需要内部审计组织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自身领域的应用进行充分考虑。作为现代审计方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意义重大。为此,主要对我国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进行重点构建,以期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要性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况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理论及实践孕育着又一次变革,也就是从制度基础导向内部审计逐步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为满足风险管理需求,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定义内部审计,即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组织价值增加及组织运营效率提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选取系统、规范化方式有效评价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对其效率全面提升,进而为组织目标实现提供可靠依据。
二、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日益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实现企业目标中风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必须做好管理及控制风险工作。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条件下,利用风险分析、评估等方式,内部审计组织可进行审计计划与具体项目审计模式加以确定,还可通过相应方式达到风险管理的作用,该流程对企业管理者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关键性风险性质及时了解,并对出现的风险原因加以确定,进行风险排除、防范等策略的制定;
第二,对各类风险及收益战略决策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各类投资、筹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有效控制风险严重部门或阶段,并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方针等制定提供依据。
2.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在缺陷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账项基础及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这两类审计模式因自身固有缺陷导致内部审计审计效率低、审计结论可操作性不足等。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应用中,受审计单位会计记录与其相关凭证审查为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对会计金额验算、转账事项核对等极为重视。但此类审计方法只在规模小的企业适用,如企业规模较大,则其内部审计将存有较大缺陷,如审计效率不高。会计事项为账项基础审计的主体,在会计事项审查前提下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下,具有较大工作量,且审计环节阶段、步骤划分不明显,要求在审计工作实施前期,应对各项会计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如受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总账、明细表等,如财务报表结果产生的过程、原因不能得到审计人员重视,就无法将审计重点凸显出来,此时审计效率将大幅度降低。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条件下,内部控制审查为内部审计人员一直关注的重点,利用计划制定进行相关测试,如符合性及实质性测试等,以此科学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且将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提供给管理层。但此模式缺陷较多,无法达到内部审计的目标,更与管理者需求不符,其主要内部缺陷主要为审计结论与企业目标不符。该模式下,审计目标通常以受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而不是以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为主,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主要以制度自身控制实施评价,而非以经营目标实现进行控制措施评价,此时审计工作将产生极大误差。
三、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及措施
1.辩证的认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科学性与先进性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但其本身科学体系并不完善,理论支撑也不充分,在审计实践应用中有力的印证极为缺乏。为此,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还没有全面使用制度基础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基础极为缺乏。基于此,应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思想逐步引入及进行有效尝试及运用,进行以风险评估为主体的审计程序开发。除此之外,还应对账项、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的功能加以重视,毕竟账项基础与制度基础为风险导向审计得以发展、改善的基础,即便市场经济风险较多,现代审计对风险导向审计加以重视,但注册会计师只有充分了解、评价受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才能对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程度等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向高风险审计范围内集中全部审计资源,测试执行细节,尽可能达到审计风险减少的目的。为此,在现代审计工作开展中,要求必须具备风险导向审计意识,不能只看到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就只重视此类审计方式,更要在做好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前提下,强调风险导向审计。由此得出,我们必须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辩证地认识,其内部审计理念需循循渐进的获取人们的认可,在审计工作中对其体系加以完善及做好各项推广工作。
2.探索与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
开发科学有效的审计程序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向审计工作全面落实的保障,特别是对单位经营风险评估程序。利用对企业内外部现状的分析及有效评估,在审计程序内进行准确判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审计风险管控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探索及完善中,可通过以下几步进行,具体如下:
(1)内部审计年度计划的制定
审计项目风险评估是开展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审计项目选择的前提条件为风险的程度,为此,必须进行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可根据4个阶段进行计划制定,如下:
第一,可供审计项目和风险因素的确定。有关政策、程序、成本中心、信息系统等为构成企业可供审计项目的主要内容,审计项目可以有一个内容构成,也可有若干内容构成。通常情况下,如企业规模较大,内部审计组织的风险评估对象往往为分公司,本文就是根据企业分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审计项目的确定。
风险因素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受审计单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的标准事项。员工工作能力、财务及经济状况、竞争状况等都是风险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按照审计具体现状内部审计部门可对其以上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化选择,并将其作为受审计单位风险水平的风险因素。
第一,项目风险评估。因对受审计单位或项目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量大,各个因素之间关系又极为密切,对项目风险进行直接评估难度较大。为此,可选取层次分解的方式先将一定量化方式融入,随后分解审计项目风险评估,、以此进行审计项目审计次序的确定,最终进行审计计划编制。
(2)项目审计
相比民间审计,此环节审计极为类似,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环节不仅需通过审计风险要素关系、审计风险模型对主要审计范围加以确定,还需在审计环节对审计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了解,并对风险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将管理风险的科学、规范性建议提供给审计报告。与我国内部审计国情相结合,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如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及报告阶段。
3.内部控制评价新模式的建立
首先,内部控制自评。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协助下管理人员可合理性、有效性地对其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评估,随后按照评估进行审计报告地提出,操作由管理者进行。利用内部控制自评能够对现阶段管理控制存有的问题进行充分反映,以此对管理责任加以明确,进而确保内部分工明确,保证所有人员都能对自身职责更好地履行。
其次,通过网络信息进行动态评估的开展。企业风险评估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风险数据收集,内部审计人员利用收集等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资料进行风险评估,以此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并通过相应指标进行风险评估。量化企业风险是数据库法的主要优势,其能够进行预警功能的发挥,为及时找出企业内部问题提供便利,进而实现风险防控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为我国审计行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比传统内部审计方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具优势,将其广泛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为审计双方带来更多利益,为其权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吕济娴.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以新希望公司为例[D]. 河北经贸大学 2014.
[2] 赵丽芳,张伟. 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活动(系统)的再确认与咨询[J]. 会计之友. 2011(10).
[3] 毕秀玲,刘昂.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问卷调查分析[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03).
[4] 唐振达. 对风险导向内审模式的探讨——基于“XX舞弊案件”的案例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2).
[5] 宋毓. 国有企业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6] 谌小红,刘正军.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