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 谢颖
摘 要:以六年来(2011~ 2016)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微课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趋势和不足,以期为今后的微课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国内研究;综述;前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96-02
1.引言
胡铁生(2011),黎加厚(2013),焦建利(2013)及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2)认为“微课”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考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学习针对性强(胡铁生,2011);(2)生动活泼、短小精悍。“微课”程视频长度在 5 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李玉平,2012);(3)操作简便、查看自由,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自主学习(李巧芳,杨文美,2013)。
截止2016年2月,在2011年-2016年的近六年里,公开发表关于MOOCs的文章共228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64篇;2011年公开发表关于微课的文章1篇,2012年发表1篇,2013年发表5篇,2014年发表59篇,2015年发表93篇,2016年发表3篇;2015年是微课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年。本文从研究的研究方法、基本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这几个点实践总结了这一课题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在这一基础上,点出了此领域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微课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2.文献分类标准以及检索范围
本文选取了2011~2016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学》《中国远程教育》《外语电化教学》上有关微课的文章共四十篇。文章的分类与统计主要根据下列标准进行:
(1)根据国内微课研究,以确定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进行分类。实证研究计划,系统收集和材料特性,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统一分析。而不是实证研究,研究在材料研指的是由系统收集的材料为基础,包括个人的想法,操作和理论反思的描述等。
(2)根据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按了解国内微课研究在研究对象上的倾向性。
3.微课研究的现状本文通过上述分类标准对所检索的研究文章实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3.1 目前的统计显示,非实证研究占据主要研究方法,大约是全部研究方法中的85%。所以我国微课研究方法的分布是以非材料和非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实证性研究方法为辅,并且实证研究仅仅出现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中。
3.2 微课的研究对象内容广泛,涉及高校、中小学。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研究最多,占87%,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占13%。
4.微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近年来,许多学者多次呼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当定量和定性结合在一起,非材料的研究和实证研究应当相互结合和共存。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微观主体课程的思考上,注重于介绍了相关理论或研究方法,因此得不出强大到令人信服的结果。对于微课实证研究,只有15%多为调查问卷采用的研究方法,但是这样也不能够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如问卷设计是SPSS处理合理;是否应诉主体的目标;研究的样本足够大)。与此同时,如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统计方法,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手段没有用。为了加强说服力的结果,建议使用方法或投机性的实证研究,结合实证研究方法。
4.2研究对象不平衡目前在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身上集中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研究,而对于中小学生和研究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研究人员目前多集中在大学老师群体中,对于他们来说取样和数据分析并且进行实证研究相对更加简便一些。所以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向中小学生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研究生身上集中一些。
5.未来微课研究的展望
回顾微课研究的历程和对微课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来看,未来研究的重点将转向于在微课理论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未来随着研究深入的教学改革如何实现等,这方面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青昧,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主流模式,在势头上取代了理论探讨方式的研究。另外与此相反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性研究和总结性研究已经大大的下降了。现今的研究模式主要建立在数据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实验性的实证研究也会越来越多的,成为主流的研究模式。
(2)研究对象上,对研修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的有目的性的针对性研究将会进一步加强。随着研究队伍的扩大,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群体的研究将越来越多。
(3)目前研究内容更多的集中于英语专业的教学上,未来将会扩展,进一步扩大到非英语专业的更多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蔡旻君等.“影子教学”应用于微课的设计与实现——以八年级物理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
[2]陈智敏等.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 [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3]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4]马凤娟,吴鹏飞.微课资源本体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10).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4(1).
[7]李晔,赵冬梅.《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师话语调查及其教学效用分析——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样本 [J].外语电化教学,2015(5).
[8]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
[9]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6).
[11]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
[12]李少梅,罗喆.微课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 [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13]李晓东,曹红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
[14]苏小兵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15]唐烨伟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 [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16]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 [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
[17]魏江明等.我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作品研究综述——基于内容分析法 [J].中国远程教育,2014(10).
[18]王蕾,李俊.微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内容分析视角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J].现代教育技术,2015(6).
[19]王同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20]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 [J].中国远程教育,2015(4).
[21]谢永朋,徐岩.微课支持下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J].现代教育技术,2015(7).
[22]杨永林等.从“慕课”到“小微课”,看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 [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23]周丙锋等.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 [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24]张青妹.多模态微课的符号间关系与意义共建 [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25]朱京,苏晓军.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J].外语电化教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