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岩 程海东
摘 要:心理资本是在积极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学概念,指一个人在成长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是个体心理优势的整合。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而促进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52-02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概述
心理资本是在美国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路桑斯(Luthans,2002)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侯二秀等,2013)。李林英等(2011)在国内首次提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概念,她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在人生发展特殊阶段所具备的积极能力的总和,这些积极能力可以通过有效测量和开发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肯定和成就。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五个维度,具体表现为:第一,自我效能。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能否胜任或实现既定目标的自我感知程度。第二,乐观。学生在不定的情境中对未来的积极期望。第三,靭性。学生在挫折状态中依旧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信念和行为,最终取得良好的结果。第四,感恩。学生具有感恩意识,能够对社会做出积极的反馈和回报。第五,兴趣。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觉察到的事物的喜好和参与程度。并且她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具备相对稳定的类状态的属性,可以通过投资进行开发,具有可测量性,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肯定并获得成就。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性别差异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韧性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而在心理资本总体、希望和乐观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即男女生水平相当(付立菲等,2010;李林英等,2011;方必基,2012)。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女生和男生有着不同的性别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是弱势、顺从和体贴的,而男性则是坚强和勇敢的(徐大真,2003)。这就使得人们会潜意识地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拥有更多的优秀品质,在面临困难、挫折或者挑战时,男生会比女生更加自信、坚强和勇敢,而这种潜在观念的暗示使得男生在这些优秀品质方面不断得到强化,而女生则相对较差。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专业差异
相关研究(付立菲等,2010;李林英等,2011;方必基,2012)表明:从学生专业角度来看,在自我效能和韧性两个维度水平上,文科生均低于理工科学生。一方面,从专业学习和训练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专业学科内容学习和训练的影响,理工科学生在客观理性思维方面要由于文科生,当面临困难挑战和挫折时,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面对和分析问题,而文科生则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在某种程度上对自身产生质疑。从认知方式的角度分析,理科生偏向于场独立型,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方法,面对困难和挫折仍然能够保持理性。而文科生则偏向于场依存型,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则较容易产生心理动摇,相对于理科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低,尤其缺乏自我效能感和韧性。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人口学差异
李林英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还呈现出重点学校的学生高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党员学生高于非党员学生,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非独生子女学生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城镇生源的学生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等的特点。 由于受到地方文化和教育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高校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
(四)大学生心理资本能够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关系领域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探究,研究结果均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负向预测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并且能够在其它变量对心理健康指标的消极影响中起到减缓式的调节作用。李林英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消极心理症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付立菲等(2010)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孟林等(201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呈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心理资本能够在学习压力对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措施
综合以往研究,心理资本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本文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根据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特点开展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是普遍性的教育,同时也应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干预提升总体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差异性,应该重点提升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因此,另一方面,要对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例如,从人口学角度,可以针对女学生、贫困学生、单亲学生、离异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干预;从年级角度,可以针对新生、老生和毕业生分别进行干预;也可以根据学生所面临的任务,针对大学生适应、学习、就业等进行干预。
第二,分阶段、分主题开展团体心理干预,促进学生心理资本发展。方必基(2012)的实验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干预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对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众多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所进行的实践也证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并且随着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团队心理辅导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可以为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提供指导。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年级差异特点,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重视不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的递进式发展。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和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并且在干预的方法和程度上体现递进式的特点。
第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心理资本。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心理干预的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包括:心理讲座、心理剧、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等。同时,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主动、乐观的人文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资本培育环境。心理干预也应借助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和韧性,甚至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中设置心理资本培养课,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心理资本的理论和提升方法,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资本的自我探索和提升,培养乐观心态,提升心理资本。
第四,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创新提升心理资本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地将心理资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贯彻到工作中,并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发展的心理资本培养思路和方法。同时,由于目前大学生心理资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研究的成果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的实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此领域展开学术研究,尤其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于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策略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林,杨慧.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节作用——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 (1):47-53.
[2]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8.
[3]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8-152.
[4]侯二秀等,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13,19(1):72-75.
[5]方必基,刘彩霞等.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教育评论,2014,10: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