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先红 罗孝贵 李健 洛绒泽仁 刘显福
摘 要 黄芪是我国常用的滋补中药材,介绍了黄芪的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技术,并展望黄芪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黄芪;栽培技术;市场前景;甘孜州
中圖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3
全世界黄芪属植物约有2000种,主要生长在北温带,我国有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的吉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列为上品,具有抗炎、降压、镇痛、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对心肌和脑缺血的保护等作用[1-7]。西南地区黄芪主产于甘孜州,甘孜州黄芪种类多,以理塘黄芪最为有名。理塘黄芪是甘孜州道地药材,因主产地在理塘县,故称理塘黄芪[8-10]。理塘黃芪以质量好而畅销国内外,深受欢迎,在价格上比其他黄芪要高出10~15元/kg。正是如此,近几年来长期大量采挖使野生理塘黄芪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为保证黄芪药用资源的持续利用,黄芪栽种技术必须深入。
1 生物学习性
黄芪根粗壮、直,表皮暗褐色,荚果梭形,膨胀,长20~22 mm,宽约5 mm,密被黑色柔毛,果颈稍长于萼筒,1室,有种子5~6颗。花期7月,果期8-9月[1]。理塘黄芪多生长于海拔3700~4400 m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土壤多为暗棕壤土,pH6.5~7.5。黄芪具有喜冷凉、耐旱向阳和怕涝的习性,在黏重、贫瘠、低洼易积水地不宜生长。甘孜州种植黄芪应选择海拔3400~4000 m的高寒、向阳、冷凉的理塘、稻城、巴塘、新龙和雅江等地区。
2 栽培技术
2.1 采种
9-10月份时,于黄芪自然生长区选择籽粒饱满、健康的植株采种。采收时应注意种子成熟度,果荚变为褐色即可采收。黄芪为豆科植物,花为腋生总状花序,开花不齐,种子成熟度不一致,应多次分批采收。采收时将果荚一起采回,晾干脱粒,去除杂物,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2.2 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外壳坚硬,种子吸水性差,具有硬实的特
性[11]。据调查,一般情况下硬实率达到35%~65%,饱满硬实的种子的发芽率低于25%。黄芪的出芽率低、出苗不整齐与种子硬实有直接关系,常采用温汤浸种、机械处理、硫酸处理等多种处理方法打破种子的不透性和减少或控制硬实种子的产生。机械处理难以掌握不损伤种仁的度,而硫酸处理具有危险性,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建议采取温汤浸种处理。温汤处理就是在播种前,把种子置于40~50℃的温水中浸泡,待水冷后,倒掉冷水,反复用温水浸泡,待外皮破裂或变软时即可播种。应注意:处理好的种子一定要播完,若无法播种完则需要晾干保存,否则2~3天就会发芽,影响出苗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种子置于40℃的恒温浴锅中浸种8h,种子膨胀率可达到87.5%。
2.3 选地与整地
黄芪忌湿,湿度大、贫瘠的黏土或砂土均不适宜种植黄芪。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背风向阳的砂质壤土种植。选地后,于冬前深翻40~45 cm,每667 m2施厩肥3000 kg左右。栽种前耕细整平、作畦,畦宽1.2 m,畦间留40 cm作业道,四周开好排水沟。山坡地可不作畦。
2.4 繁殖方式
2.4.1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主要针对种子不易采收到的野外黄芪品种,用作种源。于10月下旬土壤冻土前采挖野生黄芪根茎,从芦头下5~8 cm处切断,带芽的根茎作种,老根晒干后出售。切后稍晾干待伤口愈合即可栽种。栽种时按照
30 cm×25 cm株行距穴栽,穴深15 cm,注意芽头朝上,不可露出土面。栽后压实,再覆土5~6 cm左右。浇透水即可。
2.4.2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黄芪的主要繁殖方式,可直播和育苗移栽,大面积栽培以直播为主,小面积栽培采用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育苗在春夏季进行,撒播或条播。撒播时,直接将处理后的种子撒在平畦内,覆土2 cm,每667 m2用种15~20 kg;条播时行距15~20 cm,每667 m2用种10 kg。苗期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清除杂草。甘孜州适宜种植黄芪的地区冬季温度极低,不适宜秋栽,一般在育苗后第二年清明节后雨水来临时移栽。选择根条长,粗壮,无病虫害的优质苗穴栽,株行距
20 cm×25 cm,深10~15 cm;栽后压实,浇定根水,并适当遮阳,以利成活。
大田直播。甘孜州地区春秋两季土壤干旱、气温低,播种难保全出苗,应采用夏季播种,地温高,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一般在6-7月时播种,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20 cm,沟深3 cm,每667 m2用种量2~2.5 kg。
播后覆土1.5~2 cm镇压。穴播按25 cm×25 cm穴距挖穴,每穴3~5粒,覆土2.0 cm,然后踩实,每667 m2
下种量1~1.5 kg。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干旱,半个月即可出苗。苗期加强管理,苗高5~10 cm时,结合中耕除草间苗,苗高15~20 cm时定苗,条播的株距在25~30 cm,穴播的每穴留1~2株壮苗。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无论是大田直播还是育苗移栽,黄芪要勤除草,否则易造成草荒。大田直播的黄芪幼苗在第一年生长缓慢,田间密度稀,植株未封行,杂草生长快速,应及时除草松土,避免杂草争抢营养。苗高5~8 cm时第一次松土除草,以浅除为主,切勿过深,除草过深会使土表失水严重,易造成幼苗死亡。在定苗时第二次除草,以后结合中耕培土除草2次。第二年在黄芪出苗后、旺盛生长期除草2~3次。育苗移栽和根茎种植的黄芪每年在生长季节期除草2~3次,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2 施肥
黄芪喜肥,在地力不足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植株瘦弱、叶色变黄,需要追肥,每667 m2施入磷肥30 kg,施肥
应结合培土,以防止肥料散失。若遇干旱,结合浇水、培土进行。一般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施肥2~3次,生长旺盛期7-8月时,适当叶面喷施硼、钼微肥;冬季倒苗后每667 m2
施用厩肥2500 kg,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
3.3 排灌水
黄芪在种子发芽期和开花结荚期期需水量大,幼苗期和返青期需少量多次澆水,开花结荚期适量浇水。其他时期不遇特别干旱,不浇水,保持土壤表面稍干就可。若遇特别干旱的年份,应在早晚各浇1次透水。雨季来临前,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3.4 打顶摘蕾
打顶摘蕾可提高黄芪产量,减少地上部分养分消耗,加大根部养分储存,应在7月底前打顶。黄芪一般第二年孕蕾开花对植物根部营养物质积累不利,除留种的植株外,在现蕾时将其摘除,可以提高产量30%以上。
4 病虫害防治
甘孜州黄芪适宜栽培区域为高海拔,气温低,降雨量少,发生病虫害较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防治。
5 采收、加工与贮藏
根茎种植的黄芪一般作种源用,不作种源用第二年可采挖,种子繁殖的黄芪以3~4年采挖为宜,过早采收质量受影响,过晚采收影响效益。采收一般在秋季进行,待地上植株枯萎时,先割除地上部分,再深挖根部,注意不要挖断主根和伤到根皮,以免影响质量。根部挖出后,洗净泥土,切去芦头和须根,晒至半干,再将根理直,分等级,捆成小把,晒至全干即可。
6 市场前景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具补气固表利水、养血生肌脱毒之功,已成为人们药用、食用的常用药材之一,黄芪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黄芪近年来价格一直呈快速上涨趋势,2008年8元/kg,2014年16元/kg,2015年35~40元/kg,市场前景极好。甘孜州的黄芪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由于无病虫害,以质优、生态享誉国内外,种植黄芪在质量、价格上比其他产区有极大的优势,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证了黄芪药用资源的持续利用,也是对野生资源的一种保护。
参考文献
[1]吴师竹,贺正全.黄芪类品种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6):24-27.
[2]张丽敏,贺永贵,伊红丽,等.黄芪甲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160-162.
[3]耿长山.黄芪的免疫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62-64.
[4]史婉璐,王紅秋.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52.
[5]袁红霞,陈艳春.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8(5):397-400.
[6]李冬方,何小丽,都基莎,等.黄芪多糖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13(3):586-587.
[7]胡凤君.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1):80.
[8]杨庆珍,刘德旺,王冬梅,等.黄芪生态型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2014,45(16):2395-2399.
[9]孙莉嫚,徐凯节,梁健,等.梭果黄芪与黄芪化学成分的串联质谱分析[C].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2010.
[10]谢小龙,王溪森,赵利,等.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23.
[11]郑天翔,陈叶.黄芪硬实种子的破除方法研究[J].种子,2016,35(6):90-9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