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探讨

2016-05-30 02:18华明亮
未来英才 2016年12期

华明亮

摘要:计算机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那这些学生即使学习了课程理论,之后也难免出现不会操作应用的尴尬。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构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且能养成并掌握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本领,同时还能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提高其实践操作应用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实用能力;培养探讨

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培养具有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摆在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拟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1、重视不足,实践教学发展偏废。对于实践教学来说,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知道其存在的意义,但就目前的计算机教学和管理来说,学校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实践教学青黄不接。在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支持,需要专业教师授课,这是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对初中学校的投入不够,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够,造成缺乏专业技能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实践器材,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建设计算机教学实践室。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计算机教学形同虚设,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革新缓慢,教学方法发展滞后。计算机实践教学一般掺杂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之中,多数实践教学以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这样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然后老师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充当听众、看客,实践中老师很少考虑学情,也很少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具体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课成了模仿课,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灌输式的、格式化的、复制式的,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说的要领模仿老师的操作,至于为什么这么操作,学生一无所知,只知道跟着老师的讲授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老师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定位就是服从,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探究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多大作用。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按照教材开展本本主义实践,教学设计不太合理,没有整合教材和学情,教师只求完成教学任务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用教学的方法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性、直观性、先进性为特点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情境。它一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可使学习者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内容,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试听结合,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可达90%以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光、色、影于一体,形声并举、音影同步、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可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生动新颖的感性刺激,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情,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愤悱意识,迅速感悟事物真谛,把握对象规律。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一课中,我首先利用计算机展示了老师和以前学生用幻灯片创作的优秀作品,学生很快被漂亮的背景,好看的动画,亮丽的色彩吸引住了,接着我提出了任务“同学们,你们能用它为同学好友制作一动感的节日贺卡吗?”由于多种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了刺激,并且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学习变成每一个学生内在的需求,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过程,大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性、直观性、先进性为特点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情境。它一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可使学习者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内容,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试听结合,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可达90%以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光、色、影于一体,形声并举、音影同步、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可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學生多种感官受到生动新颖的感性刺激,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情,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愤悱意识,迅速感悟事物真谛,把握对象规律。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一课中,我首先利用计算机展示了老师和以前学生用幻灯片创作的优秀作品,学生很快被漂亮的背景,好看的动画,亮丽的色彩吸引住了,接着我提出了任务“同学们,你们能用它为同学好友制作一动感的节日贺卡吗?”由于多种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了刺激,并且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学习变成每一个学生内在的需求,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过程,大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指导学生实践与应用。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往往是重理论,而把实践操作当作一种调节,这种理论和 实践的脱离,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着力服务于学生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创新,注重实践,特别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课堂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员参与,学生发现问题时,不能只简单给予解答,而应鼓励其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去创新,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掌握应用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当然,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总结,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以提高课堂效率,成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