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

2016-05-30 00:09秦青军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农村中学

秦青军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势必产生许多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的学生,即留守学生。本文浅析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 留守学生 教育初探

留守学生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西部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形态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也是不容易发觉和影响深远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自卑

边远山区很多留守学生自小便离开父母,长时间缺乏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缺少父母强有力的保护。这一类学生表现出来的是胆小、懦弱,遇到点难事就不求上进,是老师学生的“懒学生”。

2、寂寞无聊心理

事实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回到家中大多面对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交流、沟通上存在代沟,在心理上存在情感差距,回家也无法找到倾述对象和真正能够排忧解难的亲人,造成亲情及爱的缺失,因此留守学生回到家中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里寂寞无聊。

3、强烈自保心理

留守学生有一种是“虚伪学生”,这类学生心理极端敏感、脆弱,对于老师、监护人一面想寻求庇护,害怕失去可依赖的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对老师及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4、标新立异心理

留守学生由于爱的缺失,他们感觉自己常常是被漠视的群体,因此他们急于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因而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表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因此他们在上课时故意高声大叫,或者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故意违纪,做一般学生不该做、不敢做的事,以期达到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的目的。因此,这类学生是学校典型的“问题学生”。

二、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原因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者被寄宿有亲戚家甚至自己独自在家,与父母较少交流和接触,父母最多间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因此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父母外出务工,必然回家的次数就不多了,这些家庭的学生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有学生刚进校,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学习跟不上。留守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无人倾诉,和监护人存在沟能上的障碍。

2、学校方面

学生的健康成长,归根到底还是教育问题。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其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较强;社会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主体较为广泛,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

3、自身方面

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助。父母由于常年有外,总觉得有愧于学生,因此经常给学生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学生过分溺爱,导致学生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4、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在生活学习中,他们没有合适的倾述对象,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压方法,进而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缺乏公共意识等心理障碍,遇到问题后往往退避三舍,或者模仿电视、网络上的场景场面,玩酷、耍帅,或通过暴力进行自我保护。

三、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农村留守学生现象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这一代打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社会代价,如何做好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1、务工父母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亲子教育。

务工父母应明确“孩子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事,孩子的教育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父母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其次,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每个父母亲应该主动学会家庭教育这门课,学会如何当好一个家长,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学习有效教育孩子的技巧、方式和方法,改变目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

2、调整国家政策,解决外地民工就学问题。

鉴于父母在学生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设法解决民工流动子女受教育问题,通过修改户籍、借读等方面的政策,减免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创建门槛和收费标准,扩大供民工选择的教育资源,最终使子女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最优的家庭教育模式。

3、学校重视留守学生,给予偏爱,给留守学生构建温馨家园。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的比例呈有增无减的趋势,作为承担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学校应把留守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注,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定留守学生监管方案。开展丰富多彩、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学生的特长,给予留守学生以“偏爱”。

4、政府助力,建立和谐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共建留守学生监护体系。

政府助力,清理学校周边的不良风气,把娱乐设施向距学校较远的地区进行规划。政府牵头,学校搭桥,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学生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让我们把爱的目光投向那些缺失亲情的留守学生,对他们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能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旭东、吕火明.关爱农村留守学生.[N]北京日报

[3]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

[4]时勘、王鹏等.中学生适应性学习模型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农村中学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职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班级管理策略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