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海燕
摘 要:农业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想要快速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后盾。乡村景观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创新之路,在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约束、资源约束以及竞争压力的现阶段,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有效融合,那么就能够科学地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优势,为农田水利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该文围绕融合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展开讨论,概述了农田水利以及农村景观,并讨论了融合这两者的有效方式,希望能够为多样化农田水利设计、科学规划乡村景观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 乡村景观 创新融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016-02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发展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但隐藏的巨大潜能还未被尽数发挥。众所周知,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是农村特有的“经济发展优势”,因此,相关人士在发展农田水利的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出这两者的优点,在增加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为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创造条件。
1 概述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一词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年间,我国的相关律法就已经对之有了较为详细的规范。农田水利的发展为我国的农业文明以及农业文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是奠定我国农业大国基础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涉及的内容比较的多样,如,蓄水、供水、防洪、排水、水土保持等基本建设都是农田水利的范畴。农田水利的目的是想要利用灌溉、排水等一系列手段,调整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改善农田水利分布,尽可能地防治、减少气候灾害(旱、洪、涝、盐、碱等),与我国农村的“三农发展”关系紧密。
2 概述乡村景观
从广义角度来看,“乡村”是除了城镇规划区域以外的人口大量聚集的所有场所;狭义角度的“乡村”范围比广义角度的“乡村”范围有所缩小,从中剔除了“不具备经济开发性质”、没有人类活动或仅有少量人类活动的荒野区域,现阶段人们所研究的乡村景观规划都是狭义角度的“乡村”。
人类社会的各种景观都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长久作用下形成的产物,乡村景观亦不例外。乡村景观应该包括3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与乡村景观相关的生产;第二,与乡村景观相关的生态;第三,与乡村景观相关的生活。正因为此,乡村景观也可以被划分为自然景观、与生产相关的景观以及与生活相关的景观。而在与生产相关的景观范畴之中,农田水利生产是重中之重。
3 融合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方式探究
山川丘陵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最主要场所。山川丘陵地带自然风光秀丽,有着发展乡村水利旅游的丰厚物质资源。因此,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以及乡村景观文化融合,那么一定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该文结合笔者浅陋见解,提出两个大方向:第一,与工程景观的相互融合;第二,与文化景观的相互融合。现展开详细的论述。
3.1 与工程景观的相互融合
3.1.1 从农田水利功能角度出发,融合工程景观
农田水利隶属乡村景观中的生产相关景观,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以及属性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将农田水利景观划分成不同的景观单元,如,灌溉景观、取水枢纽景观、田间排水景观、雨水排蓄景观、水工建筑景观等。利用不同的景观单元可以方便人们清楚地观赏到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工程景象。例如:在取水枢纽景观单元,人们可以观看到堤坝、泄洪建筑物等;而在灌溉景观单元中,人们又可以看到分水闸、渠道等。值得一提的是,从农田水利功能角度出发融合工程景观这一思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成功案例,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莫过于“苏堤”的修建。苏堤横卧于西湖之上,充分地利用了景观水利以及人文水利,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营造了良好的风景环境,更为清淤提供了条件,打造了独特的西湖“内、外湖”。
3.1.2 充分利用水体形态,合理划分水景空间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被研究、设计的对象其实是水体。利用水利工程圈定水体的边界、规范水体的流动、改变水体的存在区域,人们可以在解决水体危害的同时,更加自主地改善自然环境,补偿自然,使自然之中的水景空间能够展示出更为美妙的一面。
(1)静相的水体空间。
顾名思义,静相的水体空间是静止的水。这种空间的形成可以利用拦河筑坝,储蓄江海湖泊等,以形成大面积的静态水体。静态水体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宁静而祥和,利用静态水体,人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体周围的景物倒影,水体空间的层次感得以强化,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人们因此更容易进入美妙的想象空间。因为水中倒影会随着四季景象的变化而出现不一样的时空变化,加上光线的反射、折射等,静态水的表面也会出现波光晶莹、色彩缤纷的景象,让观赏者流连忘返。在打造静相的水体空间时,应该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丰富水岸景观元素上,如,水岸植物、假山亭台等,优美的水岸景观元素能够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进而构建出具备特色的静态空间景观。
(2)动态的水体空间。
与靜相的水体空间相对,动态的水体空间由喷管、泄洪等水利工程形成,因此,水体始终处在动态的环境之中。动态的水虽然不能让人感受到宁静,但却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激动等愉悦心情,对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情感发展等能起到非常好的诱导作用。动态的水体景观可以依据动水的不同类型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最常见的包括流水景观、落水景观以及喷水景观3种。流水景观中的水体可能是平缓的水,也可能是激荡的水,形成的方法可以由灌溉设施形成,也可以由田间排水设施形成,还可以由水利工程下游生态用水形成,只要保证设计规划的合理性,那么都能够形成美妙的动态水体空间。相对于流水景观来说,落水景观更具备恢宏壮阔的气势,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水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瀑布、跌水。从本质上来讲瀑布和跌水都是指水体从具备较大台阶落差的高处跌落至低处所形成的恢弘壮丽自然景象,想要构建落水景观,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型水库的泄水过程。喷水景观主要包括喷灌、微灌形成的喷水景象,喷灌和微灌是乡村特有的喷水景观,因为能够满足节水灌溉的需求,所以,比城市之中单纯观赏性的喷泉形式更具备特色。
3.2 與文化景观的相互融合
人们常说“水为生之源”。人类的诞生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人类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水。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的经济水平高,生活也更具优越性。水是人类文明、文化孕育的场所,因此,在开发农田水利景观资源的时候,非常有必要深入地挖掘农田水利本身的文化,将农田水利景观的非物质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在融合农田水利与乡村文化景观的时候可以从如下3个角度出发。
第一,与农田水利工程相融合。水利工程的完成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前期的规划施工还是后期的运行管理都需要科学与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因此,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图片、文字等,向游客展示农田水利工程的流程,向游客阐述所使用的先进科学技术,不仅丰富了游客的知识面,对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与农田水利文化相融合。水是发展农业的命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深谙“天有不测风云、靠天吃饭不长久”等道理,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古人修水库、开渠道,借天时地利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的问题。我国有着丰富的农田水利文化,如,20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使我国广大人民受益。因此,如果能够将农田水利文化与水利工程相融和,以文化为核心,向游客展示我国悠久的水文化,不仅能够增添农田水利的吸引力,也更能激发游客们的情感共鸣。
第三,与农田水利地域文化相融合。我国地广物博,农田水利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区域有着各自特有的地域文化。将农田水利与农田水利地域文化相融合,充分展示各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对于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维护农村特有的风土文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都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农田水利的发展可能会对乡村景观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在设计、落实农田水利的时候,一定要走均衡发展路线,如此才能够真正地发展农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锐.试析农村小城镇建设中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融合方式[J].低碳世界,2016(6):95-96.
[2] 李慧,孟德明.试析农村小城镇建设中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融合方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225,229.
[3] 王艺憬.成都平原乡村景观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4] 史静静.村级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方案研究[D].扬州大学,2013.
[5] 刘宁.浙北平原乡村水系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