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再生稻,种一茬,收两回。就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同时还能省去犁田、育秧、插秧、收割等一系列成本,农民自然觉得“划算”。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稻谷品质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头季稻能提前上市,满足人们对新米的需求,在消费者眼里绝对是“卖点”。
“这片示范田的再生稻Y两优9918一蔸不止12穗,而且粒粒饱满,千粒重估计也不低于23克。”10月18日,在湖南省再生稻现场观摩培训上,湖南省农委副主任黄其萍顺手俯身扯起一线稻穗,细细数完之后又掂了掂谷粒说。
“是呢,这片田里的再生季水稻平均每蔸有12.5穗,每穗实粒达63粒,千粒重有23.5克,田间理论测产亩产达306公斤,加上头一季每亩720公斤的产量,一种两收达到亩产1026公斤。”参与示范的穗穗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少华介绍。
再生稻是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重点部署推广的三项技术之一,今年在全省50多个县已发展75万亩。多年来一直力推双季稻种植的湖南,为何开始着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给出了答案:再生稻,产量较一季稻增加,投入较双季稻减少,在“一加一减”中产生了种植效益,完全符合当前“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农业发展总要求。
加法:再生季亩均产粮200公斤 农民亩纯收入增400元
“一种两收的再生稻能让亩产轻松过吨,我对种田又多了份信心。”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再生稻的胡少华坦言,由于粮价走低,而稻谷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不少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的合作社都动了“双改单”的心思。
湖南是水稻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水稻总产量稳定在600亿公斤以上。尽管今年湖南未对粮食产量设硬指标,但在湖南省农委主任刘宗林看来,湖南必须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把湖南省粮食生产的产能调减了、优势调没了。
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湖南省实现水稻生产稳粮增收、节本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黄其萍介绍,再生稻种一季收两季,能在一季稻区增加半季产量,在“双改单”区补回半季产量,在灾年灾区可减灾补损。若栽培技术到位,头季机械收获后,再生稻亩均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湖南省一季稻有1800多万亩,若其中有800万亩以上排灌便利的耕地适合发展再生稻,则年可增产稻谷16亿公斤以上。
据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登魁测算,目前湖南省再生稻的再生季亩生产成本100元左右,亩平均产量200公斤,亩纯收入可增加400元左右,全省若发展800万亩再生稻,则稻农可增加纯收入32亿元。
减法:较双季稻亩均成本降低700元 农药化肥用量减半
“过去缺乏好品种、好技术和劳动力,再生稻种植渐渐退出农田。”湖南省湘乡市农业局局长刘建和说,“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机械化生产,种起来省工、省力,农民乐意种植,再生稻得以‘重生。”
与种植双季稻比较,再生稻实现了“两减”:一是生产成本减少,二是农药化肥减少。刘建和说,算“成本账”,一亩再生稻能省去收割成本120元、犁田100元、育秧100元、插秧120元、农药100元、肥料50元、作业120元,合计降低成本700元,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而算“生态账”,再生稻能够直接节约近一半的农药化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介绍,一是由于再生季期间的气候温和,利于稻米品质提升,且田间病虫少发,生育期又短,基本不用施农药,生产的稻米品质好、更安全。二是再生稻生产能防治农户焚烧稻草,利于稻草还田及改善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用养结合。
“农药化肥减少,耕地质量改善,这是再生稻品质的根本保证,也将成为再生季稻米的最大‘卖点。”唐启源说。
做好“加减法”品种选育很关键
“虽然水稻的再生性很强,但不是所有的水稻再生都能叫作再生稻,再生稻的再生季必须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和效益。”唐启源说,再生稻增产增效潜力大,但其推广仍有困难,需要逐步解决。
“最大的难点在于品种筛选力度不够。”刘登魁解释,由于我国对再生稻品种没有进行专门选育和审定,因而在生产上缺乏适宜的品种。
近两年,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和省农委粮油处共同协作,加大了全省再生稻的示范力度,并从生产实践中选择出Y两优9918、黄华占、准两优608、深两优5814等品种用于生产,整体表现不错,但也出现了部分品种生育期偏长、不抗倒伏、综合抗性及米质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今年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联合湖南恒德种业等20余家致力于再生稻品种选育的种业公司,开展了品种筛选工作,初步筛选出了10多个苗头品种,将适用于再生稻生产。
“再生稻中有‘加减之道,在推广再生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做好‘加减法,多一些真服务,少一些瞎指挥。”刘登魁说,农技推广部门要以农民脸上的表情来评判自己的工作,凡是受种粮大户、广大农户欢迎的,就要总结、完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