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云
【摘 要】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策略有很大关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加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三要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新课改要求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减少被动学习方式。四要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五要明确在教学力量有限的条件下,更重的任务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扎实掌握语言基本技能。
【关键词】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指导研究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讲“是什么”,而从不讲“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在课堂上提问题,只是机械地记笔记,课后机械地背笔记。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并且缺少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和家长,需要老师帮助安排学习,需要家长监督与管理。第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制定合理的自我学习计划,也不能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等。第三,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这里的学生比较害羞,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知识。同时,老师也很少创设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环境。
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策略有很大关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理解、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其次,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學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如在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就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二要加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工具应该多样化,不应只限于黑板。研究表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网站来学习英语,现在发达的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要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新课改要求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减少被动学习方式。比如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四要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比如: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偏重语法的教学,而应把语法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英语素质为前提,合理安排时间,开创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教学。
五要明确在教学力量有限的条件下,更重的任务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扎实掌握语言基本技能。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运用在教授学生口语的学习上,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
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语文《菜园里》一课时,在大胆地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蔬菜实物,并在实物旁边放置生字卡片。让学生在各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先看看、摸摸们这些蔬菜,然后认一认蔬菜旁边的生字卡片,当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会认了,再由组长取走生字卡片。为了对小组学习情况的检查,我设计了一个给蔬菜娃娃找名儿的游戏:各小组把取回的生字卡片贴在事先发给各组的蔬菜图片上。看哪一个小组贴的又快又准?这样学习语文,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语文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当然,我们每一位老师只有不断地挖掘教材,准确合理地捕捉新课程主旨,潜心研究,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参考文献
[1]谢启晃,孙若琼.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战略决策[M],中央民族教育学院出版社,2010
[2]潘华清.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8(06)
[3]张日美.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山东外语教学,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