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备受重视,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企业对于前期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后期预算管理的执行和调整。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协调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已成为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预算管理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全方面的剖析了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的执行与调整;困境;措施
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反应。企业管理者通过进行预算管理来指导、约束和制约工作人员的行为,以达到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能够达到高绩效的增强企业绩效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活动、资金流动、信息数据、人才的整合,进行合理的授权和适度的分权,明确适度的分权,战略驱动的绩效评价等,来优化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切实的反应企业实际的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本文希望通过在分析预算管理在执行和调整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的困境,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一、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关于该企业将如何经营、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以及如何适应和满足顾客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方案。预算管理的执行是企业财务部门在制定了总预算之后,各部门在总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切实履行预算规定的过程,预算的调整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预算目标之间完成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偏差出现的原因和纠正以达到预测、监控生产经营活动目的过程。首先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与调整有益于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增加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为企业的绩效提升提供保障;其次预算的增强可以为企业内控强化其约束与考核机制奠定坚实基础。有效的预算既不会约束各部门之间的正常运转,又能够引领、激励企业战略的实施,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最后实施预算管理是当今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趋势,对稳定市场经济秩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预算管理的执行和调整过程对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意识薄弱
在实践中,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众多约束机制不完善和不协调,企业中普遍存在著对预算管理制度的不了解和不重视现象,使得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存在不足,如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随意性比较大、执行意识和约束力不强。由于我国企业大多实行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员工未能参与预算决策的编制,且高权利距离的存在使得上层对预算管理意识在传递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失真,从而导致预算管理的意识未能在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得到很好的沟通,使得一线员工和基层员工不能深刻了解预算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导致预算管理不能在广大基层员工中得到进一步的执行和落实,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其执行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控制和监督,但是企业中对预算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督查机制却不完善,实际预算与预期目标的脱节现象未能得到及时的察觉,预算没有和实际相匹配,偏差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从而使情况愈演愈烈,偏离了编制预算的初衷和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效果。更有财务数据的不精确和考核结果不真实,使得预算不能成为企业进行管理过程的“硬约束”,从而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而且部门绩效考核也缺乏确切、严格基础和比较对象,这些都导致企业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活动丧失权威性,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也会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约束力,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三)部门间关系不协调
企业是复杂的而且其内部是多元化的,各个部门之间都需要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企业在编制总预算的基础上,各部门内部也需要编制部门预算,如生产成本、采购预算、管理预算和销售预算等来约束本部门的活动。然而,由于部门的专业化现象和机械式组织结构,各部门主管和工作人员只关注本部门的活动,听从本部门主管的安排并执行本部门的预算方案。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和协商,每个部门只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预期来进行预算的管理,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零散,缺乏协调性,容易导致资源分配冲突和不协调现象,如材料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紧缺。企业存在着多层次的预算,导致各部门预算与总预算存在脱节和不适应,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适应。
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和调整的举措
针对企业在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执行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以及部门间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树立预算管理的执行意识
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认识到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服务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贯穿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之中。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对预算管理意识的传达与沟通,通过身体力行来带动企业员工重视和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之中。再者,应该加强在部门之间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宣传和引导,可以通过在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对提高企业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进一步来引导、约束和制约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以上举措都要求基层工作人员不但要不断创新、补充、扩大业务知识面,还要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在新的形势下工作人员能够自觉主动的协调本部门和企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敬业爱岗、敢于突破、勇于进取的工作精神,有意识地利用预算的执行来约束和引导他们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的自律能力。
(二)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完善管理信息系统,21世纪是信息化和互联网占主导的世纪。信息化的趋势和普遍性使得互联网在企业的信息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通过不断完善和强化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的作用,使得企业能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与监督,减少了财务数据、生产业务数据等在各部门之间传递过程中的篡改或失真,避免了工作人员的数据造假行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粉饰本部门绩效成果和业务水平的效果。这个措施的有力实施会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优化预算管理的模式。其次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跨职能小组,将预算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来执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能够与企业总预算协调起来。最后企业要将预算管理系统与整个财务系统甚至其他部门系统均衡改进,不能使任何一个系统落后于其他系统, 而且要实行财务信息企业内部共享,确保任何部门可以快速准确的提取信息,使信息的效用最大化。
(三)保持对预算执行与调整的实时监督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应当重点把握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一般而言,预算执行的过程或结果,反映了预算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对预算执行的评价和检查不能等到预算执行结束后才开始,而应当在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监督。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力求及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分析预算执行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追根溯源,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在分析预算与实际产生偏差的原因过程中应该分析偏差是否在企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企业的可接受范围,则企业应该找出是预算的制定过于严苛还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只有如此,企业管理者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预算执行的效果,把握各种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差错防弊,避免错误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在对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工作的评价之后所进行的措施。如果是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如政策法规的重大变革、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经济市场的波动等,则这些情况不在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企业可以不考虑针对这方面原因而不必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如果是由于企业前期编制的预算过于严苛,各部门和财务人员难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则预算管理部门应该考虑适当的调整预算制定的范圍与程度,使得预算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将企业预算结果与相关人员绩效挂钩。一般而言,对于执行奖励和处罚应注意分段执行与实施,不能草率行事,不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造成隐性的损失和带来不必要的成本。
四、结语
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和不断发展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不断寻求问题的过程中,并结合本行业和本企业的实际状况,从而得到解决执行和调整问题的举措,进而确保预算管理得到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企业应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的重视程度,但是解决上述问题不限于上述措施,企业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明确分工和提升资金的合理利用率等来实现。企业需要认识到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保持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稳定长远发展。而且预算管理的执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加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工作人员应树立一种良好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自己从事的岗位,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和不断适应工作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锦亮.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6).
[2]廖敏霞.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企业经济,2009(05).
[3]李丹.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