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泽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曾一度出现紧张,水资源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恶化,为此,邹平县政府从强县战略出发,科学实施兴建了韩店“禾和湿地”和“平原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全镇的工农业用水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兴建水利;经济强县
自2010年起,邹平县就着手开始“三山两湖一河”综合治理。“三山”指印台山、于祖山和黄山,“两湖”指黛溪湖、于印湖,“一河”指黛溪河。该区域定位是:集滨水生活居住、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生态、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山水特色明显的城市高品质休闲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目前,黛溪河综合治理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实施黛溪南湖扩容二、三期及黛溪南湖大桥、下游绿化、市政道路、市政管网等工程。新月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0.2公里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完成投资1.4亿元。
一、打造“青山绿水美丽邹平”的城市定位
邹平的城市定位是“生态园林型”,追求“宜居宜业”。颜景江,嘉业生态园负责人,近十年间,他投资近2亿元治山、治水、架桥、修路、植树,十年痴作“一幅画”,硬是将3600亩荒山变成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山水园林图”。如今,嘉业生态园与周边的雪花山度假村、天地缘“缘”文化景区融为一体,打造成了邹平融文化、山水、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将城市空间再一次向自然延伸。李贤亭家住邹平县城,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每天早上他都要去附近的黛溪湖边与老友们一起打打太极,锻炼身体。他说,看着清澈的湖水,就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自然舒适。看着人们在修葺一新的湖边长廊休闲漫步,就是感觉到生活的幸福与安详。这种感觉是自然真诚的。去年11月22日,山东首届“美丽乡村生态文明”论坛在邹平举行,期间发布了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西王宣言》,引导乡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综合治理污水,建设景观式“湿地”公园
韩店禾和湿地公园(韩店镇六六河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位于邹平县韩店镇六六河以西、马四干河以北(过肖镇路口北行大约1.5公里,马四干河桥头有明显标志)。该工程是对邹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进一步净化,并对沿河生态水环境进行修复。是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也是落实“治、用、保”综合治理体系的一项具体举措。总投资1.8亿元,规划面积约1260亩,设计规模为每天6万吨,连接贯通六六河、马四干河等河道,通过2座桥涵闸控制湿地走向和水位,将邹平县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后的达标水引入湿地,通过湿地内种植香蒲、黄菖蒲、芦苇、芦竹等水生植物,对水质进一步净化,实现了对沿河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全部工程已于2015年中旬正式投入运行。
“禾和湿地”工程主要采用“河道生态滞留塘+两级复合潜流湿地+生态稳定塘”为主导工艺,建设预处理系统及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工程将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景观于一体进行了科学规划,将其打造成一处集水质净化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式湿地公园。在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景区内涵,着力打造成邹平县的环保主题公园,公园内设有科普长廊,科普长廊总面积1400平方米,由历程记忆、光辉印记、绿色未来三部分组成。整个科普长廊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倡导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美好生活的生态理念。
三、深化水利体制改革,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
邹平县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大县,多年来平均年降水量不到570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6,平均年份缺水达1亿立方米。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又使得邹平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型缺水。日益突出的供水矛盾不仅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已经影响到当前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安全。最严重的年份,自来水公司每天仅能向居民供应6个小时左右的生活用水。从2002年8月,邹平启动韩店镇平原水库建设,引黄调蓄,向经济开发区企业供水,让老百姓喝地下水,工业用地表水,封井保泉,置换水源。县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第一,能搞多大就搞多大,别搞小了;第二,县财政不拿钱,水务局、河务局负责筹资。邹平县水利局与黄河河务局形成共识:引入市场机制,双方成立职工持股会,职工以现金入股,双方各占50%的股份,不吸收法人股,减少行政干预,成立邹平黄河供水有限責任公司。这种利益均沾、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突破了水务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之间的部门纠葛。按照约定,一般职工至少出资1万元,中层干部不少于3万,而主要领导一般在5万以上,最多不超过10万元。第一次筹资就达到2000万元。2003年元月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完全由职工入股组建的民营股份制供水企业,并于200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平原水库。这是一项年供水能力6000万至7000万立方米的城区供水工程,总投资近1.7亿,设计库容400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完工后,可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区的工业用水问题,使县城区在今后不再受水的困扰,而居民生活用水则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两者之间没有业务交叉,也不存在竞争。
邹平县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邹平县水务局办公楼大厅,一排精心制作的“封井保泉、置换水源”的宣传栏陈列在显要位置。这项强制性关闭企业自备井工作,由县长带头推动,还有公安司法部门的强力保障。
对于邹平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民资办水利,很快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山东省第一家纯民营供水公司,非常规范,也是第一家由水利部门和黄河河务部门合作的股份制民营水利企业,国家水利部成立专人调查组调研并要求在全国推广。
四、结束语
总之,从邹平水利改革的实践看,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利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要靠体制改革,靠制度创新。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恺.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