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

2016-05-30 13:50孙舜尧廖芳
创作与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湘绣万众众创

孙舜尧 廖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如文化传播、传承人保护、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产品创新、智能制造、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与环节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非遗保护与创新由传统的数字化保护逐渐走向深度、系统的大数据化保护的新阶段。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在国外,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登录制度转向采用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手段。如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虚拟博物馆,开馆当天,该网站每小时点击超过1000万次,这是预料之外的麻烦,却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一、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在国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早已开始实施。非遗湘绣自2006年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湘绣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开发全面铺开,目前,重点放在传承人保护和“沙坪湘绣产区”国家地理商标保护上。由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于2006年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湘绣艺术学院,开设了湘绣专业,开创了“大师工作室+产品+车间”工学结合“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品创新上,“沙坪湘绣产区”与地方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主要研究湘绣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和数字化关键技术等。但是,湘绣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开发,依旧摆脱不了众多非遗保护中所面临的集体瓶颈: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紧缺,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办学成本过大且培养周期过长,后备人才就业后流失严重;第二,在产品创新方面,产品单一且普遍老年化,产品过于注重艺术性而缺乏实用性,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缺乏深度融合,产品创新模式主要集中在研究机构和企业本身;第三,在生产制造上,生产移民化且产品粗糙、土味过重,智能化程度不高;第四,在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上,品牌意识薄弱,国际化与信息化程度不高,文化故事缺乏内涵;第五,在数字化研究上,非遗保护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数据库建设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化设计和简单的网络销售等模式中,在大数据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平台保护和创新非遗等关键领域,尚未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

因此,基于湘绣资源保护与环境建设研究的湘绣非遗大数据平台构建,深入研究非遗湘绣的大数据保护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微课程、MOOC课堂、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理念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湘绣非遗大数据平台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支撑,以服务湘绣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非遗湘绣资源要素的相互融合,推进非遗湘绣保护传承方式的变革,推动非遗湘绣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惠及寻常百姓。

二、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的新途径

构建“湘绣MOOC课堂”“基于大数据的湘绣众创空间及产品创新设计”等非遗湘绣文化展示及保护工作平台。二者相互关联、前递后进,前者是动力,后者是核心;前者是培养人才、培育市场、提高大众认知,后者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解决产需矛盾。

1.建立湘绣MOOC课程

建立湘绣MOOC课程,包括湘绣文化与历史、湘绣艺术欣赏、大师讲坛和针法课堂等板块。利用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与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以真正“上课”的方式——有别于过去的网络公开课,免费传播,实现教育资源的民主化。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包括资源展示门户,通过各种排行展示资源,如:最新上线、推荐直播、推荐视频等;课程资源点播与讲座视频点播;支持各类资源应用统计分析,教师观摩评估,提供个人教学空间等。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包括全自动录制课程实况,并可将录像文件实时上传到教学视频中心,方便教师视频管理;可实现校内教学实况直播,与教学视频中心对接,支持跨校区、甚至跨省直播,服务于直播面授课程;可支持多种方式对湘绣课程进行拍摄,以更新教学视频资源等。利用现有平台,整合资源,盘活数据,建设好湘绣MOOC课堂,有利于传播湘绣文化、普及湘绣知识、培育湘绣人才,提高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

2.构建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构建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建设自主的非遗湘绣保护信息化平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非遗湘绣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大众创造活力,打造湘绣产业新引擎。利用湘绣众创空间,聚集湘绣创新人才、挖掘民间力量、扩充湘绣创意产品、整合湘绣资源,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互”,并结合线上与线下,构建一个激励创意人员在社交与互动中进行创意的平台。

3.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进行产品创新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只有“大众”勇敢的创业才能激发、带动和促动“万众”关注创新、思考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只有“大众”创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探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的力量能更好的加速推广产品创新,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交互,搜集需求,然后开发适合的产品也成为企业创新的一种新趋势。具体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用户资源的稀缺性。当全球市场步入过剩时代后,用户资源在整个产业环节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被彻底改变,并逐渐成为整个产业链环节变革的主导性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加速了用户需求个性化的步伐,更加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有了新的表达平台,此前相对孤立、不可捉摸的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变得可以被衡量,这成为改变整个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三、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是当前中华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责任的重要体现。根据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提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资源保护与环境建设为使命,以湘绣产品创新创意为引领,以培养湘绣产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 “大数据、微课程、众创”非遗资源保护与产品创新模式和新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保护湘绣非遗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湘绣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围绕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内容,综合运用大数据采集和编辑功能,盘活数据资源,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被数字化存储、为大众所认知。

培养新一代湘绣非遗优秀后备人才。由于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人才缺口大、非遗教授资源紧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非遗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很大程度上难以承担起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保护的重任。而借助MOOC课堂,利用采用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和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可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为培养非遗教师和专业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借助MOOC技术的运用,立足于“深层积淀的民间文化与浓厚气息的现代教育交相辉映”的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之下,让更多非遗精品走进校园和课堂,普及湖南中小学的湘绣文化知识,提高湖南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教育内涵,传播了湖湘文化的民族傳统艺术瑰宝——湘绣。

推进非遗湘绣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发展信息化创新经营,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增值空间和附加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将刺绣大师们的创意、市场审美环境的变化,产品形式的创新,消费者、收藏者对产品的审美和艺术需求进行层次性划分,塑造湘绣线上与线下体验、消费的空间,助推湘绣产品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扩大湘绣在艺术品市场的空间。

*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湘绣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 孙 婵

猜你喜欢
湘绣万众众创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万众期待
儿童玩具设计中湘绣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万众抗疫颂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万众归心
推动LTE技术创新 落实“提速降费”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