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6-05-30 10:48张怀鑫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创新能力意识

张怀鑫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获取创新学分的现状分析,并参照学生、高校、社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概述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创新学分;科技创新;教育

1.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现状

1.1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概念阐释

原始性创新是指有原创性思维的参与其中的活动,特别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判断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分析高校學生科研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1.2高校创新学分实施现状

创新能力的强化在高校之间的竞争中所占的筹码越来越重,许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升本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包括科研设备的引进,师资力量的增强并且不断吸纳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生源。为了检验科技创新的成果,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创新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而不同的高校对于创新学分有不同的概念界定,通过对几所大学教务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访问,本文对于创新学分界定如下:地方高校创新学分指的是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审核而授予的学分,它是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的有形记载和综合评价,是地方高校学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我们的调查对某所大学的不完整统计,应届毕业生大约7700人,而在教务系统上登记过获得创新学分的人数大约在320人左右,4.16%的占比率低的让人可怜,在对其他几所高校的调查过程中,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在学生总数的占比率大约在5%左右。而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学分似乎是为了配合精英教育应运而生,很显然这是与高校设立创新学分的初衷相悖,这样更会拉大学生之间的科研水平,优秀的愈加优秀,堕落的更加堕落,显然这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普遍的科技人才培养的宗旨相背离,这也是高校创新学分在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2.1关照学生自身的角度

2.1.1缺乏创新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动能动性的活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是阻碍创新活动进行的重要制约因素。缺乏创新意识就不会去进行创新活动,进而就不会获得创新学分。而如今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程度呢,根据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在“您心里是否会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分析结果显示,5.05%会觉得这种奇思妙想没有用,一心想着学习和工作,而高达72.56%的人心里会有奇思妙想,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种奇思妙想笼统的概括为创新的意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缺的不是“想创新”的意识,而是缺乏“去创新”的意识。想和做之间的距离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时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2.2创新能力和技能不足

当代大学生要求全面的发展,包括各种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其中创新的素质和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本领。在项目问卷“您觉得大学生要创新,目前缺乏的是什么”这道题中,58.12%的学生选择了技能这一选项,当然这个比例也是七个不定向选项中最高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创新技能的缺乏。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从这个选项中也折射出了大学生对于自己创新能力的认识,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仅停留于认识的表面,主动去学习创新技能,将创新技能应用于实践当中更为重要,这也是获得创新学分的先决条件。

2.2关照高校的角度

2.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高,创新氛围较弱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打造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责任,其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创新氛围的培育也至为关键。项目组调查57.0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最缺乏的是氛围,可见高校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上做的并不是很到位。而61.73%的同学也认为学校活动对于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影響最大。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开展有益的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2.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高校的科技创新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生的学术水平毕竟有限,需要高水平的导师进行引领。一些高校高水平导师储备有限也制约了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56.32%的学生认为科技创新缺乏有效的指导。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也十分重要,高校教育的不断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课程符合当代社会教育的需要,当代社会相对缺乏科技创新型人才,但是与之相符合的课程却少之又少。对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里,36.1%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过于死板,缺乏创新思维,因此,高校也要在课程改革上好好做做文章。

2.3关照社会的角度

学生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也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努力的方向,如今的社会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可是完整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的健全程度相对较差,紧靠高校增设创新学分的奖励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科技创新并未出现如火如荼的局面。

3.改善当前创新现状的建议与意见

3.1来自内部的突破

来自内部的突破指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真正的去实践科技创新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从我们的调查问题“您觉得哪些方面对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个人因素的62.09%的占比率也说明了学生自身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的从“想创新”到“去创新”,让创新活动一直走在高校科技的路上。与此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去掌握科技创新的本领,用技能去武装自己,主动学习最先进的科技创新知识,同学之间将科技创新上的灵感多多分享,勤于相关老师沟通,真正的营造一种科技创新就在身边的有益氛围,那么人人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也是指日可待。

3.2来自外部的激励

当前创新现状的改革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首先是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引领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一定要给高校和学生做积极的引导。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教研人员共同研究,结合高校特色和地区特色,出臺一套合适的创新学分激励制度,并且实现高校创新学分的普遍化,将创新学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指标之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学分会更有利于创新氛围的培育。高校一定要给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设备的支持,人才的储蓄,科研水平的提升。根据本校特色调整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另外,高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科技交流不容小觑,所谓“人多力大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利于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双赢,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实现真正的系统优化。而社会的引导作用也十分重要,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作为学生打造自身的指向标,希望可以将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无和创新学分的多少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企业招聘时作为一个重要标准。高校科技创新的实现,创新学分的普及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参与。

4.总结

科技创新和创新学分到底离当代大学生有多远?前进一步便近在咫尺,原地不动便远在天涯。科技创新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需要大学生的真正实践,需要社会的广泛认可。而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创新学分,其发展和改革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科技创新一直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创新学分在高校一定会尽早普及,高校的科技成果会日益增多,我们的社会也会往科技化方向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丁爱侠.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基于宁波大学创新学分的调查.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9

[2]褚芝鹏.大学生创新学分激励问题研究.武汉纺织大学.2011.3

作者简介:張怀鑫(1996-),男,河北唐山人,东北石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该项目组负责人。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基于东三省高校创新学分的调查”(项目编号为20161022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分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学分美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