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2003年在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发现一株橄榄实生优良单株,即“福榄1号”母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联合闽侯县经济作物站等单位开展品种选育,中试示范,大面积推广,2012年福榄1号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福榄1号树势较旺,树型开张,树冠近圆头形,层性明显。分枝能力强,顶端优势明显,嫩枝梢浅红色,老熟枝梢灰褐色。在闽侯县种植,春梢3月中旬、夏梢6月上旬、秋梢7月下旬萌发,4月上旬现蕾,5月中下旬初花,5月下旬到6月上旬盛花,7月上旬出现生理落果高峰,11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较大、长椭圆形,单果重9.5~12.6克,果面有光泽,果色黄绿色,果基圆突,果顶尖突,果肉黄白色;肉质脆、化渣,汁液中等,风味微涩,回甘浓。可食率约78%,适宜鲜食。经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可溶性总糖含量3.12%,每百克维生素C含量13.0毫克,可滴定酸含量0.70%,粗纤维含量3.54%。该品种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灰斑病、煤烟病、橄榄星室木虱、锄须丛螟、皮细蛾等,病虫危害程度较轻。
经福州等地多年多点试种,高接6~7年树,每株产量38.4~57.5公斤,每亩产量800~1200公斤。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弱酸性、坡度较小的丘陵地建园。宜采用幼树嫁接或高接换种等方法繁殖,定植株距5米、行距6米,每亩种植约22株。树势较旺,应注意控制,及时防治橄榄星室木虱等主要病虫害。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黄勇 邮编:3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