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启凡 朱琪超
摘 要:语言视觉化是近年来越来越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设计诗》一书,论述其如何利用语言视觉化来表现诗歌,进而阐明《设计诗》这种语言视觉化给现当代诗歌带来的创新,最终借鉴《设计诗》的形式法则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肯定了视觉诗的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视觉诗;设计诗;语言视觉化
2011年出版的《设计诗》在网络迅速走红,作者朱赢椿以图形化的形式创作了36首诗。这一创新的方式立即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效应,阅读人群迅速在网络发酵,赞叹作者的奇思妙想,但是这一创新方法不是无根之木。
图形化视觉语言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递重要途径,《设计诗》的出现正好填补中国当下空缺的另类欣赏诗歌的形式,用动态的文字表现诗句的含义,让读者一目了然,视觉诗突破人们常规的阅读方式,运用变形和动态的文字更加形象的阐述了文字意义的内涵,从而达到文字美,造型美,意境美的生动场面。
一、视觉诗背景简介
视觉诗的踪影在中西方的文化系统里面都是有迹可循的,在西方,被认为最早的视觉诗是费思图盘(The phaistos Disk)又译为费斯托圆盘,是在克里特岛的费斯托发现的,圆盘上的图案以圆的形式排列在泥盘上。
早期的视觉大多数是和宗教祭祀有关,它的文字语义不突出,更强调的是形式作用。进入到现代,未来主义,立体主义,達达主义等一些流派对视觉诗做了一定的补充,发展到了后期更注重空白的含义,这个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视觉诗在中国自古就有,它存在与杂体诗当中,杂体诗通指古典诗歌格律体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别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它的代表是神智体和回文体。进入到现代,中国的视觉诗主要出现在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出现了一批这样视觉体诗人,他们的代表人物有:詹冰和林亨泰。同时代的内地相比较而言沉寂了不少。
二、设计诗特点分析
毫无疑问,《设计诗》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图形化,视觉化,让读者更能体会作者对诗句的表现韵味。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设计诗》主要是运用文字的变形,诗句的排版以及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来达成整体的效果。普通的诗句以符号的视觉感官进入到我们的大脑,根据图形比文字更能让大脑记忆这一生理特点,增加诗的趣味性和记忆性。
《设计诗》的图形视觉化表现主要通过两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文字的变形(放大、缩小、扭曲、变形、堆叠、拆分、虚化)来表现。例如《汤太咸了》利用文字的虚化处理,由深入浅的文字颜色表现,来体现汤味道咸了,这样虽然达到图像的真实效果,但是也是别样的感官体验。第二种,空间的排版,例如《小蜜蜂》通过“嗡嗡““碰碰”这样的拟声词的环绕排版形式,更加形象的表达的小蜜蜂的飞行状态,这也是字的表面意思达不到,《小蜜蜂》的独特版面编排让蜜蜂符号化、形象化更好的展现了场景形象。
三、语言视觉化分类
文字和图形在传播活动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者在平面设计中承担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但是二者的传播效果却着不同的区别,图形是一种大脑直接记忆的媒介,它不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就能达到容易记忆的优点,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语义表达模糊,一张图由于地理区域,肤色人种,历史人文的原因。每个受众的接受信息源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反观,文字,就可以很好的作为补充。
从《设计诗》的语图关系来看,文字与图像(文字的变形)已经相融而成“语图合体”的形态。但不能代表图形能够完全代表文字出现,他们在此消彼长的交流配合,为读者呈现出良好视觉体验,文字和图形本来做来两个独立信息载体,在融合交流中,根据语图关系我们可以对《设计诗》进行一下分类:
(一)直接表达式
顾名思义,直接表达式就是通过文字的意思就能明白标题的含义。它不拖泥带水,直抒胸臆。《设计诗》里面的作品例如:《镜子里的我》就是简单的通过”我”的水平翻转而得到,来体现镜子的含义,这一简单的设计很巧妙地解释了《镜子里的我》这个标题的内涵。然而,另外一章诗篇《没有什么好看的》则是戏谑地通过空白来体现没什么好看的真实内容,看到此处,读者不免为之一笑。
(二)间接表达式
间接表达式与直接表达式相反,它通过虚化文字的作用,同过文字图形化的创作方向,弱化文字表达属性,大量通过文字图形化语言来表达诗句的语义,间接表达,这里的所指只是作为潜在的思维因素储藏在读者脑中, 读诗时直接调动起来的是读者图像的视觉感受,虚化了文字的意义,从文字的图像意味上再引申出其他含义。
例如,《秋风》通过”绿叶“”紫叶““黄叶”“黑叶”“红叶”的散乱编排,让读者感受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场面,文字不直接表明诗的主旨,而是通过各种颜色叶子的散落分布排列达到秋风的索要表达的意思。
(三)联想表达式
《设计诗》能够给读者直观的感受,看到文字就体会到作者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设计诗》不能算作佳作,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比较看重的事意境式的表达方法,即联想表达式。在间接表达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融合文字与图形的关系,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例如,《窗里與窗外》,窗外虚化的、“绿树”、“青山”、“农夫”“老牛”展现列车飞驰而过的状态,而窗内只有我和时间,这一内一外,一静一动直接表现了时间与生命的关系,较好地表达了时间状态。
四、结语
视觉诗发展到当代一直是争议声颇大,产生了许多负面声音,认为视觉诗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毫无研究意义可言。但是,视觉诗的发展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创新性延展到了平面设计领域,给设计者无数新鲜的灵感来源。朱赢椿的《设计诗》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内地沉闷的创作环境涌入新鲜的空气。
作者简介:
罗启凡,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