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光 陈士银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056
摘 要:建立发育良好的农地内部流转市场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从发展度、覆盖度、规范度和规模度4个维度构建了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内区域市场发育度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珠三角和粤北4个区域的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分别为0.536、0.64、0.925和0.244,表明广东省区域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提出区域协调发展、规范市场运行机制、维护农户权益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广东省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地内部流转 市场发育度 广东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056-04
农地内部流转是不改变农地农业用途前提下农地资源在农地使用者之间的流转[1],农地内部有效流转能够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积极意义。国外对中国农地交易管制状况[2]、农地流转对农业产出效率的影响[3]、农地交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国内则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效率、各地域省份农地内部流转影响因素、流转综合效用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观点综述。梳理文献后发现对广东省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进行评价,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拓展空间。基于此该文构建广东省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内区域进行评价,从而达到科学的广东省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综合判定,并促进市场发育的对策建议。
广东省陆域土地总面积1 797.57万公顷,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复杂,是农地流转实行较早的国内区域。2005年10月1日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化。截止到2014年底,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13万亩,土地流转面积中农户自发流转178万亩,经农户同意并通过集体统一流转面积335万亩,涉及农户202万户。广东省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转包、入股、出租、转让和互换。其中,转包形式占土地总流转面积的23.4%,入股占35.9%,出租占29.5%,转让占3%,互换占2.6%,其他形式占5.5%。经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11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5年对广东省内农地内部流转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2015年调查区域总户数29 424户,其中珠三角11 769户,粤东6 624户,粤西7 953户,粤北3 078户;发生农地流转户数6 783户,农地流转率达到23.05%,其中珠三角2 713户,粤东1 492户,粤西1 808户,粤北770户;调查区域农地总面积为128 321.30亩,其中珠三角51 328.52亩,粤东28 230.69亩,粤西34 646.75亩,粤北14 115.34亩;其中流转面积为37 866.02亩,占农地总面积的29.51%,其中珠三角15 146.4亩,粤东8 330.52亩,粤西10 223.83亩,粤北4 165.27亩。
1 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1指标选取
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是指农地内部流转交易过程中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程度,既包括通过市场机制交易的数量,也包括交易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程度,是一个包含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市场发育程度指数则可划分为社会发展程度、市场覆盖程度、市场规范程度和市场交易规模程度4方面分项指标构成,而每一分项指标又可以继续分解为各具体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1)社会发展程度指标。
社会发展程度是指社会现代化进步的程度,是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的外部环境。该文选取人均GDP、人均科教事业费用支出和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作为社会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
(2)市场覆盖程度指标。
市场覆盖程度是指农地内部流转市场涵盖的范围,体现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的空间和潜力。该文选取农村耕地面积、流转地占耕地比重和流转地流转频率作为市场覆盖程度的衡量指标。
(3)市场运作规范指标。
市场运作规范程度是指农地内部流转市场交易过程中市场行为的规范程度,体现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的质量。该文选取流转合同签订率、合同违约率、相关法规文件数和流转交易统计数作为市场运作规范程度的衡量指标。
(4)市场交易规模指标。
市场交易规模是指农地内部流转市场交易数量和总额的大小,是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量的体现。该文选取农地内部流转成交额、流转土地面积和单位土地流转收益作为市场交易规模的衡量指标。
1.1.2 指标权重赋值
对于上面确定的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该文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准则层(B)、指标层(C)采用AHP 1-9标度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值,计算指标权重。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 (1)
(2)在表1中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反矩阵,求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并定义:
RI (2)
(3)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 (3)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被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做适当修正。经过AHP法构造判断矩阵后得出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2 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标准化。
该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由于实际含义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依据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农地内部流转市场进行评价需要把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把不可比较的指标化成单一的最优化指标,使其具有可比性。由于该指标体系所选各指标单调性不一致,为使标准化后的矩阵中各元素值在0~1之间,且其单调性不变,根据各指标性质的不同该研究采用功效函数法进行标准化:
(4)
式中:U(xi)为功效函数值;xi为指标;bi为指标下限;ai为指标上限,这里分别选取个对应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多因素综合评价。
依据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模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基本思路为:根据影响农地内部流转社会效益的不同,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在对原始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农地内部流转社会效益各指标的分值,接着再根据各指标值的权重和分值,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农地内部流转社会效益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
fi (5)
式中:为各因素评价得分;为各评价因素指标的权重;为评价指标层各指标标准化分值;将各因素得分与指标系统层权重的乘积相加,即得农地内部流转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值。
2 广东省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
2.1 评价结果
该文将广东省划分为4个区域,即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及肇庆;东翼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西翼地区:湛江、茂名、阳江;山区5市: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和云浮。共21个地级市,以珠三角、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4个区域为单位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对广东省农地内部流转状况抽样调查得出的原始数据整理如表3所示。
结合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极大值法把各指标无量纲化,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指标的分值,最后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得出广东省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结果,结果如表4所示。
2.2 评价结果分析
广东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是对区域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评价。该研究从社会发展、市场覆盖率、市场运作规范程度和市场交易规模4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建立了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模型对广东省内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如下。
(1)广东省农地市场发育度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区域指数分别是:0.925、0.536、0.64、0.244。发育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粤西、粤东和粤北山区。珠三角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市场经济程度发达,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整体最高。粤西地区和粤东地区市场化程度则相对较低,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粤北山区则发育程度最低,说明受自然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市场发育迟缓。整体上也说明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区域农地市场发育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2)社会发展程度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区域指数分别是:0.98、0.55、0.64、0.23。发展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粤西、粤东和粤北山区。珠三角作为发达区域,社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粤西和粤东则具有一定社会发展程度,也存在提高空间,而粤北山区社会发展程度明显落后,处于不发达状态。
(3)市场覆盖率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区域指数分别是:0.74、0.61、0.77、0.64。覆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粤西、珠三角、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由于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的耕地未开发,珠三角则由于工业化已经占用相当的耕地,空间有限,而粤东和粤北则是因为经济较不发达,相对存在更多耕地未经市场流转。
(4)市场运作规范程度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区域指数分别是:0.95、0.53、0.58、0.12。规范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粤西、粤东和粤北山区。珠三角市场经济发达,市场运转也规范,粤西和粤东处在发展过程中,市场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粤北山区则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落后,非市场行为比重过大,导致市场规范程度低下。
(5)市场交易规模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区域指数分别是:0.95、0.53、0.58、0.12。交易规模由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粤西、粤东和粤北山区。珠三角经济总量大,物价指数高,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大。粤西也因为较快发展,市场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而粤东和粤北山区则因为受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制约,市场交易规模较低。
3 促进广东省区域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省区域农地市场发育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粤东、粤西尤其是粤北山区的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存在大幅提高空间,促进这些区域市场发育能显著提高广东省整体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由于市场自身缺陷,欠发达地区需要政府扶持,对于珠三角发达地区减少资金投入和行政干预,给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对于粤西和粤东等发展中地区,给予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重点在于促进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而对于粤北山区这类落后地区,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提高非农产业在当地经济中的比例,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3.2 健全市场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实证分析表明,市场运作规范程度是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中权重最大的影响因素,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能对促进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适时出台农村土地有关的法律、条例及规章制度,使农地流转的运作有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积极宣传并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真正落到实处。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环境,要规范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操作办法和程序,使农户间发生的土地使用权转出、转入合法化。注重加强合同管理。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同,协商确定流转土地的位置和面积、流转价格、流转期限及各方权利义务等,及时办理因土地纠纷引起的合同变更、解除、重订等,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组织,让市场组织成为交易的主体。
3.3 切实维护农户权益,建设良好流转环境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要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以农户自愿为前提;要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农户增收为目标;农地要坚持以农用为主,反对以任何名义进行违背农户意愿的流转。对闲置农地,在完善手续的前提下,应鼓励农户之间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代耕等流转行为,引导农地向种田能手流转集中;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用地要尽量采用租赁或入股经营的方式,尽可能为失地农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利益。政府部门要做土地流转的坚强后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建设与农地流转市场化匹配的投资环境。
4 结语
建立发育良好的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对农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文在借鉴他人研究基础上,建立农地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赋值,选取广东省代表性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区域内部流转市场发育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粤西、粤东和粤北市场发育有待促进,并在分析基础上从政府投入、规范市场机制和维护农户利益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该文研究由于问卷调查设计和分析方法自身特点,可能存在偏差,如果能获取完整、权威的统计数据,进行对应的计量分析,便能够得出更清晰的研究结果,同时限于篇幅和数据对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待于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康雄华,张安录,王世新.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研究进展与展望[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1):6.
[2] 肖飞,张光宏.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效率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2-535.
[3] 林奇胜,刘红萍,张安录.农地内部流转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2003(3):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