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68-0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清楚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观察、思维、创新及听说读写能力。于是,我也曾像其他许多语文老师那样大搞“地下工程”,给学生规定: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周记(不少于300字)、三张摘抄、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等,希望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这样,初中三年下来,我为检查课外积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们用于日记、摘抄的本子堆了一大摞,可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们的语文素质与水平却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呢?这着实让我大伤脑筋。那么,怎样才能用好课外积累呢?
一、运用课外积累丰富早读内容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一天中最好的学习时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很显然,光读背书本知识,内容单一,易使学生懈怠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补充一些新内容。于是,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摘抄本带到学校,每次早读至少抽出10分钟来朗读或背记积累,或名言警句格言,或优美词句,或精彩语段文章,或散文诗歌小说等,尽可能地增加脑子记忆的库存量,以备说话作文时运用。其实,这与存钱取钱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先努力将钱存入银行,将来使用时才有钱可取。将积累记会,如同将钱带在身边,随用随取,方便快捷。
二、运用课外积累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语文的状态,我有意安排课前3至5分钟的演讲,内容必须是自己的课外积累,形式则可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朗读等均可。对于精彩的,我放慢速度再读,并让学生边听边写,以扩大自己的积累,最后特别强调学生在后边的括号内注明“某某提供”。这样,提供者有了一种类似稿件被采用的荣耀,其他同学也纷纷选择最精彩的积累,有的甚至为这次演讲而积累了更多的积累。看着学生们这样积极,我感到由衷地高兴。但是我并未就此罢手,我还努力从学生运用的积累中挖掘其利用价值。这个过程又使我有诸多发现。这些课外积累,有的被我当作导语巧妙引入课堂教学,有的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有的用来指导学生选择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用来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事,有的用来训练创新思维,有的用来鼓励士气,有的用来劝戒骄傲等,其间,我没有直接说教,而是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谈今后的做法,从而很好地发挥了课外积累的潜在功能。同时,在演讲中,同学们的胆量大了,说话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多得啊!
三、运用课外积累加大阅读课的“含金量”
一位哲人认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还是各自拥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两人交换,就都拥有了两个思想。可见,思想的交流是获益匪浅的,而同学们的课外积累可都是有思想的东西呀。于是,我就安排学生在阅读课上利用最后15分钟交流课外积累。方法是:先互换摘抄本快速阅读,挑选出最喜欢的,互问对方积累的理由,并各自说出喜欢的理由(不谋而合时享受共鸣的愉悦,理由分歧时领略争鸣的快意);然后,将对方的好的积累“拿来”我用,将交流中争鸣的妙语也积累下来。这样,既利用了课外积累,又扩大了积累,听说与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阅读课的气氛也活了,其“含金量”自然就加大了。
四、运用课外积累加强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中的重头戏,光靠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积累,进行小作文训练。去年寒假时,我要求学生积累成语、广告词、对联,来学校后,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有的超额完成了任务。我寻思着,不能只让它们停留在摘抄本上,得让学生学会运用它们。于是,我以运用成语为突破口,进行了一次小作文训练。第一节课,先交流与再积累成语,从中选出三个成语联成意思完整的一句话,先组内说,再选优胜的在班上说;接着再增加难度,用五个成语进行说话训练。结果,同学们有的编故事、寓言,有的讲笑话,有的谈学习得失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气氛从始至终都非常活跃。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趁热打铁动手写,再增加难度,至少运用十个成语,连缀成意思完整、中心突出的语段或文章,效果比预料的还要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想象奇特。
五、运用课外积累搞好活动课教学
语文教材第三册后面有个“让知识的火花燃烧起来”的知识竞赛,其中有许多成语,而我在检查课外积累时,发现许多同学摘抄本上也有相关内容。于是预先通知大家,充分运用各自的积累出竞赛题。由于准备充足,竞赛中你争我抢,在愉悦和刺激中学到了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