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2016-05-30 10:48:04姚翠红李恩恩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

姚翠红 李恩恩

摘 要:对深、沪两市造纸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年度报告、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环境信息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披露内容缺乏统一性,各企业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具有可比意义,并缺乏可靠性。基于这一现状,根据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措施,以改善环境信息披露,完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增强环境会计法律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实现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

关键词:造纸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18-04

造纸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一方面,造纸业的原料是木材,主要用于煤和外购电能源消耗,传统的造纸业需要大量砍伐树木,出现植被被破坏、荒漠化、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问题,使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即使是新型的造纸工业,多多少少也会影响环境。另一方面,造纸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整个环节里的排污节点都会有很多的臭气、污水、固废废物、噪声产生,导致源头遭受到污染,人们出现身体上的不舒适,甚至引发疾病,严重伤害了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造纸业上市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来保护环境。为了可以让相关利益者来监督造纸业企业有没有认真在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造纸业企业有必要以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同时,根据2010年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造纸业属于16大类重污染行业之一,属于每年都应该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包括环境保护管理、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情况、节能减排、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基于以上原因,不管从制度还是企业层面,造纸业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公开披露环境相关信息。而实际造纸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如何呢?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南》,选取我国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造纸企业共31家(不包含11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剔除了ST股,因这类企业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变动异常,所以把ST美利和ST南纸剔除了,以及在2015年5月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新联通,确定28家上市公司,其中沪市11家,深市17家。查阅企业2012—2014年三年的年度报告、环境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环境信息,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逐年增长,从2012年22家增长到2014年的25家,上升了14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但从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看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

通过对28家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分析(见表2)我们了解到,无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规范或在政策压力之下,企业都在义务式地披露环境信息。企业依据我国规定的应披露事项以及自身企业的偏好,选择性地在年度报告、或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形式不一。

从表2可知,第一,造纸业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最高,一年一年地增长,从2012年披露企业所占比例的78.57%增加到2014年的89.29%。第二,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编制一个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的象征。然而,我国企业主动编制报告的积极性不高,只有8家企业持续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些企业分别是青山纸业、恒丰纸业、华泰股份、界龙实业、博汇纸业、太阳纸业、东风股份、鸿博股份。第三,企业环境报告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载体,公众监督机制是建立企业环境保护行为的主要依据。整个造纸业中仅有民丰特纸和景兴股份两家企业发布了环境报告书,即占较低比例为7.14%。如果企业能够从发布环境报告后获得收益,则对企业来讲是正面激励。

总之,各造纸业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信息披露方式,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企业首先选择在年度报告里披露。披露方式总体情况是相对分散、格式不规范、缺乏系统性。企业所要披露的同一个信息项目,在不同时期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则无法进行具体的比较操作。环境信息披露模式主要在“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和“报表附注”三项中进行披露,或者在其他地方点到为止,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反映,总体披露形式比较单一。信息使用者在获取相关信息时,会因为披露方式的不统一而出现一定的难度,很难准确地知道企业披露的所有环境信息,不利用户查找和利用。

(二)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可比性

本文据国家环保部2008年起实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指南》中有关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并结合自己从各文献里收集到的数据和手工整合,对造纸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3)。

从表2可知,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呈现以下特点:(1)定性指标披露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披露内容丰富详细程度不一。从样本公司披露的内容来看,披露定性指标的公司在逐年增加,如关于ISO环境认证和荣誉的披露,从2012年14家增加到2014年17家;但另一方面,披露定性指标的内容有的过于简单,如有的企业只在年报中简单穿插一段文字描述,其披露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且空洞,而且披露内容具有非持续性。(2)定量指标缺乏可比性,主要以政府补助为主。造纸业是我国传统支柱型、高污染行业,受政府的支持与保护,政府给予环保拨款补贴披露占比逐逐年上升。但这无法反映企业为环境所做努力。一方面,对于排污、绿化和环保费用、排放量等这些能真正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量化指标披露情况却令人不满意,另一方面,数量增长缓慢,特别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在年度报告中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数据,使得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3)公益慈善等强制性要求披露较多。其他事项中主要表现为公益慈善活动、专设环保机构委员会以及环保事业,其中慈善是报告中最浓重的一笔。在国家强制要求下承担社会责任,慈善的背后是否真正在回馈社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多的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而社会公众很难发现企业掩盖的事实。

总而言之,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数据不明确,披露形式也没有规范统一,不同企业采用的环境信息计量方式不同,不同企业在同一项目上也可能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所披露的信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进行比较。

(三)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靠性

针对28家造纸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年度报告分析结果表明,审计报告均没有由特殊的验证机构给以专项鉴证。由于缺乏专项第三方鉴证,环境信息披露结果的真实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可信度存在一定的局限。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分开采资源和随意排放污染物,漠视环境效益,破坏人类生存空间,企业在自主公示环境信息时偏向按照对企业发展利好的信息进行披露,而政府机关没有严格把关,对企业有所疏忽,欠缺强力监督,披露的信息都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鉴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让人怀疑。一些企业疏于对内部的监管,擅自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物;还有一些企业只是考虑自身利益的发展,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即使是在政策压制下也还会有可能把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隐瞒起来,甚至把应当披露的真实环境信息进行人为修改,加上缺乏信息管理和监督,导致环境会计准则缺乏规范审计行为,信息既不对称,又缺乏真实可靠性。

(一)环境信息披露成本过高

我国企业在研究建立社会环境报告机制方面相对滞后。造纸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想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出于社会环境责任。一方面,造纸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主动考虑环境问题上的观念程度不高,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仅是为了应付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企业是否自愿披露环境报告书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能否为企业降低其他成本。与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对比,环境会计所要核算的模块要复杂很多,核算内容的难度也大很多,包括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获得的收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对大自然环境所负有的保护义务、对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的责任,以及编制环境报告书需要取得内部认可、经第三方独立查证等工作量大而程序复杂,耗时大、成本高,所以企业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与金钱去编制环境报告,而是更多愿意在年度报告中补充披露。

(二)环境信息披露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和执行相关法律时都有很大的漏洞,大大降低了对企业外部的监管,影响了造纸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在我国现阶段,企业钻法律空子却不能严格按法律规定去惩罚,所以会出现虚假披露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和发达国家对企业恶意损害环境、资源浪费的管制相比,我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方面还是远远不足的。我国颁布的规定在表达形式上趋于笼统、模糊,实际操作上也没有明确的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很认真地去贯彻执行各项基本法律制度。这也就导致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在格式和内容上都不统一,缺乏可比性。其次,我国开展环境信息鉴证的工作并不积极,独立专项审计工作仍未充分介入,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少了一层强有力的保护伞。

(三)利益关系者对环境信息需求不足

所有者和股东、地方及国家政府、媒体公众利益群体等利益关系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环境信息,企业披露的信息所造成的结果和利好消息对企业来说影响重大。企业在对环境信息进行统计录入到报告的输出,导致影响披露信息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因为信息使用者对此信息的需求量强弱的程度。如果对环境信息的需求量非常弱,环境信息的提供者就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相关的利益回报,甚至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那么会计主体就会缺乏披露的动力,能够做到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少,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就更加难能可贵,而且国家部门颁布的环境信息法律法规、体系机制也难以健全,就会造成环境会计方发展与创新停滞不前。只有当信息使用者迫切需求环境信息时,才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因为环境信息需求不足的问题。信息需求量的多少取决于利益关系者对环境信息需求是否得到了充分补充。

(一)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成本

如果要从实际意义上提高造纸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会计披露质量,除了要靠企业积极自觉对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披示,更需要监管部门进行强制规范,企业才会更好地披露环境信息。为了更有效地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企业可以编制独立环境报告,采用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工作提供环境信息,这样可以使企业与企业之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更具有可比较的意义,在这前提是要形成统一的规范,包括披露形式和披露内容。其次,企业的管理层应深谋远虑,深刻清楚地知道到环境信息的披露不仅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丈量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要不断改善内部治理机制,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提高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最后,企业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定时举行教育培训,培养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使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更加全面和可信,降低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缩减由于编制环境报告书的不熟练而导致的时间过长,降低时间成本。因此,只有财务人员把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应用于企业实际日常经营活动中,才能使经济利益与环境两者到达更高的层次。企业只有循序渐进地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体制,做好每一步从源头开始才能减轻其中的成本。

(二)加强环境会计法制建设和社会监管体系建设

环境会计的会计主体是企业,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来核算企业在环境资源保护和履行对社会承担应有责任的具体情况。在当今激烈的环境经济竞争当中,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太多的考虑,造纸业上市公司想要持续发展就要深刻了解到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而不能只顾及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作为惨重的代价,隐晦披露各个项目的细节、不能真实的披露出所有的信息,为了避免这些企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应该协同政府机关和社会中介机构一起合作对企业进行大力的监督管理,包含企业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监督披露情况以及专项环境报告审批,在环境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让环境会计法制建设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保护,提高一个新台阶。

首先,加强环境会计法制建设。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的学科,核算方式比较复杂, 应鼓励不同学术界、高校和企业对环境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可以参考学习前沿的研究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密切联系起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明确、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和监督,相关部门应做到零容忍,大力惩处那些随意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人类家园的黑心企业。再次,制定相关政策,对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政府补贴;同时,建立一套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管制度,规范企业自愿性信息的披露,提高其公开透明度。

健全审计机构环境审核制度。为了避免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积极维护投资的相关权益,需要专门的审计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第三方鉴证,出具审计报告,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深入的监管,有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创新。专业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合理性、全面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评,以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强化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控制与干预,促进企业做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使企业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逐渐提高披露报告的质量。

(三)积极宣传环保强化企业和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社会资源与保护是关乎到全人类社会生存的大事。仅仅只是依靠政府部门强制性要求保护环境,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提高全民族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问题。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时是否能够充分地披露,可以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包括企业能否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披露的内容是否全面等等。在一个企业里,不单是管理层以上的企业主导者应该具备必要的环保意识,更应该依赖于企业里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地承担应有的义务,并做出很好的表率作用。如果环境造成的地球危机和环境保护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的意识能够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那么不仅是投资企业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金融机构者等全体人员都密切地关注环保事业,企业也会做到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积极对外公示环境信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融为一体。所以,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环保思想为全体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并付诸实际行动,才可以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表明,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2012—2014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以年度报告为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独立环境报告的比例仍然不高;造纸业上市公司受到相关政策的制约及政府部门的强加管理,在政府的环保补贴支持和其他对企业发展利好的因素下,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其中政策压力的影响很大;披露比例逐步有提高的趋势,但总体水平还是不容乐观;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项目的披露内容口径不一,披露方式不规范,企业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信息量的供给不足。结合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一些优化建议。首先,加强政府和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制定更加严格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及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其次,积极探索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途径,并且研究出与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工作相符合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再次,企业应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满足各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通过这些做法,希望能循序渐进地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健强.关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51-57.

[2] 代勤,敖特根巴雅尔,那仁图亚,包诺敏,赛希亚拉图.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产生与发展及我国环境报告的现状分析[J].赤峰 学院学报:自然学科版,2014,(7):84-89.

[3] 冯明亮,吴春晓.企业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关系研究[J].科技视,2014,(8):10-17.

[4] 刘海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3,(7):22-25

[5] 刘宇会.现阶段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68-75.

[6] 王汉玉,谷兰,万鹰昕.企业环境报告书及政策研究[J].环境可持续发展,2013,(6):58-63.

[7] 岳燕.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J].会计之友,2014,(21):86-92.

[8] 赖惠明.基于环境报告书的中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与借鉴[J].财会月刊,2016,(7):14-19.

[9] 张继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性动机及其规范化[J].现代国企研究,2015,(11):14-19.

[10] 郑春美,向淳.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14-18.

[11] Pan Ane.A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Corporation in China [J].Systems Engineer ing Procedia,2012,(5).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11:57:22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26:43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09:22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40:12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0:06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8:58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8:49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6:03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0:10